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爱情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0-11-12 02:07: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爱情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爱情心理学》是一本由Robert J.Steinberg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情心理学》精选点评:

  ●推荐英文版

  ●对于爱情要素的组合形成爱情不同种类的理论有点意思。激情型,友谊型,游戏型。

  ●这门课的大作业分析了《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当时只觉得聒噪。

  ●爱情这个东西不是量化分析可以揭示本质的地方,最多能知道一些边角料

  ●各理论的总结综述。从生物、类型、原型和文化这四个角度入手,可以快速地了解这一主题。

  ●非常学术。很棒。共有应答性是个不错的概念。

  ●此书汇集了众多心理学家以爱情为课题的研究理论,挺有意思的.. 只是大概的谈及了一些较为重要的心理研究,要是可以铺开去详细的论述,那会更加分.. 说白了,我就是没看够,希望看到更多相关的内容,唉.. 四星推荐,我认为还不错..

  ●学术通识著作,看懂了挺有意思的,可以给人启示

  ●可以对比弗洛伊德的之后,再来讨论。 “爱情风格和爱情态度量表在夫妻疗法中是很有用的工具” 斯腾伯格提出的25个爱情理论故事类型在p204

  ●我只是为了探究一下我会不会forever alone最后找个AI过一辈子而已- -偏向于面对心理学专业学生,但应该非专业的也看的懂。其实是通篇很有趣的一本书。ps.心理学书籍真的不能吐槽出版设计

  《爱情心理学》读后感(一):to read

  艾诚:谢谢Dr魏推荐,读完了德国斯腾伯格夫妇教授的这本《爱情心理学》,发现了超多让人心情复杂的真相,比如:“爱情产生是中枢多巴胺作祟”;“爱情的对立面不是憎恶是冷漠”;“逆境会增强爱情的挫折吸引力”;“离婚通常是结婚第四年”;”男人寻觅浪漫激情,女人需要实用伴侣”;“只有当爱情超越理性才不会为了更好的选择而放弃原配”。

  《爱情心理学》读后感(二):爱自己是终生爱情的开始

  

我们憧憬电视里浪漫的爱情,可现实生活中轰轰烈烈的爱情不多,细水长流的倒不少。男女双方能够长久的走在一起需要彼此的体谅,包容,理解,信任以及无私的爱。我们要学会理解男女双方的性别差异,明白对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尽量以他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他所看待的问题,而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随意批评指责对方。爱情本身是一个虚拟化的词语,没有任何人可以说清楚爱情到底是什么,我们究竟为何爱上对方,现今社会里,常见的一些吸引对方的地方有软价值和硬价值之分。例如一个人的相貌、身高、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情商、智商、婚恋史等共同组成一个人的婚恋市场价值。所谓的爱情,其实就是一场非常精确的价值匹配游戏。只有当对方的MV比我们自己更高的时候,我们才会爱上对方。 但是无论对方多优秀,我们首先要保持爱的能力,可以说,爱自己是一种让生命持续下去的原动力,只有足够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我们经常想的是如何值得被人爱或者如何爱别人,但往往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其实只有当我们足够的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因为你很重要,你就是你能拥有的全部。你存在,才会感到整个世界的存在。你看得到阳光,才会感到整个世界,才会看得到阳光。然而,你若失去平衡,只会感觉整个世界也失去了平衡。可以说,你就是自己的一切,所以你很重要。当你意识到爱自己有多么重要时,才能爱上别人,也才能拥有自己的幸福。

  《爱情心理学》读后感(三):原文摘抄

  quot;浪漫之爱:具有吸引力的个体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更喜欢的交配对象上,并表现出精力旺盛,强迫追随,失眠,食欲不振,占有式的配偶呵护,如轻拍,抚摸,拥抱的亲密求爱姿态...

  吸引力与中枢多巴胺的活性增强有关。

  激情型(与宜人性,责任心,外倾性正相关,神经质负相关),游戏型(与宜人性,责任心负相关,神经质正相关),友谊型,实用型,利他型,占有型(神经质正相关)

  爱情结构的三角形:亲密,激情,承诺

  《爱情心理学》读后感(四):《爱情心理学》书评

  书名:《爱情心理学》 编著:罗伯特.J.斯腾伯格 凯琳.斯腾伯格 出版:中国出版集团 你了解爱情吗?你心中的爱情是怎么样的?你以为你恋爱了,就知道什么是爱情了吗? 我们走进斯腾伯格的著作里,看看书中所述的爱情吧。 1988年出版的《爱情心理学》是爱情研究领域的第一本专著。今天我要推荐的是最新版的《爱情心理学》。编者坦言:老版的有些过时,旧的理论渐渐失去魅力了,而今添加了一些新的理论。形成了最新版的《爱情心理学》。 本书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生物学说”(生物和进化层面研究爱情)、“爱情类型”(不同研究者的爱情分类理论)、“内隐理论”(普通人眼中的爱情和性别差异)、“文化学说”(文化的影响)。他是通过论文的形式像我们探讨爱情的本质,比一般的书增添了更多的学术性。同时介绍了爱情的理论并提供了数据支持。(要义) 作为普通读者,我们更关心应该是读这本书会有什么收获,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这本书介绍很多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并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知识。 首先,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爱情,了解自己。尤其是自身的依恋类型,爱情的主要风格。当有所了解之后,我们会明白为什么在爱情里,自己会是这样的,也更能明白对方的行为反应。从而增加对爱情中矛盾冲突的认识。 比如说,和男朋友一起散步。你突然发现他眼睛望向了某个长得漂亮的女生。也许你会因此和他吵一架,觉得他不爱你,甚至和他分手。 然而,事实并不是他很肤浅,不爱你,只喜欢漂亮的女孩子。这对于他来说,似乎是一件很难控制的事情。从进化学的观点来讲,这是一种通过自然选择而产生的本能。他们会对女性产生认知加工偏差,估计漂亮的女性有更多的先天禀赋。这意味着漂亮的女性,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繁殖的机会,和更好的基因传递。 在爱情里,我们有的人会追求和伴侣亲密无间,很粘人。而有的人却是很难完全信任伴侣并依赖他,他人的接近会让他感到紧张,焦虑,无所适从。而这些行为往往被我们解释成爱得疯狂,或者不爱。但更多的导致行为的原因,却不是爱与不爱的问题,反而是他们形成的依恋类型。这些都是与他的经历相挂钩的东西。 其次,我们所说的这些启发,并不是仅局限于爱情。爱往往是一个很广泛的体会,朋友,亲人,恋人甚至是某些东西,都会让你产生爱的感觉。而我们这些收获,是可以推及到人与人之间的。 比如说,信任和“共有应答性”。这些在朋友和亲人之间都显得至关重要。 什么是“共有应答性”呢?我个人理解,就是双方都希望采取行动来促进另一方的幸福。 在信任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共有应答性。共有应答性的重要性往往在于,他会给伴侣提供支持,并使伴侣感受到一种持续的安全感。 最后,作为专业的学生,也是有必要去聊解的。书中的论文并不像专业期刊的实验类论文那么生涩难懂。同时,讲了很多理论,有助于拓宽我们的专业知识。(推荐理由) 总的来说,这本书里面的论文,读起来是会有一点难度的。但是多数文章还是很好理解。但是它的专业化,与一般的故事性强的小说相比,可能会显得有些不是那么有吸引力。而有些地方,也只是给出了观点,并为对观点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书中有提到,性的过度激活策略和去激活策略是性行为系统中功能紊乱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然而,他们都会促进自恋引起的性滥交,或者缺乏强烈性驱力或性快感的自慰。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也未给出解释。(点评) 看完这本书,的确也收获了不少。 不同的领域会产生不同的爱。在寻求伴侣时,更容易产生以性欲为基础的激情之爱。在维系关系时,更多的则是一种基于仰慕和兴趣相投的爱。但是并不意味着,不同领域与不同的爱是精确对应的关系。 爱情的体验是一种跨文化而存在的普遍性体验。但两性之间的爱情适应的心理装置依然存在很大差别。这可以说是一种长期进化和选择的结果。男性比女性更重视外表,也比女性更容易“一见钟情”。而女性则更重视男性的发展潜力和资源。 同时,有些感受在爱情里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说嫉妒。有说法认为,双方之间没有产生嫉妒,就不存在爱情。但是嫉妒也可能会破坏双方的关系。 也许正因为各种因素都会对爱产生影响,所以爱才是复杂的吧。(收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爱情心理学》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