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喋血战》是一部由迪克·鲍威尔执导,Curt Jurgens / Robert Mitchum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剧情 / 惊悚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底喋血战》观后感(一):经典
引用 (淡出淡入)豆友2015-03-17的话
全面详尽展现反潜作战,不难看出之后它对后来许多如《猎杀红色十月》更出色的《从海底出击》《U571》等的影响。此外,这还是一部罕见的回避敌我判断的战争片,把两个指挥官的斗智斗勇和惺惺相惜写得淋漓尽致。
《海底喋血战》观后感(二):两码事
对于两个舰长的人物性格,用了不少篇幅刻画,因为富有魅力而不会觉得枯燥。美国舰长坚韧自信,典型的美利坚大叔性格,尽管那些新兵蛋子小瞧他,不过一次漂亮的避险让所有人敬佩。
德国舰长倒不象德国人,反而浪漫忧郁,对新的战争方式报怨喋喋,嫌弃没有英雄气息。
然后潜艇被追着玩了一场猫捉老鼠。心理压力陡增。他要放唱片,以为会是瓦格纳一类,结果是进行曲,对于士兵来说的确可以扫除阴霾。
最后两艘船对撞,但人都没死,这个如果是中国电影怕是不会这么处理,你死我活,没说的。但放在美国那里,战争是战争,人是人,两码事。喜欢。
《海底喋血战》观后感(三):亦敌亦友 斗智斗勇
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艘德國潛艇和一艘美國軍艦的相遇戰,規模不大,人數不多,戰況慘烈;
這是一場棋逢對手的較量:猶如馬超遇張飛,挑燈酣戰三百回。德國艇長和美國艦長都拥有老辣的海戰經驗、他们勇敢果斷,善良正直,亦敵亦友、惺惺相惜;
這是一場充滿战争智慧與膽識考驗的生死搏鬥:“虛則實之 實則虛之”;“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這是一部沒有女人和愛情的電影但足以讓你流淚,這並非痛苦的眼淚 ,而是見證人性光輝時激動的熱淚!
這是一部沒有強大戰爭場面造勢的戰爭電影;
這是一部描寫戰爭中領導智慧、心理鬥爭和戰術應用的電影;
這是一部展现將死亡當做工作的一部分的戰士們的心理和情感的電影;
這是一部屬于智慧、剛強、善良男人的電影!
最後的危機關頭,當德國艇長向美國艦長致以對手和戰友的嚴肅敬禮時,美國艦長回以同樣的敬禮!
戰鬥結束,我們向他們正直的品格、寬宏強大的內心致敬!向在戰爭中,在殘酷殺戮中保持著堅強和善良人性的戰士們致敬!
這部電影二十幾年前就看過,如今再看仍然盪氣迴腸。
尽管知道很多现代管理的思想(尤其是组织、战略、人事)都与军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一直不懂军队的运作。后来接受了格林的PPM体系后发现,领导其实是不需要做多少事情的,只要安排了专业的人,做好协调和服务,剩下的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
但看过了这部电影,才知道舰长真的要做很多事情的,所有的指令、决策,都要出自这里。自然也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片中的驱逐舰长是新任命的,因为之前吃过败仗,自然很难得到船员们的认可(人都是愿意追随胜者)。但在遭遇潜艇时,舰长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一下俘获了船员的心。在与潜艇舰长的斗智斗勇中,他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甚至准确的知道潜艇的深度,直到将潜艇逼到300米的极限深度下,他仍能掌握对手的心理。没有充分的经验,他做不到这一点。除了声纳一类间接的侦查手段,再没有直接信息的情况下,没有准确的判断力,很难有实质性的收获,但驱逐舰长做到了。
回头再看潜艇舰长。看似在片中被追逐逃跑非常狼狈,但还是能在被动的局面中找到应对之策,相较对手接二连三的轰炸,潜艇舰长只需一次鱼雷发射便能将对手击中。要不是对手更冷静、更有经验,将劣势(被击中)变成机会(主动放火,诱骗潜艇浮出水面),潜艇极有可能已经赢下战斗。潜艇舰长在下令将潜艇驶入300米极限深度时的勇气,一方面是不得已而为止,同时也是经验和勇气的结果。他知道潜艇的性能,他也熟悉这片海域,也有坚定的信心挺过这一关。漏水后,要是我,很可能就选择上潜了。
遇到困难时,团队成员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但潜艇舰长的方法很到位的安抚了大家,重新鼓舞了迎战的士气。这些都是团队沟通时可以借鉴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