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女之舞》是一本由曹麗娟/著著作,大田出版的184頁图书,本书定价:160,页数:1998 年 12 月 16 日,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童女之舞》精选点评:
●四篇小说都是同性相关。作为书名的童女之舞没有第二篇好(还拍有一版电视剧)。台湾那边的作家有一种夹缠的语气,湿哒哒的,朱氏姐妹也是,白先勇倒是少着一些。第三篇就完全黑色幽默的故事,最末一篇关于身份认知了。
●这本书我没有摸过,原本只在网络上看过《童女之舞》那时还年纪不大,觉得心里一悸,后来找了所有的短篇都看了。现在再看,也许文笔不是那么惊艳,但是不得不说,吸引人的就是书籍和当时心境的契合不是吗?
●第一篇好的。
●只读了《童女之舞》这一篇
●童女一個故事正好是四首歌的時間,一個徒勞的前半生和一個妥協的後半生
●情感,甚至對於同性的情感會強烈到這樣的地步嗎?我不知道,女性的愛加之於女性,如此強烈。我們不知道那些過路的人平靜的面容下到底閉鎖著怎樣的糾結於壓抑。
●「想过我吗?」「你呢?」「跟你一样。」 —— 一脚踏进就无法停止不能回头的深渊。
●软软的台湾腔,颓的不能再颓的青春梦想,少女制服,白鞋白袜,百合之前。我爱过的女人和男人,《童女之舞》真像野菊花游戏(我好邪恶),不过我不爱钟沅这种不安浪荡的灵魂,哪怕虽然隐蔽,但她显然最爱她,其她都是替代品。
●只看了《童女之舞》。文字风格很像黎紫书,人物形象的话则让我想起了七月和安生。唔,也许世上的真实情况就是这样。Always like this。
●很隐晦很隐忍,不过这本来就是很隐晦隐忍的一种感情不是吗?
《童女之舞》读后感(一):愿真心的我们都能直面人生
几段文字,便就述尽了两个女孩纠缠的青春。但其中的离别的思念、矛盾的撕扯、懦弱的选择,最终的错过,这些痛在这十几年里又是实实在在疼了多少次的……真真应了hebe那首"只要你敢不懦弱,凭什么我们要错过"。在素心心中,钟沅是世间颜色最不一样的花朵,从未能够用世间的实物来诠释过,而钟沅一再的寻找一个能够和素心一样的人来慰藉自己的内心。一个女孩究竟能够喜欢另一个女孩到什么程度!清者自清,而这获得答案的过程,我希望都是喜悦的,有些人穷尽一生也没能和自己喜欢的人相守,愿行走在彩虹上的人都能拿出自己直面人生的勇气!
《童女之舞》读后感(二):评论童女之舞
四年前那时去厦门,在“台湾书店”买了一套两本的《时代小说》,这本书的cover story就收在下册。那本书里面有很多大陆看不到的题材,于是我开始关注台湾文学。扯远了点,《童》讲了个很CJ的les故事:T追P,T又甩P,P受伤,T外面野一圈又回心转意和P好上,结局是T又甩P。很简单很女生的一个故事。看过少女时期苏慧伦演的电视版,并没有超出看小说时心目中的画面太远,就是制作的有点粗糙,精致一点就好,所以《蓝色大门》出來的时候看了又看,那真的是很棒的青春电影。les和gay不同,她们的关注点似乎更多的不是肉欲(当然我知道也有很兽欲的女生存在就是了……)。该作者作品极少,写十年才凑一本书,就是上面这本。最后一篇《关于她的白发……》和第一篇《童》简直恍如隔世,写作时间跨度很大,好像两个人写的。我不懂T和P,大学时代怀疑女性同生是T,但是只是怀疑,身边有外貌看起来很T但是其实是str8的女生也有。女同和女性一样难懂,大概她们天生就不是让人懂的。就像《童》这个故事,台港文学也登过,多半会被人看作是女性之间的纯良情谊吧。
《童女之舞》读后感(三):意犹未尽
感觉有点仓促,意犹未尽,而且两人的情感也实在是够含蓄了
钟和童到河边,钟抽烟,然后说话,这一段很有画面感,或许是自己有过
类似的经历吧
我想童说出自己心里话的,第一次是她骂小米,其实也是在告诫她自己
第二次是最好,她问两个女生可不可以做爱
钟是个画面感很强的人,很丰富,知道进退,适当的表达着自己对童的爱
却从来不逼迫,有些人有些话,于她,常在心足矣
记得不同人不同时候,也是以不同的方式告诉过我
不能轻易掰弯一个人,呵呵,这是要负责任的
最后钟在听到童问,两个女生可不可以做爱,她握紧拳头,泪流满面
我愿意把这理解为,她负责任的表现,她真心爱她的
读故事时未免有人感受,为何不在一起呢
年轻时候发生的事,无论过程如何结果如何,往后想起来都是淡然一笑的
因为那时候我们单纯,想问题多出于内心最真的想法,不会如成人后世故
后那么复杂
所以,即使没有在一起,我们还是真心的待过彼此,那些美好的感觉和片
段也真实的在我们年轻时发生过
《童女之舞》读后感(四):劫难
“十六岁的时候,有一次我跳没有配乐的独舞,舞毕,观众中有一人大喊:“看啊!这是死亡与童女之舞。”此后,这支舞就叫这个名字。sadora Duncan……
其实,我一直很想送钟沅一朵花。那种浅紫色的玫瑰,半开,带着水珠。
……那年夏天我们十六岁,在南台湾最炎热的城市。蓝天空得骇人,彷佛可以吃掉天底下的一切:柏油路淌着汗冒着烟,彷佛要在日焰下融成汩汩黑河。就在那样热得人无所遁形的炎炎九月,我们考上那城市第一流的高中,并且相遇。……”
故事开始了,是那种很轻盈的美感,“我”和钟沅,两个16岁的女子,顺着生命线走下去……回头一看,原来沿途都是不可避免的劫难。
生命线有什么?一切可能与不可能都跟生命线紧紧扣在一起。而生命在孕育的同时,劫难也跟着诞生。
什么是劫难?我们都是女子,“我”却爱上了你。这就是劫难。爱本不该是劫难。爱本应温暖、舒适、明亮,而它被放在一个有违社会伦理秩序的逼窄空间中,就变调了,变得冰冷、黑暗、不可逾越。催人悲悯和叹惋。
读完《童女之舞》,我一直闷闷的坐了很久,元神都被打散了。这个曹丽娟,厉害,她用“劫难感”扣押了我。
(5年前记的一点感受,后来没有再写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