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蒂姆·巴克利的问候》是一部由Daniel Algrant执导,佩恩·拜德格雷 / 伊莫琴·普茨 / 威廉姆·赛德勒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来自蒂姆·巴克利的问候》精选点评:
●Do you ever remember me?
●我们都因为他相聚于此,我们相聚时为了纪念和缅怀,为了我们曾经都热爱的那个人,也正因如此我认识了你。
●两条时间线交错剪辑呈现出来的效果较寡淡,该表露的父子情感方面力度明显不够,原声和颜值是这部电影值得一看的理由
●文艺气质很讨喜,感觉Tim那根线上略潦草,不过最后的相交还是挺喜欢的。两个喜欢的孩子演情侣对手戏真是美好得化了,盆子唱的真好,演得也灵,期待继续成长><
●不为人知的天分+童年阴影+红颜知己+异地寻根+大放异彩,这个公式已经不好使了。
●SE-D9 點一根煙,咪一口酒,耳朵留給Tim Buckley,來驅散憂鬱。
●基本靠原声支撑起整个片子,很多细节太仓促,感情还没酝酿就出来了,有点莫名其妙。。。Penn唱歌原来这么好听!可以跟Leighton一起出唱片了哈哈=w= 极品飞车里的Imogen妹子在里面也好漂亮~最后想感叹一下Tim和Jeff这对Buckley父子真是殊途同归哎(Penn在唱片店里唱的那段Led Zeppelin是哪首想不起来)
●被爹的声音迷住多一点
●beautiful tragedy
●不同时空父子穿插戏满有意思,演tim buckley那个形神俱备啊,唯一能找到的字幕竟然还是机译的,art blakey翻译成艺术布雷基……我要昏倒了,好在音乐还能听听
《来自蒂姆·巴克利的问候》影评(一):我们因一个人而相聚于此,也被他治愈后沉默离开。
第一次看预告的时候觉得插曲特好听,第一次看正片的时候被网络的字幕给无言以对看了一半,再一次看的时候是现在,感觉还不错。
我们都因为他相聚于此,我们相聚时为了纪念和缅怀,为了我们曾经都热爱的那个人,也正因如此我认识了你。我不知道我是被你治愈了还是被我父亲的歌治愈了,也许是因为你的到来让我更加了解我父亲,我不知道我是爱你还是爱我父亲,但是我想和你拥有一个晚上,我们一起写歌。可我一直都还不知道你来自哪里,你说你来自70年代,可是你美的好惊人,如昙花一现般出现在我平凡无奇的生活,我突然好感谢在我接到电话的那个清晨,得知父亲的缅怀演唱会邀请我做嘉宾,然后我遇见你了。见你的第一眼我就被你迷住了,尽管我内心是有多厌恨我的父亲,但也是因为你,我好像不再厌恨我的父亲,因为你。
如果想看起伏的剧情的朋友们已经可以离开了,剧情真的很平淡和文艺,开头那一段让我感觉有点像《爱在黎明破晓前》,中间乘坐火车的那一段感觉有点像《one day》,最后的结尾男主窜出窗口和女主接吻让我波澜四起。
一定要带着好一些的耳机听这一步电影,后半段的现场很棒,虽然比起男主反而我更喜欢他父亲的唱腔,感觉男主唱的很鳖转音好多技巧好多,但是奈何我爱Tim,也奈何我爱他的音乐,晚安。
《来自蒂姆·巴克利的问候》影评(二):《歌聲中呼喚愛》:穿越時空的父子情
《歌聲中呼喚愛》(Greetings from Tim Buckley),實屬一部喜歡音樂的人必看的作品,縱使內容仍需要琢磨,但Buckley父子的音樂成就與傳奇的一生就相當的得到世人的稱頌,即使Jeff已死去十多年,他的歌曲依然是震盪了樂迷的心靈。寫音樂天才的電影,說起來也有好幾部,如《八里公路》、《最後一天》與《弦途有你》等等。可見音樂的題材也可以有很多的變化,有古典的、有紀錄片形式的、有傳記載體的。而通過音樂與電影的結合,產生的是再現,不熟悉音樂人的觀眾能從中接受他們的作品,熟悉的就可以懷緬與溫故知新。通常一個音樂人要有相當的成果才會有人改編他們的故事。
有關Buckley父子的電影其實也是一部傳記電影,只是透過一個音樂會把看似是互不相識的父子連繫在一起。在內容上是有很多挑剔的空間,特別是故事的結構未能把兩者的感情緊扣一起,一方面是欠缺了張力,感情不夠深刻,是相當可惜的。如果要把它當成是什麼大作來看,是白費心機的。因它只是一部小電影,基本上是低成本拍攝,場景也不是很多。而一開始的切入也是相當的保守,也許是要保留一種真實感。
Tim與Jeff的感情疏離,兩者的共通點都是英年早逝與年輕有為,他們的死也許就是留給世人遺憾的疑團,也是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而影片則由Jeff為什麼要唱歌開始講起,並順帶道出他的父親Tim的生活與心路歷程。奈何,這部電影是應該可惜一下的,皆因看起來像分成了兩個故事,勉強地拼湊在一起,歌聲中的「愛」不知到了那裡去。唯一與兩者緊扣的是他們的樣貌接近,骨子裡流著同樣的血與他們唱了同樣的歌。要寫這個故事其實需要用更多的「情」,但是導演卻以編年史的方式處理,難免給人的感覺是保守與記流水帳。
但挑剔歸挑剔,音樂迷對他們兩父子的熱愛與追隨也是令影片感人的原因。戲裡戲外,Buckley的音樂依然影響著世界的潮流,也代表著美國的流行文化。「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裡 我的夢裡 我的心裡 我的歌聲裡」,曲婉婷的《我的歌聲裡》正好代表了JEFF對父親的感情。一首《Once I was》成為了他走向流行樂壇的路,他不是Tim的影子,他創造了自己的唱法,搖滾樂再加上了高音的尖叫,他怒吼,但有時他卻像聖樂一樣,令人沉思。
大概這種歌聲中的「愛」是父親留給兒子的「天賦」與「才華」,這是一種祝福。而電影中就只有把骨肉親情的情份透過平行時空穿越了兩個世紀,也是唯一可以處理的方法。或者導演未能大膽的作出調動,在這種線性的叙事方式其實是相當俗套。從電影的本質而言,只算是平穩的表演,在選角方面就真的還不錯,Penn Badgley還真的有幾分像JEFF。至於愛情的部份,堪稱老土,十分普通。
相信電影在開畫之後應該能吸引到一眾文藝、小清新的音樂信徒前往朝聖。像這類的音樂電影在香港的開畫與上映的確不多,而有份量的演員與描寫的歌手也要同樣有相當的知名度與認受性。因此在國外同題材的電影出品上也較少數,而且多數是找來已故的歌手作素材。其實,這類電影最重要的是把偶像的軼事與心事都可以寫出來,而且要有考究。而《歌聲中呼喚愛》雖然是有點老土,但尚且是向了兩位歌手致敬,而且並沒有醜化任何人,如實、平淡的寫出他們不怎樣存在但精神與靈魂都是合一的作品,或者觀眾可以把片名當成了Buckley兩父子給我們的禮物與愛吧。
文/Dorothy
《来自蒂姆·巴克利的问候》影评(三):歌聲中呼喚愛 (HKIFF 2013) (寫於2013年6月28日)
一代傳奇,往往源於英年早逝。
生於1947年的 Tim Buckley,是樂壇的傳奇人物。他13歲那年跟友人組樂隊,演唱民謠;高中未畢業,就推出首張個人專輯。本來前途無可限量的歌手,卻因過度嗑藥,28歲就與世長辭,留下的,是九張人人讚頌的專輯,還有血脈相連的兒子 Jeff Buckley。
Jeff Buckley 對於這位在樂壇享負盛名的父親並沒有甚麼感情。他未出生以前,父親已經與母親 Mary 離婚;到他出生後,父親又忙著自己的音樂事業,只在他還未懂事時,偶爾來看望他。可是在 1991年,Jeff 卻收到邀請,希望他能在追悼父親的音樂會上,獻唱父親的名曲。而這件事,就成了電影【歌聲中呼喚愛】(Greetings from Tim Buckley) 的主線。
電影以 Jeff 的轉變為軸心,當中插入 Tim Buckley 的點滴。故事平淡似水,卻處處透露暖意。名人之後從不易為,尤其是 Jeff 對於這位父親根本毫無認識,又怎會甘於活在他的陰影下?不過血緣這回事十分奇妙,Jeff 最終還是繼承了父親的位置,成了樂壇另一傳奇。
可惜的是,Jeff 跟父親一樣英年早逝。他在推出首張專輯 Grace 後就遇溺身亡,享年30歲。
(Allie 給 Jeff 的支持與鼓勵,回想起來很溫暖。)
歌詞:
A long time ago, when I was a little kid, my mom sat on the bed and put this record on and … it's like the first song I ever heard … that had my father's voice … and I must admit it … I was … six … and I was bored … I was bored, I'm sorry …(…)
Once I was a soldier,
and I fought on foreign sands for you
Once I was a hunter,
and I brought home fresh meat for you
Once I was a lover
and I searched behind your eyes for you
oon there'll come another
to tell you I was just a lie.
And, sometimes I wonder,
for a while:
Do you ever remember me?
Though you have forgotten
all of our rubbish dreams,
I find myself searching
through the ashes of our ruins
for the days when we smiled,
and the hours that ran wild
with the magic of our eyes
and the silence of our words.
And, sometimes I wonder,
for a while:
Do you ever remember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