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一本由吴敬梓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37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儒林外史》精选点评:
●需要多读几次才能领悟的书
●嬉笑怒骂皆荒唐,满纸现实批判,道不道,义不义,忠不忠,孝不孝。
●非常有味道的一部作品,力荐~~~
●古代文艺圈
●杜少卿可真是吴敬梓自己给自己的写照阿
●伟大也要有人懂
●初中读的,没啥印象了。。
●最羡慕的就是庄征君辞京回到南京和夫人居于玄武湖中岛上的悠闲日子了
●非常有意思的叙述手法
●多好的书啊,写的真好,巴尔扎克是不是看过这本啊,这是中国的人间喜剧啊
《儒林外史》读后感(一):只想说说严监生
个人觉得不能因为他死前要家人节省煤油这一动作,就把他称为吝啬鬼。看了他的生平,很不解作者为何为他设下这样的结局,难道是为了讽刺而讽刺?
章节之间联系不多,读到后来是有点忘记前面的内容了,还好一口气一周内看完了
《儒林外史》读后感(二):他让你看懂一个真实的社会
儒林外史写的是明朝知识分子群体的百态,即便在当今的中国社会来看,那种人的美善丑恶都依然相似。这部书,个人觉得前半部分写得非常精彩,尤其是写周进、范进中举,严监生、严贡生的家事,匡超人家贫与发迹后的变化等等,把那种人性中的丑陋刻画得入木三分。另外,书中涉及的地方大多在江浙一带,所以其中的方言与老话也令人感到十分生动;描写市井的生活也呼之欲出。其中很多描绘真的令人读完后拍案叫绝!更加理解在不同的时代里相同的人性,更增加了对社会的认识。
《儒林外史》读后感(三):体验过去的世界——读《儒林外史》有感
《儒林外史》无疑是古典名著中的经典,它带我们体验过去的世界。书中多蕴含个人物形象,有因成功中举而狂喜至发疯的范进,有因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却依旧聪明勤奋,画荷花惟妙惟肖,但不愿意接交朋友,不愿意接受功名利禄的王冕,有被作者极力称赞、淡泊名利的杜少卿……在每个故事的结尾处更有一首小诗总结全文。
【但在这里,我不得不吐槽一句——也不知是哪位人士干的,谁来给我解释一下,这每篇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都是:‘‘……,且听下回分解。’’就不能稍微变一点花样么
《儒林外史》读后感(四):轻谈“儒林”
读完这本五十六回的清代长篇讽刺小说,还记得在学校捧着他读了多久才草草读完。
书中的每一章都没有固定主角,也可以说是由无数小短篇所组成的长篇小说,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文中人物最醒目的特点上,放大出来给众人看,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这本书的艺术成就是很高的它创造了极富个性色彩的讽刺艺术,以正反面人物形象对比更突出八股分子及官僚的腐败。
这本书与在其后的《红楼梦》一起,成为了古代文学讽刺小说的又一高峰,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是巨大的。
这仅是一位学生的拙见
《儒林外史》读后感(五):对不住了,儒林外史!
读了大概一个月的儒林外史,兴致而起,兴尽而落,在距读完还有一百多页的三十四回,终于没法继续坚持读完,在此记录下这近一个月来读儒林外史所带来的乐与哀。 为什么想读儒林外史。临近期末,上了四个学期的古代文学也已接近尾声,儒林外史,成为了最后一节作为专题专将的小说,三节课,被老师所讲的内容深深吸引,一直很喜欢现实讽刺题材的作品,而儒林外史正是此类作品的代表,早早的买来,等着暑假来读。 就已读的三十四回而言,分成了两部分。前二十五回,刻画并予以讽刺了许多经典的文人形象,周进、范进、严监生、严贡生、匡超人、牛浦郎、马纯上,这些游走在封建科举下的文人,可笑、可恨、亦可悲,而这些,正是社会的现实所在,也正是全书的精彩与丰富之处,我看的喜欢,看的享受。二十五回以后,是吴敬梓所向往的真正超脱的文人雅士,也是着墨最多的地方,杜少卿、寄苇萧、迟衡山…大量的文人言语、行为,之乎者也,看的乏味、看的无聊。
读的过程,很多的语言、风格如同围城,一样的读来昏昏欲睡。喜欢南京、杭州、西湖一些景色描写以及细致吃食,看的眼馋。本打算每晚两章,可这两章,也难再看下去。 一本书,如果看的煎熬而非享受,阅读的意义便已消散大半。阅历尚浅,理解不到吴敬梓经历人生沉浮后对于新的境界的追求。归置于架,希望多年以后,再度翻看,能够读懂更多,读的完残剩的二十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