文章吧手机版
《把世界装进火柴盒》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2-14 02:33: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把世界装进火柴盒》读后感精选

  《把世界装进火柴盒》是一本由(英) 西蒙•加菲尔德著作,未读•文艺家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把世界装进火柴盒》读后感(一):《把世界装进火柴盒》:

  这部微缩品历史非常棒,如果配上更多的插图甚至是彩图那就更震撼了。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微缩的东西就情有独钟。比如有人喜欢收集各种名车模型,女孩们喜欢玩缩小后的娃娃家,男孩们热衷的乐高拼装模型。比起庞然大物来说,小的东西更容易欣赏把玩,满足人们占有支配的心理。 本书中最先提到的微缩对象是著名的法国埃菲尔铁塔。1889年,高耸入云的埃菲尔铁塔诞生,游客们纷至沓来,掏钱买票登上这座300多米的庞然大物,俯瞰自己生活的地方。一位作家说登上高塔之后她感觉自己脱胎换骨,“世界真是小得可怜”。但是莫泊桑等作家却对它十分抵触,称它为“一场折磨人的噩梦”。后来世界各地人们纷纷开始对埃菲尔铁塔进行cosplay。他们用牙签、火柴塑造着自己的埃菲尔铁塔。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温莎王朝的玛丽王后真的有些对微缩走火入魔了。她的儿时玩伴透露,玛丽王后的占有欲非常强烈,只要她看上周围人的什么东西就一定要得到。玛丽王后的玩偶屋奢华至极,不仅有能够转动的微型地球仪,甚至连马桶上方的卷纸都是真的。玩偶图书馆里的微型书都可以翻阅。玛丽王后甚至命令一位诗人为她的玩偶屋贡献曲谱。但是众所周知玛丽王后根本没有欣赏艺术的能力。

  另一个走极端的例子是微型书。比如1965年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长4mm宽4mm的《圣经》,比如1983年奥克兰微型书协会大会上展出的许多放在胡桃壳里的书。能够生产出这样的书确实是对人类极限的不断挑战,但是又有什么了不起的意义呢?

  当然也有很多微缩作品起到了巨大的展示作用。比如1789年英格兰一位牧师托人制作的奴隶船布鲁克斯(Brooks)的缩小模型。这艘船长约0.9米,穿上有密密麻麻的非洲奴隶小人像。这件作品极其生动地向大众展示了非洲奴隶被装进如此狭小拥挤的空间在恶劣条件下被卖到新大陆的惨象。奴隶们在这样的航程中受尽折磨。这样直观的证据具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是语言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在最终通过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除此之外本书还列举了许多其他的微缩作品。想要了解微缩的历史,不妨读一读。

  《把世界装进火柴盒》读后感(二):微缩的魅力

  1976年1月,威尔士亲王决定死后只带走一件东西,34年后,当他带着乔治四世的称号下葬的时候,他的心愿得偿,装着菲茨赫伯特肖像画的项链坠如他要求的那般“就放在心口上”。

  他说,那是他唯一的挚爱——他的妻子!他内心和灵魂的妻子!可是,她却也是不被他的父母所祝福,不被律法所认可的妻子。她比他年长六岁,曾丧偶两次,而且是罗马天主教徒,如果他们成婚,威尔士亲王就会因为禁止天主教徒和天主教徒的配偶成为君主的法律条款而失去继承权。尽管如此,威尔士亲王仍然坚定着他的追求。

  为了得到菲茨赫伯特的芳心,他设计了一个极具骑士精神却又十分冒险的策略。他朝着自己的胸口捅了一刀,然后派使者去告诉菲茨赫伯特,如果她不马上来看望他,他就会冒死解开伤口的绷带。当她来到他的面前看到他苍白而绝望的面庞时,她无法再对这份感情无动于衷,终于带上了婚戒并答应嫁给他。尽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的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感情也时好时坏,而他法律上的妻子终不是她。 但是这个故事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张在他死亡时放在他心口上的肖像画,是他唯一带走的东西,而她则在他死后放弃了威廉四世要册封给她的爵位,只要求能为他穿上丧服。

  在那个没有照片的年代,在远离彼此的时候,他只能凭借着那样一张小小的肖像画来寄托澎湃的感情和思念,还好他还有一张她的小小的肖像画能够装在小小的项链坠中紧紧地贴在他的心口。

  这张肖像画出自理查德·科斯伟之手,他是当时最优秀的微型肖像画家。谁知道,微型(miniature)这个词正是从微型画作这个概念才流行起来,并迅速和其他小东西联系在一起的呢?他逐渐发展出了一个极其炫酷和奇妙的世界——微缩。

  那个世界中有用50万根火柴打造的1:10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它重达70千克,内部的电力不光能带动里面的电梯,还能点亮塔内参观的灯;1码(0.9144米)的木制奴隶船模型让人们直视苦难,最终促成了奴隶贸易法案的废除;最小的书有多小呢?4毫米的圣经?3.75毫米的日英双语《饮中八仙歌》?2毫米的《花之语》?不,他们都太大了,看看0.7毫米的《四季之花》,而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减小中!

  从微型的肖像画,复杂的铁道模型,到缩小的城市,用针尖翻页的微型书,微缩的世界之中无奇不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微缩爱好者做不到。

  “你真正需要的是耐心。”几乎用了一生的时间在制作战舰模型的沃伦先生说,“欲速则不达。你要非常的有耐心,不能发脾气也不能急,否则你的模型就要遭殃啦。”在漫长的时光里,他用掉了几乎70万根火柴,制作了476艘各式战舰。

  在我们看到那些令人惊艳的微缩艺术品的时候,感叹着它们的精巧、细致的时候,我们看不到的是制作者付出了多少的时间和汗水。微缩模型并不仅仅只是小就够了,它还需要和原型比例相同,而微缩艺术所要求的“精准”二字可不是简单就能达到的,这要求你对原型无比的熟悉,一丝都不能马虎。

  微缩艺术的魅力到底在哪呢?我不知道。但是当我将书里面附赠的这个小小的、这本书的模型制作出来,然后和原书一起拍照的时候,我真的感觉很快乐。

  《把世界装进火柴盒》读后感(三):食玩、手办、扭蛋……我们为什么痴迷“小东西”?

常有人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看世界的方式并非只有一种,有一种人,他们很少惋惜世界之大难以丈量。相反,在他们的视野里,世界这么小,小到随时可以折叠起来,变成如同火柴盒般的袖珍。

谁不想成为“真 · 世界在我手中”的人生玩家呢?而微缩爱好者,已经达成了站在上帝视角看世界的成就。看完正文后,文末还有火柴盒小游戏和神秘福利等着你喔~

微缩的世界,就在你身边

或许你还存在着一种误解,微缩只是艺术家的把戏,是小众爱好者的甜品。

那你得仔细观察一下身边了,因为微缩正发生在你生活的每个角落,隐藏的“入坑玩家”数量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在Youtube和B站上搜索「微缩食玩」,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种“迷你厨房的做饭视频”,观看量可以轻松突破上百万。

微缩食玩的爱好者,购买材料后,可以在指甲盖大小的锅碗瓢盆里,用黄豆大的肉和蔬菜,烹调出令人垂涎、又令人惊呼可爱的一餐一饭。

从披萨汉堡,到一桌丰盛的打边炉,甚至端午限定的节日粽子,在微缩厨房里,没有什么是不能烹饪出来的。

比起狼吞虎咽各路美食,似乎微缩食玩让这些爱好者,更能享受专注在食物上的心情。

食物除了在微缩厨房变成美食,也可以变成搞怪的灵感。日本的田中达也,Instagram上就有数百万粉丝每天“催更”他的微缩世界。

一片绿色的青菜叶变成了汹涌的海浪、金黄的薯片是降落伞,乘客们等候着面包新干线……

痴迷于收集微缩小人的田中达也,每天都会拍摄这样一幅好玩的照片。

在微缩小人的视野里,那些手边的普通事物,吸管变森林、乐谱变赛道、药丸变沙包,都有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模样。

当田中达也把镜头对准小小人偶,那些日常所见的平凡事物也变得奇妙有趣起来,变成了无限的巧妙灵感。

比起像食玩和田中达也这样的“自己动手”,还有更多人,踏入微缩的世界,则是选择做一个“收集党”。

从扭蛋届的一线女王缘子小姐,到乐高推出的《老友记》咖啡厅等一系列微缩场景,还有纪念传奇故事的汽车、飞机模型……

对收藏癖来说,扩张自己小世界的心愿往往是停不下来的,世界上收藏模型最多的人,是一位赛车手Nabil Billy Karam,他从小到大,收集了 37777 台各类模型,并且他至今也没有停下。

当庞大的世界让我们感到茫然,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入坑”微缩的路上,寻找另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

人为什么痴迷“小东西”?

所以,我们为什么喜欢小的东西?微缩的乐趣究竟是什么?

这恐怕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在《把世界装进火柴盒》这本书里,就回顾了微缩一路以来的发展历史,并且探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作者西蒙 · 加菲尔德是英国知名作家、记者,他细数一个又一个颇有传奇的微缩模型,来启发我们,微缩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也可以折射出某一个时代的特性。

比如,1790年,一个1 码长的木船模型,以及拥挤在甲板间里的许多奴隶小人,让英国的议员们第一次直观感受到,奴隶贸易是如此可怕,从而推动了后来废奴运动的发展。

△ 作者本人的微缩模型

而到了今天,人们对迷你世界的痴迷,也有值得分析一番的心理学意味。

比如当我们摆布着玩具、迷你积木的时候,我们的支配感、征服欲被满足了,当我们惊呼对可爱的事物没有抵抗力时,是怜爱的心理在起作用。

△ 斯林卡丘作品,可可爱爱!

当然,更重要的是,微缩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新方式,就像人们站上埃菲尔铁塔时,才第一次看到一个缩小的城市。

我们用微缩更仔细地观察、更深入地参与这个世界,从中纪念“自己在这个星球上渺小的痕迹”。

△ 随书还有一份火柴盒折纸小手工,让你重温儿时的快乐回忆

但微缩的乐趣,只有这些吗?我们为何痴迷于“小东西”?为什么“小”更讨人爱?

翻开《把世界装进火柴盒》,你有机会得出自己的答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把世界装进火柴盒》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