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经典读后感有感
日期:2022-04-11 03:33: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经典读后感有感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是一本由David Miller著作,译林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精选点评:

  ●非常好读,然而收获诸多,尤其具有启发意义。观点其实相当中了,也比较客观。

  ●当年看完以后不太明白,可能因为too young……现在觉得过于通识,不如直接去读大部头一点的政治哲学导论

  ●通俗易懂,而且有作者自己对权威观念的批判思考。印象最深的是里面的论证逻辑很清晰很有层次。翻译的也非常好。

  ●没怎么看懂但看懂了那么一点点的书,再看一遍?囧

  ●二周目

  ●作者最后对全球正义的构想中,第三点仿佛承认了类似“一国两制”或“一国N制”的做法,并认为问题是这一制度执行还不够彻底。但事实上,我们无法将“一国N制”彻底化,毕竟当民族或区域文化的自决权利到达一个限度时,统一国家就很难维护。对此作者设想了一个其他国家不再干涉,甚至共同帮助区域经济体建设的理想场景。事实上这没什么不对。但当下大多政治哲学家的问题是,他们既试图避开传统的目的论思考即制定方针,又无法描述出这一场景出现的必然性,其结果仅仅是提供各种可能。“可能性”是批评的一种病,它可以抚平许多妄想的天真。

  ●语言流畅的政治哲学入门读物,从关于好政府和坏政府的壁画说起~

  ●这书真好。

  ●突然想到好希望有师长带着大家一起花几年探讨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等话题,有充足的机会练习独立的思考理性的交流与简洁有力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智识与担当参与讨论有关中国的问题。这会是我想要的大学政治课。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读后感(一):这是一部很糟糕的书

  这是一部很糟糕的书,不光是翻译不行。原著本身就狗屁不通。一开始就来一幅什么油画,装的很通俗的样子,实际上是为了掩盖作者没有清晰的思路。通篇作品,不知所云,未能介绍他人“思想”,也没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关于油画的牵强附会的见解除外。

  政治哲学最重要的概念:权利没涉及。和权利相近的概念,自由,如此重要,居然只放到的第四章,比民主还靠后。而且,好笑的是,柏林的消极自由积极自由的概念,对政治哲学专业人来说应该是常识,而这个作者,所谓的大专家,居然完全理解反了。读这样的书完全是浪费时间。

  顾萧推荐此书,令人遗憾。

  http://www.douban.com/group/zzzx/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读后感(二):思考的基础

  这一系列的入门读物写得都非常好懂,不会过于高深和专业,看完后可以选择继续延伸阅读相关书籍形成系统知识,或者了解初步的正确概念但不愿深究。我是读了才发现政治哲学和我原来以为的并不一样,它关注基本问题,讨论普世的选择,正三观,不是那种什么厚黑啦诡计啦阴谋啦无依据的揣测和夺眼球的结论。

  以后看到新闻,听到别人的论点的时候,不急着接受或者拒绝,把那些事放在基本框架下面再思考一次。这个问题是关于什么的?政治权威?民主?自由?政府的限度?正义?女性主义与文化多元主义?民族?国家?全球正义?这些都是很好的观察和思考的角度,不急着赞同,反对,引述,发声,把所看所听所读过一遍脑子。虽然现在发言渠道便捷且多样,但并没有百家争鸣,而是万人喧闹。政治教育或者往大里说通识教育的缺乏是难辞其咎,但是……远了。

  本书虽然是入门读物,但并没有那么的浅显,还是有许多地方需要二刷和思辨。但我更愿意把它作为政治哲学的索引,遇事时拿出来看看,或者在阅读其他书籍的时候作为思考的延伸,希望这样能理解得更透彻。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读后感(三):有感

  以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或者仅仅是葱葱走过的地方,都喜欢照相,通过照片来给自己以后的回忆找到一些凭证。现在改变了这样的观念,总希望除了仅作回忆价值的照片之外还能够有些别的东西值得回忆,所以到一个地方我都去新华书店买一本书,一则新华书店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另一则则是新华书店有证明来过此地的书章,如XX新华书店。

  政治哲学与幸福的根基这本书就是我在苏州的时候买的,很小的一个口袋书,伴随我走过了苏州到上海的动车时光。该书选择的主题突出,英文的书名没有幸福的根基,中译本补加了一个副标题,我想译者的主要目的还在于宣传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正是读者在读阅了此书之后能够得到的,有助于我们的社会变革,有助于我们去思考人性价值的东西。本书的章节按照,权威,民主,正义,女权,文化多元主义,政治国际 这样的逻辑开展下去,环环相扣,内容相接,由前一个主题,自然延续到下个主题所讨论的问题,读起来流利顺畅丝毫没有任何的执坳之处,只会让读者深入下去,伴随内容的继续,而自然的展开思考,对这些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一起进行讨论,仿佛与古人来往,与古斯交谊。在这里向大家推荐这本书,特别是初入政治学和期待神交古人的读者。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读后感(四):选择良好的政治,才能维护我们体面地生活

  我们为何需要政治哲学?一部从《好政府和坏政府的寓言》开始,讲解恶劣的政治统治下,民不聊生,民众无以生机、缺乏稳定、安全感,一切围绕自身利益的东西,都会随着政治的残暴而分崩离析;好的政府统治下的臣民,有着良好的礼仪、周帮安定、民众信服地方治理、拥戴长官、长官效命于皇帝,一根从至高无上的皇权手里散下的丝线,有形或无形的罩着他的土地和地上的臣子、臣民,安居乐业,颐养天年,和谐天下。

  多末不同的画面啊,不用说,你会首选这一副生动的、平和地、各司其职、仁义礼让的太平盛世,会自觉融入其中,称为那个制度下的臣民,享受应得待遇并山呼万岁。其实,人的真知灼见有时没有描述的那末明显,常常被各样的障眼法所遮蔽,而看不到真正的和谐政治体系是什莫样子的。当年,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讲了一个著名的寓言:关于洞穴的故事。柏拉图将普通人比作被缚在洞穴中的囚徒,只能看到事物投射在自己前方洞壁上的影子,他们会设想这些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有点像,我们的古老寓言:井底之蛙。假如,在这些井底之蛙中,有一个勇敢地天性作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他来到洞的外面,看到了不一样的更辽阔的阳光世界,他会惊奇世界之大自己的狭隘;可是一旦,他回到洞里,那些人不会相信他的见识。柏拉图认为,这就是政治哲学家所处的位置:他拥有真实的知识,他周围的人只有扭曲得观点。正因为如此,使得人群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着,由于通往哲学小径是漫长而艰辛得,很少有人愿意去常识,只得听命于自身得视野所造成得局限,而任劳任怨的圈地生活,内心因为没有获知前途的美景而空虚麻木的,犹如行尸走肉般生活着,没有了选择的过程心事暗淡,需要一盏明灯,那个看到真实情况的哲人来启迪他们,走出自我困境,这是古往今来大哲们的首要德能,每个时代都需要启蒙哲人德出现,因为,人性不变,虽然历经岁月,时代变迁。所以,选择或者跟上哲人的启迪,依托政治清明的岁月,才是获得幸福根基的基本要素和过上体面生活的保证。明智的社会,要培养一大批随从,一批知晓道理的随从,这也是建立任何时代下,政治清明、良好政府的关键。有了这些,那些向往好政府治理的民众会会组成时代的洪流,持续发展我们的成果、探讨、维护更好的生活空间和政治理论空间,因为《理想国》是人类亘古以来的目标。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读后感(五):政治哲学的问题

  摘自《搜狐博客》 作者:赵宏宇

  在《政治哲学》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关于政治哲学要处理的一系列问题,在我看来,对这些问题的持续思考不单有其理论上的价值,而且对于我们要以什么方式建立何种政治模式也将发生深远的指示意义,从这一方面来说,它在实践上所具有的重要性为这门学科的存在提供了坚实的理由。下面便是这些重要问题的一个简略提纲,罗列出来以备有兴趣的人思考。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问题并没有最终答案,但我们对其的思考深度决定了它们被如何理解以及被如何实践。

  1.关于政治权威的问题。政治权威的正当性何在?在何种情形下国家可以行使合法的政治权威?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有义务去服从它制定的法律、遵循它的其他指示?

  2.关于统治者的问题。究竟是君主、贵族还是民众适合统治?为什么民主成为现代社会普遍的政治诉求?而作为整体的人民究竟应该在政府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为了避免“民主的暴政”,在民主制中,又应该设计怎样的制度以保护少数群体?

  3.关于自由问题。是否存在一个人类自由得领域,它必须被保持在政治所能达到的范围之外,是否存在政府绝对不能干预的人类生活空间?自由是否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那么,自由的含义又是什么,个人自由的限度又在哪里?浪漫主义的理念之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只有允许他们自主的选择如何生活,这些个体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这种理念是对的吗?

  4.关于正义的问题。首先,正义意味着什么?它是一个关涉个人被如何对待的问题还是也与一定的社会行为有关?那么,正义的原则又是什么?我们如何看待程序正义与分配正义?社会正义的原则又有哪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经典读后感有感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