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的前半生》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0-12-03 04:13: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我的前半生》的读后感大全

  《我的前半生》是一本由爱新觉罗.溥仪著作,群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5元,页数:5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前半生》精选点评:

  ●要比现在出的古朴,简约

  ●看的好像是这个版本。文学性虽然欠缺一些,但由皇帝到平民的强烈逆转……那种压抑仍然透纸而出。溥仪不是不想做好,但时事如此,所以成为了牺牲品。想想我还是挺艳慕他跟婉容和文绣的双飞游戏啊。。。

  ●政治觉悟。

  ●读的是版本是中华书局1977年一版一刷。 遑论典范式的思想与劳动改造,我看到溥仪终于成了一个独立的人:自己洗衣服、叠被子、缝缝补补……从大清皇帝到伪满罪犯,人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溥仪也不能选择自己的命运,他曾以为自己也是历史的涌流,却发现只不过是溅起的水花。至少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过着一个小老百姓的日子,尝到了平凡的味道。 真是魔幻的人生。

  ●妈妈买的很早的版本,初中时经常压在数学书下偷偷瞄着看

  ●三星已经算是客气吧,对一个亡国之君末代皇帝(甚至从未真正为君为皇)的委身之作,还能要求什么。(2013)

  ●看到结尾终于领悟了,这本书充分论证了:封建主义吃人,帝国主义残害人,社会主义救人的伟大道理。

  ●时代悲剧的产物 糊涂的一生啊......

  ●1-6开始读 1-28读完 共十章,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从青年到老年,三做皇帝,被身边大臣利用,自身局限,书本是更真实,但电影更有冲击力。

  ●皆是青衣行酒事,但称新国造新人。轮回辗转生途苦,何敢重来在帝闉。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一):小时候读过

  记得这本书是很小的时候读的,怀着对"皇帝"这个神秘名词的好奇去读的.它给我的一个最好的影响就是:我从此会把一切神秘的东西以一种平凡的心态去看待,并由此树立了"普通人"的观念.书中的很多情节其实现在已经记不清了,记得的只是这个版本的封面,还有书中照片(主要是慈禧)当时带给我幼小心灵的那种略带些恐怖的感受,呵呵.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二):溥儀先生的前半生

  溥儀先生的這一本自傳除了寫出自己的前半生也寫出了中國的近代史。作為一個曾經的皇帝,他一生從未自由過,在位時是清廷的傀儡皇帝,退位後是時局更迭中的一棋子;解放後更變成了戰犯。在這一過程中,沒有人問過他想要什麼,他真正想做什麼。他只是無奈的被時局逼著走。

  兩歲被捧上皇位,那時候他只能為清廷而活。建立偽滿政權,是為了不讓「大清」亡在他手上,愧對列祖列宗。解放以後,他真正的卸下身上的枷鎖,但是已經不知道真正的自己在哪裡。他用後半生的時間去撰寫了自己前半生的故事,然後,他的一生就結束了。看完這部作品,也是唯一一部由一個曾經的封建社會統治者撰寫的「史書」,雖然溥儀先生沒有明說,但字裡行間透露一股深深的無奈。從他的故事裡我感受到一股悲涼。如果真有來世,希望他能活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三):我的前半生

  溥仪的人生真可算是传奇的人生,并且他的传奇是伴随着旧中国的灭亡和新中国的诞生,这意义又极其不同。   小时候看电视剧时,觉得为什么要改造溥仪这种人,他年纪又大,出来也没什么用处。但大了才明白,这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试想想一个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前皇帝都能改造成一个靠自己双手劳动吃饭的人,那中国共产党还有什么办不到,改造起新中国和让中国人民翻天复地也就并不是狂妄的梦想了。   作品有着相当的史料价值,溥仪用自己的笔表现出他的人生,如何当上皇帝,人生的起伏波折,思想的转变等等,另外还有着相当的历史资料等等。而且文笔还相当不错,读起来不枯燥,还颇为有趣。   其实看完之后我也再次确定一个道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他们敢想敢干,干好干坏不是说,面对着百废待新,面对着万千困难,他们不是等靠,而是迎着问题去干,所以溥仪改造成功了,而新中国的建设也不断向前。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四):一个从万人之上到阶下囚再到普通民众的传奇人生

  从电视的记录篇上看到了关于宣统帝的一些讲述,于是有了好奇心,想了解一下皇帝的生活,特别是末代皇帝的真实写照,于是下载了《我的前半生》这部巨作。怀着好奇、悲悯、痛恨、可怜、高兴的复杂心情读完了这本书。

  爱新觉罗·溥仪,中国末代皇帝,三岁时登上了龙椅,在一帮大臣的教育辅佐下,扭曲的生长着。在伪满洲国的十几年,和日本人勾结,做了不少丧尽天良的事。战争结束后,成为中国第一战犯被捕入狱。十几年的牢狱生活把他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高高在上,什么都不会做的皇帝、汉奸,改照成为一个有正确思想觉悟,具有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的普通人。

  溥仪的命运是多舛的,他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荣华富贵,却也承受着别人不用承受的恐惧与悲哀。溥仪犯了很多的罪,但那些罪不能全部归结于他,时代与那帮围在他身边的王亲大臣都脱不了干系。

  《我的前半生》读后感(五):不想当皇帝的皇帝不是好皇帝

  溥仪给他的自传取名“前半生”,但书基本描写了他的一生,或许是想说,只有前半生那部分,也就是伪满崩溃之前的人生,才是真实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区区一个士兵也应该有宏伟的理想,那堂堂一个皇帝如果不想当皇帝,那他更不是一个好皇帝!因此我非常能理解溥仪那么渴望复辟的心情,那不仅是为了光复祖业,更是尽一个末代皇帝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哪位末代皇帝不是在国破家亡后死于非命?所以只要溥仪还活着,他不争取做皇帝还做甚?我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在孙殿英盗墓后立下光复誓言,哪怕苟延残喘地活着也要给推翻我的人们挥上无力的一拳!但他走上的复兴道路,无论是依靠军阀还是日本,最终只能让他败倒在历史的车轮面前。

  其实溥仪的命运算不错的了,军阀、民国政府、日本对他都很“文明”,特别是最后落入苏联与中共的手里,这位超级战犯可以说是被照顾得很好,解放年代的共产党那是大大的好!

  这本书还是很有意思的,特别是可以了解到许多皇帝身边的琐碎事,更能反映出一位皇帝的真实生活,看到官僚阶层里种种丑陋的行径。推荐书的前半部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的前半生》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