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对话》是一部由蔡明亮执导,短片主演的一部台湾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神对话》精选点评:
●1128
●
●有着类似的散步体验: 当我观看周遭的时候,我好像从自己身体中飘了出来
●汗
●神:??!!?
●蔡式写实主义 克制与冷幽默 一种怀疑
●三人三色三颗星
●不成文的意境之作
●能看懂多少,全凭造化..
●仪式与日常,神圣与世俗,人与鱼,活的与死的,最后的黄色指示灯将思想推向高潮,世界影像(路灯)与生命影像划一。
《与神对话》观后感(一):电影是什么:蔡明亮演讲
电影是什么?
“1.透过电影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2.电影慢到一定程度可以看到电影本来的东西,比如颜色,声音,构图。3.电影中的大场面会让我们错失掉很多感动的东西。
4.什么时候最打动我,看一个电影,好像非常平凡,法斯宾德《恐惧吞噬灵魂》,你没有观影经验,突然间就感动到你了”
电影不应该只是说故事
你没有办法因为一个故事而感动,因为里面的细节。观众非常喜欢知道前因后果,要不然他觉得不完整,可是在生活中你都是看到之后才有反应的,并不是讲了故事你才有反映。你要用你的感受!
导演与演员之间的关系
创作型的导演把它当作心灵的陈述,演员好像是一个工具,但是这个工具是比较有感情的。创作型电影里面散发出一种情感,小津,黑泽明,法斯宾德。甘愿被限制,也因为限制发现更多的可能。
如果李康生不演我就不拍了。感谢李康生让我有一个观看生命细微的变化。有一些观众一路看过来,会谢谢导演,李康生还在。
(当大家都觉得腻了,都觉得用其他演员会更好看更有新鲜感更有票房,这时候作为一个导演,你就要由你自己的坚守,尤其是作为一个创作型导演)
当孤独的时候人会变得非常真实。
电影的真实不是现实的真实,电影的世界不是现实的世界。
电影更接近梦。
越来越不在乎对外界的写实,走向对内在的表现。
《与神对话》观后感(二):风中的灵魂——《与神对话》
“我可不想老死在那个公园里。”
这是一个失意者对命运的抗议,这是神钟爱的人所要发出的声音。
《与神对话》不是一部时下流行的电影,甚至可能不会受年轻人所喜爱,但里面却有许多惹人深思的话语。
“事实上,你不应该把担心放在别人怎么看你,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你是怎么看待你自己的身上。”
“我也经常问自己……她们对我,比我对她们好得太多……我背叛了她们……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地去爱,尽量让我的一举一动都是因爱而发……”
它在无形中教会了我们爱与被爱。
当这个世界开始充斥着“快餐爱情”“廉价情感”的时候,关于爱,关于性,会有更多不同的诠释。在这真正的爱情难得可贵的时候,学会怎么去辨别和接受爱,用自己力所能及去爱,成为人们最为渴望的事。
“对上帝来说,经济的富足和精神的富足之间没有区别,事实上,它们两者总是相伴相随,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我们生活在一个完全不看中最重要的工作的社会里,我是说,我们认为给一个橄榄球教练一个赛季节五百万或者给一个演员一部电影一千万都很理所当然,但是当我们看到那些跟灵性相关的人的时候就完全变了,觉得他们必须得要么身无分文,要么独身,要么禁欲。”
这部电影,有蒙太奇手法,将主人翁Neale凄惨艰难的过去和辉煌光明的如今相穿插。每一个小段都揭示了一个来自神或者他内心的一个感悟。人生,精神,灵性,身体,性格。
eale主张着将金钱给予那些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老师、护士、消防员、作家以及——母亲们。
没有太多华丽的场景,有的只是狂风暴雨的夜晚艰难的行走;没有太多优美的语言,有的只是来自心灵和灵魂的对话。
整部戏平稳而深沉的讲述了一个平凡的故事。也许,这适合我们在一个下雨天,关上任何浮躁的窗口,关掉音乐关掉QQ关掉MSN关掉一切令我们焦躁的东西。静静地,一个人,慢慢品味那其中来自心灵的语言。
以电影中一个场景做为此评论的结尾:热闹的圣诞夜,火树银花的世界,他们在看他们在闹他们在欢笑,整个世界都欢快的舞蹈,而他,迎着悲伤迎着来自天堂,与神的对话。
他说:“我可不想老死在那个公园里。”
《与神对话》观后感(三):蔡明亮:把人叫醒片刻的师者
相信很多人看不下去行者,跳着看了几帧就放弃了。如果说行者中红色缓慢的僧人多少还是能吸引眼球引发围观的话,那么这部30分钟的与神对话,就是彻底的连这种奇特艺术形式都没有的东西。
当然了,行者比这部短片小十岁,这十年间,蔡明亮的态度没有变,变的是他的手段。他的态度始终明了,他说过电影不是取悦观众的货物商品,甚至不是告诉你什么观点感受的心灵鸡汤,“心灵鸡汤”多少是很多优秀电影导演的目的性,一种迫切或温和的表态,给你力量和慰藉,给你模糊的忧郁迷惘一个透亮的天窗,这种电影铺天盖地并且好评如潮,确实是思想家给予人类的福祉。那么蔡明亮连这种心灵鸡汤的目的性都不想给,那么他的作品到底想干嘛?他自己说的明明白白,他也展示的明明白白,至少,我个人,彻底上了他的道儿,达到了他想要达到的效果——给观众自己思考的时间,把你带入一种最真实的存在,你自己的存在也被唤醒,你的思绪从一天23小时59分的涣散中收回来,真正在当下成为主人,亦即,你跟你自己的神在对话。他当然会给你一个基础的引导,这种引导可能是一幕静态写生、一种氛围、一种显而易感的感受等等,然后,你想到了什么,你感触到什么,你的大脑你的灵魂发生了什么化学作用,起了什么微妙难言的变化,蔡明亮就不管了,他要的就是你,真正正正的,存在于当下的,思想和感受组成的你,回来,回到时空中,而不是飘荡到别人的故事里、机械的工作里、嘈杂的音乐和闲聊里,你必须,也只能,安静下来,彻底的安静是唯一完美的选择,对于他想要达到的目的而言。蔡明亮是天蝎座,这点我一点都不意外,黑色的静谧的旁观者,锐利的眼睛看透一切,这是我对天蝎的看法。也是对蔡明亮的基础看法。他自己是这样的沉静的透视者,也想带领人们进入那三摩地的境界。人类有太多太多的好电影感动我们、改变我们、是伟大的爱人、朋友、导师,蒸腾着伟大的思想和情感。我们的人格、世界观,很大程度是各种文艺作品、社会形态冲击出来的沙丘形状。所以,所以,所以,再没遇到比蔡明亮的这类电影更具神性的作品,因为他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它给你的,是你自己的神性存在能量,你得到的,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改变。就像克里希那穆提的中心思想:“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人有这种能力,就不应懒惰不用,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是也!所以我觉得,蔡明亮不仅有他的透视的力度,更有他爱世的智性,真正的师者。当然,后面的这种论调我猜测蔡明亮本人并非有意,而是无心之举,他的原始出发点不是为师,而是怀着孩子般分享的态度、友人般叮咛的态度,在用他并不被自己所知的大爱,爱着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蔡明亮是彻底的孤独者,他的作品中全是他自己世界孤独的幽歌,永恒的孤独和最低要求的天真的慰藉。一个孤独的人,是感受不到世界对他的爱的,也鲜少主动去给爱,而是封闭和望而却步的。但他的爱就在他心里,在他灵魂里,他裹在盒子里,也还是会散发出来,在他作品所有阴暗的角落里,沉静的淡漠里,焦躁的困顿,闷骚的欲望里,有他自存在本身散发出来的佛性的爱。
什么是fish underground?陆地上的鱼,就是掉入人间的我们。挣扎着想要跟水,水就是我们的神,对话。彻底的没有出路,困顿,困顿,困顿的人间。张牙舞爪疯疯癫癫的鲤鱼打挺般扑腾的一生。当你看着城市,抽着烟,你眼里什么也没看,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在想什么。这就是人生的基调。至于该想什么,怎么想,能有什么星火,能有什么彻悟,都是各人自己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