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儿》是一本由Axel Madsen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5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香奈儿》精选点评:
●伟大女性背后的故事
●香奈儿的传奇故事!总结一下,改变时代的人,都有着改变社会的思维方式。如果你感觉的思维与众不同,也许你就是下一位时代人物╮(╯▽╰)╭
●非常好读的传记。中途有多处打动我。只最后慨叹如果小姐知道如今统治她的帝国的卡尔被人尊为“老佛爷”会作何感想。她碰到并战胜了这世上全部的无耻混蛋,自己却永远都是那个无法摆脱对抛弃和贫穷的恐惧的孤儿。
●以十分快速的速度 读了一点,因为心思真的不在这本书上。然而我还是从Coco身上,懂得女孩子一定一定一定要漂亮!不要邋遢又脏兮兮的,自由地追求你自己想要的,大胆又优雅庄重。想想她五十岁的照片,我真想把吃过的晚饭扣出一半来。
●人名太多了,有点点索然无味…… 重新读了一遍 厘清人物关系 才发觉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赞 有机会要读下原著
●作者和翻译都不过关,三流水平! 一本传记连最基础的主要人物关系都交代不清,东一句西一笔,乱七八糟、毫无逻辑。翻译水平也是很有限,生硬的把人名翻译成一长串啰里八嗦的中文,令整本书索然无味,毫无节奏感。 槽点举例:都提到祖父母的子女了,居然只写了父亲,其他一笔带过,过了两页又开始写重要的姑母;介绍祖父母的女儿——姑母,都破折号了,居然不写名字,隔了4行突然又冒出一个名字???
●了不起的女性
●最早知道香奈儿是11岁时玩大富翁4,里面那个玫红色的钱夫人总是在破财后贱贱地说一句:“噢~~我的香奈儿~~”后来是听到王菲的歌。一直对大牌敬而远之的我从没搞清楚香奈儿是怎么回事。甚至从今年才开始因为喜欢朋友背的一只le boy,才开始关注……看完这本书,我脑子里已全是她了,她真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女人。书中有一段说,每个男人见了她(即使是老年)都要说,真想跟她发生点风流韵事。而女人也很容易被她迷住。现在,她已离世44年,仍然让人迷恋、难忘、敬佩。噢~满脑子都是她,香奈儿小姐
●邓文迪不过是事业失败的香奈儿而已
●虽然有一些凌乱,但是还是把一个时尚传奇界的女王的骄傲与寂寞让我触碰到了一些。有得必有失,上帝总是嫉妒完美的人生旅程。
《香奈儿》读后感(一):这本书与优雅奢华的香奈儿不可相比
出于对香奈儿的兴趣,果断地买下了这本书,也确实,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香奈儿的人生脉络。但不得不提的是,书中列举了茫茫多的人际关系,却对事件的产生、发展与香奈儿的智慧之间关系的描写,缺少细节,更缺少逻辑,容易让人读得一头雾水,这本书的内容如它的装订一样粗糙和不知所以(这本书的磨砂外皮与书本完美地脱离了)。
《香奈儿》读后感(二):coco,coco
她从贫穷中通过情人艾蒂安.巴尔桑的包养离开,来到他的马场,并不是他的唯一。艾蒂安亲自教她骑马,她也坚持不懈的学着骑马。这个时期她尽力的讨好艾蒂安,她做的帽子受人喜欢,她的生意从那些“宝贝儿”们中开始。这个时期,为了保持内心平衡她嘲笑遇到的地道上层社会女士们,但她承认那些人教了她一些东西
人们回忆说,她漂亮但不很引人注目,有一张表情丰富的脸,她在马背上勇敢的让人赞叹。你永远不会想到她会成为coco.chanel
第二个情人帮助她来到巴黎,给她付保证金,开创她自己的事业,他是他的小伙儿,亚瑟.卡佩尔。她在30多岁已经是知名设计师。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人们需要简单方便的服装,她的设计盛行。这个时期见到她的人们说“她羞怯,而且惊人的依赖她的朋友米希亚”。她为何还会羞怯呢?突然的成功?面前的一切太多的陌生?
后来她的小伙儿离开了世间,她又有了大公,公爵作为情人。她的生活挥金如土,她有了香奈儿5号,她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她关掉了自己的时装公司,后来又东山再起。其实她后半段的人生占了2/5的篇幅,但细究其内容感觉虽丰富但又总觉得太快了。落差才会形成重量。人们说她尖刻,犀利,所有人见到她都肃然起敬,她是活着的传奇人物。
她是coco.chanel,父亲和母亲在她一岁时才结婚,母亲早早去世,父亲早早跑下她离去的孩子。她晚年不承认这些经历,试图把一切修饰成贵族的背景,为什么会想要这样做呢?
这本传记很不错,讲了coco的朋友圈,讲了coco,讲了有出现在《追忆似水年华》里的角色的样子,有coco自己对采访者的描述,也有其他的传记作者的调研结果,背后还有翔实的查证资料附录。之前还读了一本一些的图片很多的coco的传记,比这本差了很多
《香奈儿》读后感(三):含笑奉献,流泪收回
读《香奈儿——举世无双的传奇女性》是个很奇妙的过程,我从春天读到了秋天,从上海带到贵阳,又从贵阳带回上海,断断续续的,封皮上留下了水渍,书角也卷了,却一直没写出来一篇读后感或者书评,自以为是因不太能接受她对自己兄弟的存在等等经常不断地撒谎,也不太认同她的婚姻观,总是读一段就放下,放下不久,不经意被什么触动又开始拿起来翻阅,大概是那句——“举世无双的传奇女性”——充满了诱惑和胁迫的力度。加上我从来不喜欢一身黑,也不习惯香奈儿五号的味道,我可能穿香奈儿和用香奈儿产品的成功率相当低,所以,读这本书对我来说百分之八十是好奇,剩下百分之二十是说不清的情绪。
于是,在这样的纠结之中,我不小心就读到了据说香奈儿一生之中爱过的两个男人之一“小伙儿”卡佩尔的死亡,这时候诗人勒韦迪的出现,他“将温柔的诗句送给她”,“告诉她去追求快乐,追求时尚。她拥有第一版《皮埃尔•勒韦迪全集》,让他在书中签上了给她的献词,并将这套书保留了一生。”等等,就是从这一时段,改变了我对香奈儿的看法。如勒韦迪这样与当时作家马克斯•雅克布、画家毕加索、歌力思、布拉克等文化精英齐名的男人,不停歇地在香奈儿的生命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也许仅仅留下一道虹影,香奈儿则不断地爱上他们的光彩,如勒韦迪的“拒绝妥协,天生不满,渴望绝对的事物。” 从他们身上香奈儿不断地吸收文化的性格元素,“夜和黑暗是他(指勒韦迪)诗中主要的一体画面。”香奈儿接受了这个画面,表现了这份“绝对的事物”——黑色,她的黑色,如此炫目地展开在时尚舞台。“香奈儿越来越确信持久力与时尚完整性相关、情趣与诚实相关;她确信衣服的美学应该仅仅是内在道德感化而真实情感的外在反映。”从这里开始,我才算真正接受了这个勤学、肯专研的香奈儿,而不是那个在修道院里有些孤僻的小女孩。
含着针,“在现场模特儿身上精心制作,直接进行三维效果测量、剪裁、修改,并由他决定面料如何在身上移动”,这位首任立体裁剪时装设计师,如此独树一帜,如此标新立异,甚至在一场大型化装舞会上,“可可•香奈儿由于把年轻的名流男士大变成为巴黎的最知名女性而生意兴隆。”她的确精彩,而且是独一无二的精彩。特别是她曾写下了这样的警句——“关于女性心理,女人可以带着微笑献出一切,然后用眼泪收回所有。”可不是与纪伯伦那句“一个女人能用微笑将她的脸蒙上。”的哲理名句相互辉映么?!于此,香奈儿在我心中才真正确立为一个非常有思想的女性,不仅值得她的用户们追捧,更值得世人尊敬。
读到此刻,我前面提过对她的婚姻观对我来说已经可以确定为“误读”,实际上,对于差一点“被媒体”成为威斯敏斯特公爵夫人的香奈儿来说,恐怕她一生之中都在与标记为某人的夫人,还是成为独一无二的可可•香奈儿之间斗争着,结果香奈儿还是孑然一生,她在追求快乐,还是在追求时尚?慢慢地,我发现,香奈儿在追求梦想。她曾写下了如斯警句:“时尚的目的,为了使女人看起来年轻。接着他们的人生观就会开始变化。他们感到更快活、更生气勃勃。”快乐和生机勃勃,这就是香奈儿的梦想,即使到了八十高龄,她依然在与无聊做斗争。
现在可以这样说,倘若不读这本书,我依然会觉得她的时尚离我很远很远,或许依然是我不能接受的香味和服装风格;读了这本书,才会明白,她与著《第二性》的波伏娃一样,是二十世纪女性独立的先驱,只不过她不曾呐喊,不曾著书立说,她用她的服装在宣讲她的思想,以实体、以事务、以色彩、以简洁、以生动,她写下女性独立自主的绚丽篇章。“上帝知道我渴望爱情”她说:“但如果必须在男人和时装之间选择,我选择时装。工作对我永远像药。我有时也想,如果生活中没有那些男人,香奈儿会是什么样子。男人不理解这个。他们告诉女人:‘我和你结婚。你不用担心,你再也不用工作了。’他们的意思是:‘你除了在我身边,其他什么都不用做。’”
对我来说,香奈儿开始让我喜爱和佩服的不是她“从最卑微的一无所有中开始发迹”,而是当“可可被无情地抄袭。”香奈儿却宣称“仿制品不过是一种‘自发的宣传’”,她意识到试图去制止剽袭是没有用的,“非法复制是成功者必须品尝的光荣苦果”,“制假其实是成功的奖励,只会让你感到荣幸。”这是一份胸襟,也是一种大气,更是一种自信,香奈儿只有一个。
可可•香奈儿历经了两次世界大战,从修道院到法国的监狱,从参加各种贵族活动到实施“时装帽行动”,从一无所有到拥有时装天下,从幻想自己是公主到掌握当时世界上顶级权贵的秘密,拥有和失去香奈儿五号,在失去和得到之间的比例,只有她自己才能分清。情,对香奈儿来说可贵,薇拉就是一个证明,“小伙儿”也是证明,保留勒韦迪的书并请求蓬皮杜总统将他的诗加入学校课本也是证明,同时,也有所谓的“朋友”辜负了她,她也会聪明地反击,香奈儿拥有了太多的爱恨情仇,便只能辜负了自己。
当克里斯丁•迪奥崛起,香奈儿的情人和老朋友们纷纷过世,香奈儿“以旁观者的身份见证了法国时装界的重大变化——战后男人成为顶级设计师”,从迪奥到巴伦西亚加、皮尔•卡丹、伊夫•圣•罗兰等等,他们强调惊人的效果,实用放在第二,于是,七十岁的香奈儿重返时装界,她挑选了家教好、气质优雅的上流社会的女孩子做模特,“她奋力对待每一件服装”,“她的双手在模特身上飞舞”,“她很有尊严地接受(媒体评价的)失败。”最终,是妇女们接受了香奈儿精简的设计,“香奈儿就是香奈儿,她设计的服装给妇女安全感。衣着得体比过于盛装打扮要好,香奈儿风格安全,因此显得更漂亮。”这是可可•香奈儿的第二次服装革命,也是她坚持自己风格,不为外界改变的又一象征——“你认为一个女人露出膝部或大腿就会显得更年轻嘛?庸俗、下流,这是我最狠的两件事。”
80岁的香奈儿“强者更强”,“她没有带着猫咪坐在阴凉下,而是在征服新世界。” 这时的她“敬仰”后来者巴伦西亚加,并与他相爱。她给女性的忠告是“如果一个女人想要幸福,最好还是遵循常规的伦理道德,”她说,“不然的话,她需要超出常规的勇气,而结果的付出孤独的可怕代价。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孤独可以让男人找回自我,却足以毁掉一个女人。”香奈儿不是女权主义者,却远比她们走得更远,“100岁,永远。”
生前,她已经被百老汇和好莱坞看中,成为他们展示的对象,被电视台采访,选伊夫•圣•罗兰成为自己的准继承人。死后二十多年依然如日中天。身前统治时装界长达六十年,死后她的统治延伸到了整个世纪,整个二十世纪,香奈儿第一。
最后,作者这样写到:“香奈儿相信,魅力是天赋,是高雅的形式;服装是伪装,用以表现我们的形象,以精确地显示我们想要别人看懂的自我。对服装的选择令其他人理解我们的性格、心灵、信念和生活态度等许多方面。”读完此书,我已经完全认同这一句,也喜欢上这个举世无双的香奈儿。
2014年12月4日星期四上海
【原文地址】豆瓣有删减
注:作者前半部分写得太长,后半部分才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