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平克•弗洛伊德:庞贝古城现场录音纪录片》的影评大全
日期:2020-11-17 06:51: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平克•弗洛伊德:庞贝古城现场录音纪录片》的影评大全

  《平克•弗洛伊德:庞贝古城现场录音纪录片》是一部由Adrian Maben执导,大卫·吉尔莫 / 罗杰·沃特斯 / Richard Wright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音乐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平克•弗洛伊德:庞贝古城现场录音纪录片》精选点评:

  ●awesome!

  ●失望。與一般音樂紀錄片無異。以為會有很長時間在龐貝古城演出,展現空曠及孤瘡的感覺,可是很大部份時間是室內訪問及練團。龐貝的空鏡不足,加入CG宇宙及龐貝災難過程也無用。網上介紹是Art Film,依我看,只是普通的紀錄片。

  ●庞贝真艺术

  ●神作!!!

  ●cooooooool

  ●睡着了..............

  ●经典!!!!!!!!!!!

  ●5555

  ●8.5

  ●Pink Floyd结合古文明的现场录音创意记录片~

  《平克•弗洛伊德:庞贝古城现场录音纪录片》影评(一):昼夜颠倒

  又看了一次 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睡着了 <echoes>直接进了梦里

  我们也不是那个年代的人 也不是那里地方的人 像披头士呀滚石呀就有点听不懂的样子

  INK FLOYD就是永远的第一名啦

  年轻的吉他手认真录音的样子太迷人

  年轻的贝斯手像只猴子

  如果我拿贝斯非要找个理由 那也只能是Roger Waters

  嗯 他们的声音像海豚的声音

  要去南极听听海豚 那里没有昼夜之分

  《平克•弗洛伊德:庞贝古城现场录音纪录片》影评(二):Echoes in Pompeii

  Echoes Pt1:vocals第一句出来的时候Richard Wright声音好他妈惊艳……当时就是在Dark Side Remastered的纪录片里看到这一段才决定去听Echoes. 仔细听才能听见David Gilmour的高音counterpoint. 他俩声音太像了,到Pt2的时候都分了左右声轨也很难听出区别来。

  Careful with That Axe Eugene:Roger Waters的声音吓死了…是不是就这样年轻时候太abusive了老了就哑了……

  A Saucerful of Secrets:Let me show you how noise is done!!!!!!!!! 狂拽酷炫屌……David: watch me sliiiiiiiiide……hhhhh整个人都坐下来了专心slide;看Richard Wright扑在钢琴上半个小前臂压琴键也是蛮心疼www;Waters敲锣那段太帅了

  《平克•弗洛伊德:庞贝古城现场录音纪录片》影评(三):性格决定的命运

  在庞贝古城演出,而且是在1971年,只有Pink Floyd 这么酷的乐队才做得出。

  除了演奏部分,也很喜欢看乐队成员日常起居的那几节。前半段还感觉不到个人的性格脸谱,到后半段,当导演Adrian Maben向四个人分别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时,每个人对相同问题的反映就截然不同了。

  David Gilmour:

  他的眼睛可真亮阿~~

  一眼就能看得出他比其他三个人还要年纪轻,1971年上下的年月里,仍是一副稚气未脱,浑然天成的样子。

  导演用摄像机对着他,然后假装问他:你现在在干什么…他不好意思地说:你是导演阿,你应该比我清楚啊。

  真是小孩儿,一点都不擅假装。

  导演问他关于钱的问题,他很老实地承认自己过去穷的很,现在赚得多多了。

  但是年轻归年轻,Dave的眼神却很机灵。那时候的Dave应该接替Syd Barrett加入乐团还没多久,自始自终都是话不很多,但是举手投足都透着股低调,又讨人喜欢的聪明劲儿。

  最后他从Roger Waters那里赢得Pink Floyd的领导权不是没有道理。

  Richard Wright:

  给人感觉什么都是纤细的,脸上的线条,声音。他跟Dave在后面演出的时候赤膊上阵,Dave像个小男孩一样肉嘟嘟的好可爱, Wright却永远是消瘦的忧郁的。

  导演一问到尖锐的问题(如钱和内部争斗),他的回答就会紧张、不自然。

  漂亮的,但是纤弱的Richard,他在说话的时候,别人会插嘴盖过他的声音,他应该是性格有点阴郁而又倔强的那类,不那么容易相处让人愉快的。

  难怪后来乐队的Waters独裁阶段,Gilmour 第三阶段,他都未受到真正的接纳。

  Roger Waters:

  活像个孩子王。

  导演开玩笑说:Roger有至高的权利。

  70年代初,Syd Barrett没走多久,他的领导手腕和统治欲就已显露无遗。

  你看那时候的他,就是虚张声势处处想表露自己才是老大,大胆、有力的老油条,带点不成熟的傻气。遇到不称心的提问要犯急,摆出一幅骄傲的模样来保护自己。

  这样的人一旦遇到Richard Wright那样阴柔的顽固派,100%会被激怒。

  ick Mason:

  每个小团体都少不了他那样的老大哥。

  用粗浅的幽默来圆滑地应对导演的提问。有了他的话一说,内部的一切分歧都根本算不上什么。

  这就是所谓的世故成熟吧。

  他是每个孩子的领路人,当你长大一点后就会发现他的粗鄙,当你失落后再回头看又会不得不求助他俗世的经验与智慧。

  最终,陪伴Pink Floyd走完三代核心的人果然只剩下他。

  性格决定一支摇滚乐队的命运。

  =====================================================================

  刚刚又重看 2001年BBC2做的Syd Barrett纪录片,Pink Floyd始终是传奇, 而他的地位就是这个传奇里面的一个谜。

  韶华已逝的老伙计们谈论着他:

  ick Mason非常自制,真诚地评价了这个人——惋惜他的精神崩溃,也庆幸他的离去使乐队免于被毁;

  Richard Wright完全是个外人的口气,一边还不忘挖苦Waters老是萦绕于童年、学校、疯狂之类的主题真是让他烦死了;

  Dave Gilmour (他曾经的媚眼已经模糊不见了)始终痛心疾首,一方面那是他最好的朋友,另一方面他非常尴尬地取代了他;

  Roger Waters显得很有人情味(真的,觉得现在的Roger,身上的戾气都消失了,慢慢变成了一个平和可爱的人),回忆和Syd的友谊,回忆童年,回忆亲眼目睹的他的蜕变,Syd在1975年重访Abbey Road Studio时。他甚至难过地流泪。

  还看到67年Pink Floyd获得EMI的首份录音合同时留下的影像,那天录像里的Syd Barrett灿烂得叫每个人都忍不住要妒嫉他。唉,这个懦夫,脆弱的男人,曾经的美少年……

  当然后来,他开始疯疯癫癫,差点毁掉自己和乐队的事业。离开乐队后休整了一年,再重新工作时一度找不到人肯给他制作唱片,也没有商业计划,没有经理人……(最近读Malcolm Jones的工作手记,看到Syd 的Solo Debut <The Madcap Laughs>的制作简直白手起家般困难,真是不容易的。)

  (对了,我看到他埋头弹吉他的时候,一眼就联想到Blur 的 Graham Coxon ^^, 后来想想后者是Syd 90年代的追捧者之一,模仿他是很自然的事情。)

  老制作人Malcolm Jones说,Syd 弹琴弹着弹着就从节奏吉他转到了主音吉他,多变的要命,典型的脑子里主意太多得人,结果就是做出来一片混沌。

  60年代的老邻居说,他曾看着20岁的Syd,觉得他将来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音乐、绘画……唯一的问题就是不知道Syd想选什么。

  而最后的结局是,他竟然选择了拒绝所有的一切。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平克•弗洛伊德:庞贝古城现场录音纪录片》的影评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