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葡萄》是一本由[美]斯坦贝克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46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愤怒的葡萄》精选点评:
●文学上的成就意义不大,细节描摹出色,主要在于思想方面和情节内在的张力
●万恶的资本主义。在一个社会向工业化转型的时候,总是充满了本民族的血和泪。
●这部严肃而沉重的现实主义作品就像缩小的美国版《战争与和平》,书中夹杂着大量游离于主线叙事外的整章整章的宏观综述和议论,作者以一种俯视的角度去阐释人类活动、总结历史规律。这种方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和高度可能是影像艺术所无法企及的。
●【略读】美国人生活真悲惨,简直就像天朝
●在难民心中,葡萄本来是象征着加州美丽富饶的土地,象征着人们的希望,但是到了后来,这些葡萄变成了难民们愤怒的象征。而在斯坦贝克看来,愤怒,就意味着希望。在人们被洪水围困时,绝望的妇女们不声不响地看着聚集在一起的男人,当她们看到男人们脸上的恐惧变成了愤怒,她们就放心地松口气。因为女人们知道,男人们没有泄气。只要能够愤怒,希望就不会消亡。
●当人们愤怒的时候,他们的呼声里有着我。
●结尾不错,仅此而已。
●此地葡萄不敢愤怒。
●以前很讨厌读书,尤其是这些文学名著,觉得这些与我们的生活毫不沾边,读这些古老的东西有什么用。现在慢慢地喜欢上了看书,这本书也让我对这些经典的文学著作有了新的认识。现在发现了不止是时尚,历史上的很多东西都在重复着自己,比如经济发展的道路。本书表述了美国在机械化生产到来之前农民的恐慌,本书的故事定格在俄克拉哈马州的一户普通家庭,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刚出狱的儿子。在西迁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爷爷奶奶的去世,家中成员的走失以及亲人与朋友的打架致人命事件,每次都那么让人痛心。作者是站在穷苦大众的立场上写的,写作的格调让我想到了现在的祖国。为什么就没有人看到普通大众的痛苦,为什么就没有人敢写这样的作品?虽然大部分的人没有温饱的难题,但是大众活得普遍都比较压抑难道没看到得到吗?
●文学上只能说平平,但是内容和思想上很有现实意义。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一):每个民族都有惨痛的历史
看完这本书,才知道美帝的公民也不是一直这么风光,他们的血泪史也很凄凉。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血泪史,就像人一样,成长过程中总要遭遇这样/那样的困境。回头想想我们目前的生活也许还不算那么糟糕透顶。只希望民族终有振兴的那天,民主的那天。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二):愤怒的葡萄
这是在英语课本上推荐的,读了,尽管对于美国当时的历史并不了解,但是说手不释卷绝不夸张,看到最后,我竟然看哭了,不知道是感动还是喜悦,看完后,心里的感慨很多。我觉得这不止是美国底层的历史纪录片,它符合很多当代的现状,很多人都可以对号入座,就像《红楼梦》一个大家庭变得支离破碎,就是代表的阶层有所不同,但感触很多。我觉得很值得一读。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三):2016年8月26日
缺点:如果单纯从文学作品来看的话,这本小说比较平庸。人物场景情节都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优点:时代性的纪实文学。关于那个年代,美国的农民和土地问题。
一些想法:50年代之前,这种小说能流芳百世,我非常地理解。这是后代考察当时社会的重要根据。但是现在信息贮存的手段变得很强大,这种书的功能,被其他信息取代了。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四):电影里的诺亚哪去了
看完小说就去找了约翰福特的电影看。一个疑惑是电影里完全没交代诺亚的离去,连句话都没有,车里莫名其妙少一个人再没提过。 还有就是罗莎丽美丽的金发真是忠实地秉承着好莱坞风格,逃难中也难掩光泽。
之前有传言说斯匹尔伯格也想重拍,后来就没声音了。
美国中西部现在还是有一些小农场主的。共和党的忠实拥趸。左翼的声音在美国完全被当作笑话看。自身也的确水准有限。占领华尔街连天天装正义的民主党都嗤之以鼻。
《愤怒的葡萄》读后感(五):死去的人只有一條路可走,可活著的人還有成千上萬條路,不知何去何從
喜歡文中不斷出現的對環境和景色的描寫,雖然不是很多,但描述出的炎熱,寂寥,空曠都無疑呈現出一幅幅畫面,渲染著故事的背景。
對於土地最摯愛的人被奪取了人生摯愛,卻要拱手送給對土地毫無感情的拓荒者,拓荒者卻從來不去土地上拓荒,用最適合種植稻穀的土地種植飄香的葡萄和橙子,他們對土地的感情是在土地還沒有任何產出的時候就賣出所有而得來的數字,他們甚至不喜歡泥土地味道。
而對土地最愛的農夫,像湯姆一家,只能逃往向那個宣傳中美毫無比的加州,為了抵達加州願意忍耐一切,只因為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卻不知所投奔的幸福是更加殘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