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业的真相》是一本由安吉尔著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制药业的真相》精选点评:
●制药业的特殊性就在于政治商业伦理的各方博弈,这些把戏即使在今天都屡见不鲜,也许大环境的更迭会促进制衡过度的商业化。毕竟生命健康不是交易。
●大学时候看过,想了好久都没想起来这本书的名字
●了解自己所处的行业很有必要
●用便宜的上市时间长的药,选择通用名药也许并不是一个坏事。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前主编,爆的都是黑幕
●为了面试某制药业IT公司而读的书,还算有内容,也了解的更多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利益第一。
●nod,不过作者有些概念还是不太清楚啊。
●2007-04-02读毕,对于制药业有了另一角度的认识
●啰嗦,最后一章是全书概要:1、药企生产了过多模仿性创新药,而真正的创新药太少(第4、5章);2、FDA太受制于其所监管的行业(第11章);3、药企对产品临床研究的控制过于强大(第6、9章);4、专利和市场垄断权的期限太漫长且过分有弹性;5、药企对Professional Education的影响力太大(第8章);6、研发、销售推广和定价的信息不透明(第1、3、7章);7、价格过高,和其他市场价差过大(第1、12章)
《制药业的真相》读后感(一):揭露真相后该做些什么呢?
真相、潜规则,其实很多人都很清楚。作者有勇气把它写出来,但接下来,却没有人去改变点什么。
制药企业不仅影响医院、医学院学生,同时也影响监管者。它们的势力如此强大,以致于谁也无法去改变现状。
《制药业的真相》读后感(二):每个学医药的都应该看这本书
作为一名药学学生,大学四年间却对药学这个行业懵懵懂懂,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制药业的窗户,原来美国人也和中国人一样买不起药,全球排名前十的医药公司也并非原来所知的致力于研发新药,真正为医药行业做贡献的是埋首于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的教授和学生,我们又能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呢?
《制药业的真相》读后感(三):好内容,坏翻译
内容好,揭开制药业的黑幕,曝光行业内丑陋的秘密。从介绍美国制药业的现状、FDA的新药审批制度、药物试验的类型与分期开始,到医药企业如何通过广告、推销员、医生、职业会议种种手段推销其产品,剖析所谓的“创新药物”从何而来,展示制药企业不是为了疾病生产药物而是为了药物推广疾病的弊病,批评制药企业贪得无厌抬高药价碌碌无为无力创新的现状……
译文差,英语的痕迹比较明显,有些语句前后不搭,读起来不舒服。
《制药业的真相》读后感(四):此书翻译非常准确到位
说"好内容,坏翻译"的评论者,你懂什么叫翻译吗?所谓"信达雅",此书翻译已经够好的了.多少翻译得看似中国话的书,把内容都篡改了不知多少了,普通读者还以为翻译水平高呢.结果得到的信息都是错误的.
此书的翻译非常地准确到位,也尽可能地符合了汉语的习惯,你对照原书看一下就知道了.
发表评论要负责任,不要误导普通读者!!
说明一下:我是学翻译的,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过这本书.
《制药业的真相》读后感(五):另一本书中得到印证
口口声声FDA,妈的,“欧洲市场有超过800种作用强,疗效好的药物,没有在美国注册,也永远不会去注册,因为专利期太短,而FDA动作缓慢。是的,FDA阻止了众多中小药企,这就是作者要的加强监管。作者脑子怎么长的。图片是《药物发现》,书太硬核,比科普类的深入。左b不得好死。豆瓣怎么要140个字啊,我去哪给你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