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中国工人访谈录读后感摘抄
日期:2022-03-14 15:15: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中国工人访谈录读后感摘抄

  《中国工人访谈录》是一本由贾樟柯著作,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工人访谈录》精选点评:

  ●贾导的人文关怀 为情怀点赞

  ●接地气的贾樟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那么平淡,又是那么独特。背后是时代的滚滚车轮,碾压过无数的民众生活。

  ●虛構的那幾個果然沒意思

  ●可能还是对于访谈录无法给出高分吧,毕竟在访谈真实性和高度与访谈的对象有很大的关系,纪实类的书籍如果不是让人震撼可能就会淹没。当然,我想那些与24城有直接关系或者与类似国企有间接关系的人们肯定是感触极深的,毕竟我没有经历过那种大院环境,无法感同身受。

  ●工人访谈部分很真实,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人还是很简单的,大批下岗的阵痛讲出来很绝望,也很无力,在四五十岁责任和压力最大的年龄突然被社会抛弃。

  ●大部分访谈对象与父母同龄,有着相同的经历,自己同样成相于庞大国企的子弟小学,好多场景都极为熟悉。这里有父母一辈人的青春和梦想,也有他们面对自己奋斗一辈子的工厂转型时需要面对的无奈和痛苦。没有华丽的语言,却记录了一代人的生命影像。

  ●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一代人的落幕故事,让这些人可以发声这件事本身就挺酷的

  ●真是爱惨了这本访谈录。厂区的91后孩子,不了解老一代人的经历,但是完全感同身受书中的很多情况。好时光不再,像我这般年纪的孩子都下定决心走出,可是又怎么走得出童年故地。如果有人问我故乡,那必定不是贵阳的城市,也非祖籍河北,它应该只是那个小厂区而已。

  ●稀缺的土地上,记录已经显得了不起。

  ●就像小孔成像。原来的工厂是高度自治的集体社会,如果说是产业转型使得工人失掉工作,那么士绅化使他们失去住处。我们的史都写给帝王将相,却忽略了太多时代下群体的命运共性。从祖辈离乡支援中国的三五计划到我成长中目睹工人的社会地位转变,到我接触遗产和西方很多写史者的角度和态度,何其有幸一路被纠正和指引。群体的声音应该被更多人听到。

  《中国工人访谈录》读后感(一):就像现在正在解构央视配楼的工人。

  就像现在正在解构央视配楼的工人。

  当初是他们建立的,

  着火烧了,现在开始拆了,

  这就是牺牲。

  我站在科伦大厦上每天就看着,

  结果科伦大厦也要拆迁了。

  这也是牺牲。

  我们都是有感触的,

  到了切身的时候,才会体会深刻。

  这就是圈。

  《中国工人访谈录》读后感(二):有多少你们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很好,从赵刚的采访开始到电影虚构人物采访(吕丽萍、陈建斌、赵涛三个人)都可以不看,陈冲的采访可以看。

  每一个普通人物的语言都掷地有声。一直以来,我对人性是比较失望的,但是这本访谈中前面部分的若干人物折射出了这个世界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人的朴实、善良,很多地方都让我感动极了。具体感动的细节就不再一一枚举了。我觉得,如果你有耐心读这本书,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找到一些微微触动你心灵的语句,那你就能得到最大的收获。

  《中国工人访谈录》读后感(三):二十四城

  (2009年7月21日)

  最近日日浓茶,晚上到家十一点半了,没什么睡意,把《二十四城记》给读完。买了有些日子,昨天才发现,豆瓣上已有那么多书评。眼睛的关系,电影不敢多看,久之就只专一做书痴,对这本电影的衍生品,后知后觉。

  然而对历史的悲情却再次暴露无遗,看到第三篇已无声地哭出,就如当初看张平那部写工厂的小说(是《天网》?)。

  总是对五六十年代情结相连,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看《上海的早晨》,一半原因是看工人生活。然而历史从某种角度的确荒谬而虚无,逝去的又何能再回?看这些记录的文字,萧瑟得很。

  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花。繁花飞谢飘零日,梦里燕归几人家?

  《中国工人访谈录》读后感(四):工人子弟读这本书

  不是因为贾樟柯,也不是为了想表示读某一类的书来显示自己的不同。只是作为工人子弟的80年代的我,被吸引住想通过这面镜子来回顾自己父母和自己童年的生活。

  我想这本书做到了。

  也许自己是一个很容易被打动的人,读到一些熟悉的也在自己身上发生过的情境,不由泪下。

  窃以为对于有相关生活经验的读者,这本书颇能打动人。(不是因为它写的多煽情。呵呵)。

  没有相关生活经验的读者,也许可以因此而对这个特殊年度跨带的群体有一个更深的了解。这个特殊年度跨带包括了50年代左右年轻过,奋斗过,下岗过的,现在衰老了的父母们,还有那群大多数童年在子弟学校长大学习,现在也成人为房子,生活所累的80年代左右的孩子们。

  《中国工人访谈录》读后感(五):可爱的工人

  中国的确需要一个记录下岗工人的电影~他们是中国的领导阶级~曾经是社会的上层~如今沦落成社会中的底层~成为最不被关注的一个群体~被许诺的美好的梦想最终还是要让位给现实~

  这个时代注定不会再出现~这个时代的人也注定只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他们在那个时代的辉煌不会延续~我曾经觉得那个时代的人很奇怪~很畸形~我现在能够感到属于那个时代的人特有的热情~~单纯的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热情和信赖~~或许他们是~最起码是能够在预测到的未来里~他们是中国最后一代有信仰的人~

  生活质量只是一个方面~虽然很重要~他们的下岗是毁灭性的打击~但我觉得更大的打击是中国的一个单纯、激情、怡然自乐的时代的结束~人们又回到了追逐、计较个人物质利益的时代~当然这是正常的~于情于理的~但是那个时代的人也许更容易快乐~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中国工人访谈录读后感摘抄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