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而立的狮子》是一部由三池崇史执导,大泽隆夫 / 石原里美 / 真木阳子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迎风而立的狮子》观后感(一):不止一次的说,倭寇在电影的某些方面做得出色,尤其写人上!
不止一次的说,倭寇在电影的某些方面做得出色,尤其写人上!本片其实算不上一部非常出色的电影,但是也反应了倭寇的风格。本片的缺点在于跳跃,不断的前后跳跃,但导演却控制不住。所以剧情就显得零碎!
2002年开始在电影里露脸的石原里美,一出道就被日本媒体视为最有爆发力的潜力星,但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有点乏力,离超级巨星之路渐行渐远!
《迎风而立的狮子》观后感(二):真的挺难看
无国界医生这个题材其实拍烂了,怎么都拍不出新意。永远都是那个套路,但因为是三池导演的,所以还是有点期待。
片子出来了,如预料之中的没有惊喜,但意料之外的差劲。
本来风格上,半叙事半伪纪录片半回忆的风格让整部片子乱成一锅粥了。还要在各种回忆中穿梭,整个片子一团乱麻。
因为剧情简单所以弄得再乱也没有理解困难,但各种乱入,将主线也就是肯尼亚部分好不容易酝酿的情绪完全割断了。
整个片子零零散散,感觉完全是剧情不够回忆来凑。好好看着肯尼亚的一切莫名其妙就被拉回到日剧中,太出戏。
然后,这片子的摄影和配乐也好像吐槽。宽广的大非洲怎么被拍得那么小的?那些波澜壮阔的交响乐配着不痛不痒的剧情真的有种浪费的感觉。
演员还都是挺好的。
《迎风而立的狮子》观后感(三):一个跨越了国境的爱
真的超级期待这部影片,这首著名的音乐我们的外教浅井治先生作文课推荐的,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原型是一位叫柴田紘一郎的医生,后来我们老师让大家都为这位医生写了自己的感想信,对这首歌和这个跨越了国境的爱表达了自己的感动和感激。
2015年春节时候,学校日语系学子所写全部的信通过我们的浅井老师回日本的机会,送达到了日本的柴田紘一郎先生眼前,他本人已经八十岁左右了。看到来自中国学生为自己生命中的故事有感而发的话语,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想说的是,不管国家与国家,社会与社会,政治与政治之间有多少沟通的阻碍,其实,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我们的爱可以传达到更多人面前的时候就是和平的开始,我们为何不努力尝试呢?为何要对一些过去的历史,当下的利益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让彼此都过得轻松一些呢?
未来只属于我们活在当下的人,愿这部影片的主人公的故事可以打动更多人的心灵,找到一个爱的栖息地。
另外,特别喜欢大泽隆夫,他来饰演主角真的是最适合不过了,《仁医》到目前为止依旧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历史剧之一,力荐力荐!
《迎风而立的狮子》观后感(四):1987年的片尾曲不知为何如此贴合2015的影片
(微剧透)
开朗 温暖 务实 逻辑强 话不多 的人设
会对霓虹自身进行反思的人文精神
串联的方式很细腻 需要耐心
推演的逻辑上 如果是外派医生 在那个起风了的傍晚 应该会听从当地司机的吧
还好主角原型还活着 祝福
是个可以好好看的(与快时尚不一样的)影片
片尾曲链接
(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140字)
《迎风而立的狮子》观后感(五):“和谐”的征服
简而言之,本片讲述的就是一个相互关系而已,以<航一郎救护肯尼亚少年兵>为代表的日本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帮助,和以<米开援助东京大地震后的日本>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对日本的救援。本身医者的崇高以及在灾难之际的彼此互助,再加上此刻我们所面临的严重疫情,着实看的有些感动。然而仔细一想,影片所构建的互助关系看起来是双方面的,然而实则是日本单方面的输出与反馈。
讨论日本的影片,我们似乎都逃脱不开有关日本的历史记忆。而在这样一部关于国家与国家的影片中,将其纳入这个范畴来讲也似乎合理。原因在于,影片中有着对航一郎近乎于迷恋日出的展现,以及“加油是说给我自己听的”这种表达。太阳在日本神话中以金乌的形象帮助第一任天皇在面临困境时征服世界,“看日出”本身就已然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情怀。航一郎在面临无法承受的精神压力之下,影片也恰恰选择设置成他只能通过看日出来获得慰籍,并且不断奋进。
而后续米开只身一人的援助(片头片尾都有展现),当他踏上东京的土地,想起的满满都是关于航一郎帮助他们的记忆。他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外国人来到日本,而是作为一个会说日语的被救助者来到日本,所以称之为日本“内部”的救援也不过分。
另外影片呈现的年代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当武装侵略的方式看起来不再有效和可能,那么影片中航一郎对少年兵的启智教育也似乎与日本在二战时期所行的奴化政策相似,关键的是这不再是强制性的,而是自愿的。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谈,日本想要征服世界的目的没有变,只是征服的方式变了。
存疑的地方在于影片为何设置成以秋田贵子的视角来讲述航一郎的故事?
《迎风而立的狮子》观后感(六):迎风而立的狮子
二十几个小孩手挽着手,赤着脚齐齐走下一个土丘。他们的头全在丘峰之下的时候。“砰”一串笔直的由黄沙、烁粒扰动而产生的青烟腾起。其间,夹杂着掩埋在土地下的榴弹地雷爆破开来,穿透或者炸裂了胳膊、脚掌、胸腔、腹部而产生的血雾。也有的是,他们中的一些,在冲击波或爆炸中心往生了的,从里到外地吐出他之前,通过鼻子、嘴巴吸收的氧气加工而成的一些二氧化碳。
黑且瘦小的身板里渗出了血,它马上就会从绛红变成赭红。模糊了的肉块,袒露出来的白骨,鱼肚一样鳞光的脏器。预示着,一座以心脏每天不停地跳动着,时刻不停供给着血液的“象牙塔”已然轰然倒塌。同时,另一座。在他们还尚有一口气残存的情况下,躺在担架上被运往救护中心,然后周身缠紧了绷带后,或在锈迹斑斑的130货车一路颠簸着,临时被安置在和爆炸地点一样的土地上的时候。暴躁易怒,只愿一个人呆着,眼睛空洞,表情木讷的“象牙塔”快速地建立了起来。
现在,你会有两个选择。或者整天微笑着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恬不知耻,且总会是一张热脸去碰冷屁股的遭遇,来打破这座象牙塔。但,同时。你得走出你自己的象牙塔,一座你用这种方式对待你身边的同事、家人、你所爱的人,以换取更加舒适、便捷生活的象牙塔。当然,你也可以用问心无愧就好的尺度来衡量自己。
天啊!难道你疯了吗?要选择前者。
尽管你是那么经常的,要在自己说完一句话后,习惯地“呵呵”笑一笑。不经意间,也总拿右手来抓自己后脑勺的头发来缓解气氛。你们,你的圈子里也不乏那些固若金汤的顽主。而且通常,你这么做了,对方也不认为那会是多么稀罕的东西。因为,他们假装一下,也能达到和你一样的效果。
在这,显然这种谄媚更有意义。
《迎风而立的狮子》观后感(七):《迎风而立的狮子》:三池崇史?三池崇史!
在回国的飞机上找片子看,机上娱乐系统的好选择并不多。但在封闭狭窄的环境中,看片子却特别容易让自己浸入其中,连看国产两星的烂电影都可能会流泪,更别提这部重头到尾充满了煽情的励志电影。
这是一部传记片,可以把它看成日本版的《焦裕禄》或者《任长霞》。大泽隆夫饰演的岛田航一郎基本上是一个传教者和殉道者的角色,从富裕的日本来到落后战乱的东非进行医疗援助,他对自己命运的抉择几乎每次都是主动选择了一般意义上的厄运。他必然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会死在这落后的乱世,可是他的脸上总是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正是这笑容使他成为了一个圣人。
但影片更让我感动的是,片中不同人物对自己命运的选择。真木阳子饰演航一郎的初恋,并不漂亮,可是演得真好(尤其对比石原里美)。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含蓄的、谨慎的,但并非冷漠的。真木阳子曾经认真地思考过与航一郎一起去东非,然而最后她发现,那并不是她的人生。她选择留在了家乡的小岛上,继承了父亲的诊所,那是岛上乡亲们唯一的期望。她选择嫁给了岛上鱼店的老板,虽然她并不对他抱有比对航一郎更深厚的感情。最后她拿到航一郎给她的那封信,读者一开始并不知道信上写了什么,只看到她的表情由急切到愣住,到面对大海,怔怔地流下眼泪来。然后镜头才转到信纸上,那是她曾经的恋人从遥远的东非给她捎来的,千言万语汇成的几个字:“请一定要幸福”。此时,观众才明白,航一郎自己一直就明白自己选择的命运是什么。
最后那首歌,以信的口吻唱出,是整部戏中最催人泪下的片段。我对着片尾曲哭了十分钟,然后看到字幕出现,导演:三池崇史。纳尼?我吃惊得差点没蹦到飞机的天花板上去。那个拍《杀手阿一》的三池崇史?这部电影完全看不到他的暴力美学,甚至连战争的场面都被很节制地表演出来,整部片子里只有东非充沛的阳光、雄狮的呐喊,主人公头顶上的光环,好像贾樟柯去拍了部《雷锋》一样。
《迎风而立的狮子》观后感(八):从一生一世到一期一会
其实开始的时候不是很看的明白这部电影要讲的是什么。
故事是根据长崎大学医生柴田纮一郎的真人故事改编的。
大泽隆夫扮演的航一郎自幼就对“非洲圣人”阿尔伯特·史怀哲心怀敬仰,成年后如愿成为一名医生,与同事远赴非洲从事医疗工作。在那里他见到了战火的硝烟,见到了无家可归的孩子们因为战争失去自由、失去生命,却再一次次的痊愈后不得不不再次返回战场。他下定决心,延迟了回国的计划。
与石原里美扮演的护士在非洲战场前线工作。
航一郎在非洲工作的期间,认真工作的同时还与非洲的孩子们结为朋友,教他们数学,教他们在吃饭前要向上帝表示感谢,然后说“我开动了”,甚至教他们说,日本脏话。
其中有一个叫都古的孩子,开始时不与任何人讲话,在航一郎对他表示关心的时候,他说“Shut up!”。
后来也慢慢的被航一郎感化。
他说“我杀了九个人”,对生活不再有热情,对生命感到绝望的他,着实让人感到生命是那么的无奈,在中国我们生下来就有的和平,他们却争取都争取不来。
航一郎说“你可以成为医生,去救十个人,你 可以的,加油努力,这就是未来的全部意义”
然后在最后一次的出行巡逻,这个鼓励都古的人,航一郎再也没有回来。
尸体,也 没有找到。
而曾经他大学时候的恋人,在很久以后收到他死前写的信时,难过的嚎啕大哭。纸上只有一句:拜托了,请你一定要幸福。
就是这么一个如此特别的人,在每一个黎明、夜晚,大雾弥漫的清晨,独自一人对着无人回应的山谷大喊“加油”,在最后无声无息,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死去了。
其实 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死去了,还是被敌人抓走了。但是,每一个看过电影的我们,都希望这样的人,要一直活着,幸福快乐努力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活下去。
曾经的我也害怕一个人,害怕一个人走,一个人做事,一个人吃饭,甚至害怕别人看着我一个人时候的目光。但是,后来,我再也不觉得孤独是可怕的事,相反我看到每一个孤独的人,他们都是那么的闪闪发光,没有落寞,也没有孤寂。
他们和航一郎一样,即使没有去过非洲做医疗服务,但是他们都是离群的狮子。
每一个离群的狮子,都是孤独而勇敢的。
《迎风而立的狮子》观后感(九):出走的雄狮
初以为《迎风而立的狮子》是一出关于前往肯尼亚支援热带医学研究的医生在红十字医院与同样来自日本的年轻女护士邂逅的烂俗爱情片,并打算以之来打发无聊的周末下午,而我也挺喜欢石原。结果出乎意料,其实开头东日本大地震后的下雪天里,非裔年轻人在废墟中拿出十几颗玉米低喊加油那一幕过后,就直觉不会是我想象的爱情片。这类似于传记式的记录吧,以被采访者回忆岛田航一郎医生往事的角度展开,记录航一郎短暂一生中对其最具意义的几件事,我想。
航一郎憨厚、忠诚,把救死扶伤摆在生命第一位置,记录他的电影当然应是极少涉及爱情,即使和秋岛相处时也是含蓄、温和的,一如他这个人,面对感情时深沉内敛。信上那一句“拜托了,你一定要幸福”已是他能说的最多了,却凝结着所有的情感。
在给人的第一印象中,航一郎似乎轻浮,是个不靠谱的半吊子,不无夸张的笑容配上响亮的“大丈夫”,确实让人没多少好感。可正如秋岛所言:“他其实本质是个很认真的人”,对于病人也许没有比笑容和“不要紧”更能抚慰他们的东西了。航一郎是个责任感很重、很认真的医生,他会为没有床位做手术的病人奔走相劝,他会为没能救活一个被截肢的孩子而内疚认为自己是个半吊子,多数人都会安慰自己那个孩子本来就已经没救吧,他会以只有少年兵们的身心都痊愈才算治好为由来争取保护受战争伤害的孩子,关心他们的未来。在洛基,他不再只是纯粹的医生,他也是孩子们的朋友、老师,如同父亲一样的存在。他背负了太多不应由他承担的沉重责任,白天他有着开朗的笑容,天知道他忍受了多少,甚至乎他的笑容有时是那般苦涩。如果他只是单纯地做手术,他会活得更轻松。他两次被人撞见夜晚一个人对着辽阔的远方大喊加油,看着他的背影,真会心疼,感叹这个人该有多累。
人究竟是情绪化的动物,航一郎也有轻微情绪恶劣的时候,在和歌子拒绝缝合伤口,原因是这不合法时,他立刻回道:“这里才不是能用法律保护人的地方。”也是因为他很无奈吧,恨自己未能做得更多,恨危急关头还要在法律保护不了人的地方讲求守法。午夜,航一郎和秋岛走在濡湿的小巷里,他说过这世上有如果不怪罪别人就无法承受的痛苦。有时候会想,在别人情绪恶劣时忍受一两句怪责的话也没什么大不了,如果只有这样才能释怀。
奇怪像航一郎这样的人物,似乎总免不了不能自然死去。意料到他会陷入这个境地,只是局促不安地等待着那一刻来临。无比心痛,只是因为一块手表吗?
一次日出前,航一郎说他很喜欢雄狮,离群的雄狮可不容小觑。教授还嗤笑,居然把自己比作雄狮,脸皮有点厚啊。其实,相信教授以后也会这样认为,航一郎真真切切如雄狮一样,没有半点厚脸皮。每一次他喊加油,我都能想象电影海报中那一幕,一只离群的雄狮孤单地屹立于风前。
《迎风而立的狮子》观后感(十):狮心医生
刚到战地红十字医院当天就做了四例截肢手术,很多伤员还是孩子,猪脚在心理上承受了巨大压力。借调结束后仍有阴影,抑郁寡欢,所长带着他去逛了逛,看看土著们的生活,即使条件恶劣,土著们仍然顽强地生活着,甚至还会热情好客,特意杀了一头羊招待他们,不过这份盛情所长消受不起--他不习惯羊膻味。振作起来之后,猪脚申请再次援助红十字会战地医院。白天人手不足有的人救不了,还被病人咬,晚上只好吼几句发泄情绪。女猪脚看着他在那嘶吼发泄,脸上露出了解恨的笑容,小子白天在病人面前对她横,还给她脸色看,原来也是个内心柔弱的家伙。一批伤兵治好后乘车离开了,猪脚问领队他们回去后怎么安排,领队说回去继续战斗,猪脚当场就懵逼了。 突然的就转回到猪脚出国前的故事,一个肝癌早期的妇女,排队等手术等了半年,等轮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家属就怪猪脚,这是无理取闹,人家也是在排队的,又不是只有她一个人需要手术。前女友的父母也是医务人员,在一个偏僻的海岛上唯一的一个医疗机构,安静的守护着岛民们的健康,受到岛民们的尊重,逮条大鱼还特意送到家里,还制成料理给他们。她也期盼着能和猪脚一起,过上像她父母一样生活。不过割舍不下岛民们,最终两人还是分开了。 总评四星7分,只知道是根据柴田弘一郎的事迹改编,却百度不到这个人的生平,本狼觉得人物传记是需要比对原型来看的。猪脚不但治愈了孩子们身体上的创伤,还花费大量时间去重塑他们被扭曲的世界观。虽然猪脚出意外死掉了,可是他的精神传递给了活着的人。在贴吧曾听说无国界医生一个月津贴是七八千块钱,另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补助,每年有一两个月的假期,要求要懂英法德至少其中一种外语,最好有主刀能力,不过响应者寥寥。据说美国佬还干过缺德事,故意炸死一些无国界医生嫁祸给敌人。片子中手术要排队半年并不是虚构和夸张的,包括美国也是一样,平时总喊看病难,看看人家才知道什么才是真的难,其实美日的医生在人群中所占比例比中国高,造成他们做手术需要排队那么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做手术认真不追求速度,比如同样是胃大切,中国人三四个小时搞定,日本人规定必须做至少八小时,不然就是偷工减料要坐牢的,二是限制医生手术时间,人家的观点是医生疲劳手术跟疲劳驾车一样危险,中国人从不医生担心累死 同发中色论坛什么叫看病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