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血月的华尔兹读后感1000字
日期:2020-11-22 00:15: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血月的华尔兹读后感1000字

  《血月的华尔兹》是一本由艾米歇尔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36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07-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血月的华尔兹》精选点评:

  ●李龙瑜推荐我看的..还不错..

  ●觉着没写完的样子

  ●最喜欢的吸血鬼小说。

  ●我所读过的国内以吸血鬼为题材的小说一本中最正统最地道的一本。

  ●十二岁时的哥特启蒙。鬼魅华丽永生难忘

  ●哥爱哥特。不过只读了几节。

  ●很有美感

  ●体味那一种过程~~~~

  ●喜欢这种带着灰暗气息哥特味浓重的作品...

  ●....................

  《血月的华尔兹》读后感(一):很值得一看的小说

  不错的书,语言很唯美也很哥特。遂让写的是吸血鬼,当从一个侧面放映出人的各种欲望和各式各样的阴暗面。故事里也一直在讨论神是什么,信仰是什么。唯一的遗憾就是似乎没有写完,不过很吸引人。

  《血月的华尔兹》读后感(二):我的第一本吸血鬼小说

  在书架的深处找到的,印象中应该是先看的电子版,但是看来当年的我很喜欢,以至于特地找了纸质版的书来收藏。

  第一人称,是当年流行的碎片式分段,现在读起来有点玛丽苏的感觉,但是值得感激的是,这本书基本上遵循了血族设定比较系统的概念,虽然比较粗浅,不过让我建立起了一个(还算比较严谨的)设定观,(以至于我后来根本无法直视暮光之城里那种皮肤blingbling的吸血鬼……),涉及到了秘党和魔党,圣水、十字架和阳光的那种严厉的伤害,无法抗拒的本能,严酷的上下级制度和惩罚,因为无法进食,食物会在失去功能的肠道和胃里生蛆腐烂。总之,不是现在流行的那种强大美丽,美丽十足,全身上下充满荷尔蒙的无所不能的形象。

  不过我很喜欢。

  对于考据党来说,设定的严谨性,那种残缺感才是真正具有张力的地方。

  《血月的华尔兹》读后感(三):关于我

  我曾经很喜欢安妮.莱斯的一句话:“我曾想要这种永生中的爱与美善。”完美的契合了我对吸血鬼所有的幻想。 五年前,那个时候,我疯狂的迷恋吸血鬼。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真正的永生,我对满月仪式怀有期待,对十三这个数字敏感,对先祖该隐奉若神明。从《夜访吸血鬼》里如阿汤般,华美似油画里走出来的美少年,我收集了大量关于吸血鬼的哥特小说,电影,动漫。我拒绝同外界沟通,排斥交往,遵从所谓的仪式感与距离感,把自己关在一个幻想迷离血色世界。 好像是某一天,我忽然从这个梦里醒来了,回到了现实。现实并不美好,几年的自我封闭使我成为一个游离于这个世界之外的人。我努力的抛弃那些黑暗的颓废的过往,开始进入一种假定的正常状态,可是我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 在很多年后,我试图去否定那段过往时,我会突然发现在书柜角落里布满尘埃的哥特小说,窗前枯萎的蔷薇花,还有早就丢失的塔罗牌,破碎了的水晶球。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吸血鬼的风格里,圣母的雕像总是会莫名地挂着两行血泪。那是一种悲悯,就像是那些被我刻意遗忘的过往,那些被我丢失了的东西,正是以这样一种悲悯的方式出现在我的眼前,它们贯穿了我一整个青春的孤独感。

  《血月的华尔兹》读后感(四):华丽到不行的辞藻,优雅而又神秘的吸血鬼

  初读这篇文章的人,大概都会以为这是外文的译本。

  其实艾米歇尔,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关于的这篇帖子于08年就发表在百度吸血鬼吧里。

  全文以爱弥儿的视角,诠释了一个最经典的吸血鬼的世界。没有超人般浮夸,也没有乱入的背景,而是中规中矩,在人们眼中,最华丽,最神秘的吸血鬼世界。也许作者并没有在剧情方面有所现代人眼中的创新!然而作者的文笔已经优美到让读者几乎忘记了剧情。像一首诗一般,描绘了这个令人痛彻心扉却又流连忘返的吸血鬼世界。

  人物的个性鲜明,多温迪斯的狡黠,贝路伊的正气,以及爱弥儿的犹豫与哀伤都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作者还在文中甚至还展现了他对中世纪事物独特的理解以及丰富的知识。无论绫罗绸缎还是复古建筑,都描绘的十分精巧。另外,对宗教的深刻理解也使得笔下人物在互动之时,言语间充满了深刻与高雅。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样事件型的写法,往往没有一个主题。而在这样边走边写的状况下,回忆穿插到后期有些故事框架变得异常庞大。这类文章,就好比《冰与火之歌》或是《魔戒》,如果写完,必然是史诗级的大作,但同时也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以及磨练作者的耐心与毅力。很可惜于作者在第二部《释罪的咏叹调》之后,并没有给出类似结局的篇章。并且该文至今没有再更新,留给读者一个依依不舍的巨坑。

  《血月的华尔兹》读后感(五):艾米歇尔,以神秘诠释神秘

  艾米歇尔,一个神秘的名字。

  没人知道他真正的身份,真正的名字,真正的年龄甚至真正的性别——以致我写这篇东西都纠结了好久该用“他”还是“她”。

  让人不禁怀疑,他,如同他笔下的角色们,都是不肯暴露于阳光下的、神秘诡异的存在——吸血鬼。

  “艾米歇尔,一个受赐予某种古老语言的名字;一个擅长将每次离别当成最后一次的家伙;一个懒惰异常,但总在午夜满脸慎重准时摆开塔罗的家伙;一个永远都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满足自己的家伙;一个口中时常叹息,生命除了享乐,别无欢愉的家伙;一个信奉人永恒孤独,却又不甘于此的家伙;一个愿意以死来交换自由的稚子……”

  他是如此介绍自己的。

  其实在《血月》出版之前已经认识艾米歇尔,也跟他通过聊天软件以及邮件有过短暂的交谈,当时就惊异于他的表达方式——给我“换了个国度还倒退了几个世纪”的感觉,他优雅有礼而且充满智慧,人如其文,就是这样吧。不知跟他算不算是朋友,如果算,他是唯一一位我对他一无所知的朋友,如果不算,他又是非朋友里跟我说过最多启发性话语的人。

  是啊,我依然不知道他的年龄和性别,呵,不过一直都觉得没什么关系。觉得这些都不重要,越神秘,越深不可测,越美。

  正如半个世纪以来在爱伦·坡坟前献花的黑衣人,支持者们更愿意让他"remain mystery"。

  艾米歇尔的《血月的华尔兹》07年10月出版,立刻在中国吸血鬼文学关注者中引起巨大反响。故事讲述名叫爱弥儿的美丽吸血鬼,在各种情愫之间来回挣扎,以吸血鬼身份苦苦浮沉的故事。随后,艾米歇尔又在网络上开始连载《释罪的咏叹调》,主角同样是爱弥儿,始终用第一人称,始终细腻而动人。支持者曾发出提问——“难道你就是爱弥儿本人么?”。

  他的言辞永远是理智、镇静而温柔的,他的作品,永远是唯美而动人的。

  让人不停地想要再靠近他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地了解他的全貌,却又不忍割开那一块让他与他的作品显得更富神秘美的轻纱。

  我们永远无法用言语准确描述神秘的美。

  吸血鬼文化的发展,也是一个伴随神秘之花逐渐绽放的过程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血月的华尔兹读后感1000字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