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妈妈》是一本由[英] 尼尔·盖曼 / Neil Gaiman著作,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131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鬼妈妈》精选点评:
●薄薄的一本。朋友推荐,她说超喜欢。看的我一点害怕,还有这个剧情小孩子看了不会害怕吗w(゚Д゚)w
●在成人看来可能是一场噩梦,孩子们或许觉得是一场勇敢者的冒险
●这一版的封面好看多了,还是喜欢Coraline的原名哼唧。
●动画电影从小看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成年后才看书。看书时,脑海中却浮现电影里的情节,其实动画改了很多。与原著相比,动画更为紧凑、刺激,尤其考罗琳的成长。原著氛围营造得很好,细节相当丰富,不过很冷静。
● 故事中间涌现的大量潜意识的东西,在最后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鬼妈妈的手逃出了那个空间,然而只是被丢进深井里,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结局。 确实就像他的其他故事,中间部分似乎能听到妖怪在你旁边啃着骨头,然后突然故事结束,嘎然而止。 似乎有点驾驭不了那种强度的潜意识呈现,然后作者只能寻找理智的帮助,让故事有一个happy ending。不过中间部分的那种粗砺的真实已经够打5分了。 将手和钥匙丢进深井意味着让他们到更深的意识处。然而怎样才能更好的处理它们呢,钥匙和鬼妈妈,象征意义上来说需要让它们被看见,比如鬼妈妈的手被其他人看到了,或者被阳光照见后消失不见了,钥匙则象征着考罗琳造访潜意识的开关,必须留着,并提示她有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当年吓尿了
●读过原著后再叹动画做得好
●一定要看看啊。
●电影看过三四遍,真的很忠实于原著。
●一个月前读完。很梦幻,很可爱吧。其实故事挺普通的,这部小说和电影对比的话,我觉得两者可以打个平手,电影里倒是多加了一个小男孩和玩偶。 得了雨果奖和星云奖的中篇小说,但给我的读后感不怎么样,这一定是翻译问题带来的问题。。。
《鬼妈妈》读后感(一):什么都没有变,但什么都变了
一部看了标题就有些毛孔悚然的小说,开头的叙事较平淡,可读下去却充满了期待、紧张和一种荡涤在心里的启迪。一个叫考罗琳的小女孩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忙于工作,疏于陪伴孩子,用速冻食物和好打理的衣物以一种漫不经心的方式陪伴着孩子。对于考罗琳而言,她的世界里充满了无趣,冷漠。在一个因缘巧合下,她来到另一个世界里,在那个世界里一切都对称存在,以一种补偿的方式满足她所有的缺失,在那个世界里,爱很易得。只要她愿意,交付自己的灵魂,她可以永远留下。在小说里,考罗琳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且勇敢地找回了自己的父母,她甘于这样的不完满,她愿意继续吃那些奇怪的食物……
我在想,如果在现实中,大概会有很多孩子会一时被诱惑留在那个世界里,小说里也有三个孩子成为冰冷的记忆留在那个世界里,无可厚非,现实的世界过于冷淡,谁都想要丰富的、美丽的、爱的世界。然而考罗琳,她明白了很多成人都不懂得的道理: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那有什么乐趣呢?也就不值得人珍惜。即使最后的生活什么也没有改变,但一切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真实的爱一定是不完美的,可是要愿意接受和珍惜这样的不完美,则需要勇气。“真正的英雄,则是看透生活的本质依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是考罗琳,也愿我们最终能成为她,平淡而宁静地接受这一切。
探讨问题:
1.如果是你处在这样的境地中,你会怎样做?
2.你怎样看待你和你父母的关系?
3.你心目中的理想父母是怎样的?
《鬼妈妈》读后感(二):24--47 毛骨悚然的鬼妈妈
在KINDLE上读的,断断续续一个月。不是不好看,是看得毛骨悚然,不敢看完,虽然知道结局肯定是好的,但是万一呢。。放下再看也是随时点开,还是觉得害怕,会怎么样呢?
儿子觉得奇怪,就是个惊险故事,有这么可怕吗?年龄不同看到的故事可能真的不同。尼尔盖曼的故事可能是虚幻的,但是他写女孩子的心理她的困境她的想法真的太贴切太真实了,真实到让我毛骨悚然,害怕,我对儿子有过多少次应付敷衍的时候?我们多少次鸡同鸭讲?看过这本书,真的觉得自己是失败的妈妈。对儿子心里是想关心的,但是实际做到多少呢?他有过多少次卡罗兰的时刻呢?
越来越觉得我们心里想的实际做的别人感受到的可能真的不是一个人。
勇敢的女孩子凭借勇气终于战胜了虚幻中的另一个妈妈,可以长舒一口气,回想自己,遇到这样的时刻都是屈服的吧,这又是一个令我悚然的地方,渐渐变成一个不认识的自己,带上纽扣眼睛刻板的自己。坚持自我又是什么样子的?人到中年什么都不能确定,还是只能继续随遇而安,保住自己的底线就可以了。
现在想想这故事和千与千寻很像啊。勇敢的小女生解救父母,解救自己,似真似幻。细节太真实,太有画面感了,我总觉得像真的,也许是自己做过的梦。
我看得电子版是段铣翻译。儿子说是某杂志上的版本。我觉得翻译得不错,特别是年代久远的那几只鬼的翻译很贴切,古色古香几句话,又合适又有趣。
《鬼妈妈》读后感(三):明智的考若琳
说实在的,这个译名糟糕透了,主角毋庸置疑是考若琳,译者换大反派上封面无非要给本书增加一种廉价的恐怖气氛。可鬼妈妈的“鬼”字又是完全没有依据的,结果只弄得不伦不类。
但故事实在很精彩。尼尔 盖曼无疑是那种深知读者需要什么又不要什么的作者。他的故事遵循通俗小说的标准套路,掉以轻心会遇到危险,陷入困境会得到帮助,历经磨难会变得坚强,通过努力会获得成功。但同时,在人物塑造上和场景描摹上总有独到之处。于是,读者一边可以安心地跟着似曾相识的情节起起伏伏,一边会被各种出人意表的场景和人物吸引得欲罢不能,
说到出人意表,当然是主人公考若琳了,这种特异之处首先通过反常的名字体现了出来,又在行为举止上得到全面的验证。虽然传统上少年老成的儿童文学主人公很多,但多半都是孤儿或准孤儿,像考若琳这样父母双全且近在眼前,只是照顾她有点马虎的实在少见。而故事的主线竟然是孩子拯救爸爸妈妈的,我还真一时想不出来类似的。比她的特立独行还要特立独行的是,考若琳既没有高贵血统,也未经名师点化,甚至不是聪明的老幺,她的明智就是普普通通、天生得来的。
所以,全书最有意思的其实是开头,不被父母理解的考若琳自得其乐地构建神奇的隐秘生活。一旦读者意识到考若琳的内心是如此强大,那肯定不会怀疑她打败任何坏蛋的能力。后面的故事只是开头的延伸和演绎,看着花哨,却没那么新鲜了。当然,坚强也要有软弱陪衬才能显现:考若琳半夜醒来,发现父母一天都没出现,于是哭着在他们床上睡去,这场景让人心都碎了。不知道别的父母是怎么想的,不过如果我的孩子有这么自在和自信,我一定心满意足了。
相对主角,反角“另一个妈妈”要显得老套一些,是那种到处可见的、不能爱所以要抢夺爱的大坏蛋。这个人物当然是从蜘蛛构思出来的,体态像,习性像,最精巧的相似之处还是那种构建绝伦陷阱的能力。盖曼还写过《蜘蛛男孩》,他对这种动物也算是情有独钟了。
如果咱们家里的、一样普通的小孩子,想通过故事得到个例子,证明自己也能做出了不起的事情,这书应该是不二选择吧。
《鬼妈妈》读后感(四):乱七八糟的书影对比
1.卡洛琳仅仅租了公寓的第二层,第一层是两个女演员租住,阁楼则是小老鼠马戏团老爷爷租住。而电影中把两个女演员调整到了地下室,为的是突出他们生活的窘迫。
2.原著当中并没有韦伯这个角色。电影中加入这个角色,个人觉得应该是对考罗琳搬到新家后没有朋友的一种补偿。但是韦伯这条线,个人认为是影片的一个败笔。
3.电影中考罗琳第一次去鬼妈妈那里之后,分别又见到了马戏团老板和两位女演员。前者告知他的境况很危险。但是两位女演员对考罗琳的境况却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预言。但是在原著中,两位女演员的预言也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考罗琳很危险。并且在一开始就送给了考罗琳中间有空的宝石
4.电影当中的考罗琳,在第一次看到异域空间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钻了进去。但是在原著当中,考罗琳则是在第二次看到异域空间的时候,才忍不住好奇进去的。
5.考罗琳第一次进到异域空间的时候,是白天。而电影中为了强化诡异和黑暗的感觉,把故事放到了夜晚
6.原著当中,正常世界和异域空间之间仅仅隔了一扇门。推开门就可以踏入鬼妈妈的世界。但是在电影中,考罗琳要进入鬼妈妈世界,还需要穿过比较长的一段地洞。
7.原著当中鬼妈妈的第一次现身,形象上跟考罗琳亲妈有很大的差别。基本上就是电影中鬼妈妈的原型蜘蛛精的模样。但是电影中的鬼妈妈,为了更具欺骗性,刚出现的造型跟考罗琳亲妈很相似(除了面色红润有光泽,还有扣子眼镜)。
8.原著故事当中的节奏,远比电影要快的多。也更合理的多。原著当中考罗琳第一次去鬼妈妈那里,就完成了跟老鼠马戏团的互动,并且观赏了纽扣女演员的返老还童的表演,并且被要求装上纽扣眼睛。而在电影中,这个进程拖了很长。考罗琳直到第三次进入异域空间的时候,才被要求装上纽扣眼睛。
个人认为电影和原著各有千秋。站在原著的角度说,鬼妈妈作为捕猎者,肯定是希望用最小的成本来换取考罗琳的灵魂。而一次性的满足他所有的需求,之后立刻要求安装纽扣眼睛,就是最小的成本。
而电影给出的看法是,鬼妈妈采用了更加狡猾,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动声色的真正俘虏了考罗琳的心,细水长流的欺骗能够让考罗琳更加心甘情愿的带上纽扣眼睛,成为鬼妈妈的牺牲品。
此外电影的这种相对慢节奏,也利于展现定格电影本身的魅力。影片当中的鬼爸爸打理花园。鬼老鼠马戏团以及鬼女演员表演这几出戏,无论是创意想象力,趣味性,还是表现力,都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非常棒!
9.原著当中考罗琳在接触到鬼妈妈世界的时候,他的表现是喜欢,觉得有趣,但是又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警戒心以及怀疑。原著的字里行间中,展现出来的是那个世界并不是百分之百都符合考罗琳的偏好。
例如房子装修的风格,以及小狗观众递上来的考罗琳并不喜欢的椰子味巧克力。这至少说明,鬼妈妈并不真正的了解考罗琳。而他创造出来的异域空间的陷阱也不是为考罗琳量身定制的。个人觉得这样做是非常自然的。也符合正常人的心理,更为之后考罗琳唐突的拒绝鬼妈妈安装纽扣眼睛的要求打下的伏笔。
而影片所表现出来的则是考罗琳完全沉浸在了鬼妈妈世界当中的欢乐中,并且不可自拔。而这样的表现,与他之后拒绝安装纽扣眼睛的行为,稍微有点矛盾与冲突。有点自说自话的感觉。虽然定格动画带来的魅力让人无法抗拒,但是这也造成了影片的一个小问题,就是我们可爱的考罗琳的性格,偏离合理的轨迹越来越远了。
11.考罗琳再次返回鬼妈妈空间的时候,还给黑猫讲了之前爸爸保护自己不被黄蜂蛰的故事。虽然黑猫听的不耐烦,但是我还是很感动,平实的语言听出了一个女儿对自己爸爸的爱,体现出一个爸爸对女儿潜意识中的关怀。这也构成了考罗琳回去救爸爸妈妈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