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汝霖一生之回忆》是一本由曹汝霖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精选点评:
●写得有意思 可出版社太垃圾了 错别字奇多
●看看五四被告的观点
●很精彩的一本书,主要的内容还是前清和民国时期的故事 对于很多事儿,记述的是第一手资料,贵在真实吧,最重要的,在我看来,是对于 袁世凯 段祺瑞 张作霖等人的第一手观察 但曹终究还是亲日的 虽然在书中各种自辨吧 在抗战中的表现,比汪精卫之流固然要好很多,但其实也并不值得夸耀 终究流落于异国,而且优先还是去了日本 只能 呵呵了 对于纳妾等的内容写的很直率
●当资料看。
●颇感陈丹青所谓的民国范,确实都很有范,书中言道:袁项城在清时极力推进革命,而小徐老徐等都全力回收疆土和主权……………… 那个年代,远非我们臆断的那样,深感我们错过了黄金白银的时代,而碰巧在一片黑暗之中。
●且不说功与过,民国时期的著名人物几乎流亡他乡,远殁故土,不得不说这是国家的损失。某党最大的错误也是污点,我认为就是文革时期彻底破坏了中华传统文化与系统,造成了民国历史的真空和断层。说回曹先生,真的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敬去瞻仰,此回忆录可通过他的回忆来一览清末民初直到文革整个的中国脉络,好书,值得推荐。
●阉本删节甚多,最好淘孔网淘足本。冯学荣《亲历北洋》基本全出此书
●个体回忆,完全不是人们印象中曹汝霖的刻板印象,历史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
●太尼玛贵了= =|||| 20151001改:当年我得多穷在一本58元的书下面留言太贵了。。。虽然跟我党相关的地方有明显删节,但是依然很好看,很值得看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读后感(一):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
看书就是一种与作者进行超越时空对话的行为。听着曹公的娓娓道来,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
的确,曹公的形象在现有的中国历史上几乎等于汉奸,卖国贼。但至少,我在此回忆录中,看出了曹公一直以来的努力。
只要问心无愧,何必在意他人的流言蜚语?
担当了身前事,何计身后评啊~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读后感(二):两岸版本对比
68节“五四运动终身受冤诬”、90节“张作霖开府称大元帅”、96节“成立冀插政务委员会”、99节“西安事变种下了祸根”、103节“庐山应诏蒋先生邀请”、133节“太和殿受降盛极一时”、134节“胜利后平津形形色色”、138节“摒挡还乡葬先母亡室”、141节“徐蚌会战国军受重创”、144节“庆稀告奋勇陪我远行”、145节“中共通缉穷途走香港”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读后感(三):本书的一些删节段落
看完这个版本,我从网上下载了繁体版本简单的浏览了一下,对比之下,发现此版本有一些段落删节。虽然删节内容不多,并不影响阅读,但有必要摘出几段,做一记录。
145 中共通缉穷途走香港,末尾对韩战的描写
68五四运动终身受冤诬,最后一句话
............................................................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读后感(四):亲历者的回忆史--不同于教科书的历史
这本书是曹汝霖一生的回顾,这种回忆录类的书我还是非常喜欢看的,看一个人晚年时期回忆自己的一生我觉得还是非常的有价值的事情,这样也会警醒他人、教育后人。对于自己在年轻时或者人过中年时就开始写所谓的人生传记我觉得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几年的时间里会有什么好回忆的呢,虽说如今的世道说不定什么时候人就会遇到意外而亡,但是这个年纪就开始写回忆录是不是太着急了写些,况且,所谓的回忆录中相当的一部分人是所谓的娱乐明星。对于他们这个阶层,我觉得世界上最恶毒的语言来攻击他们都不为过,后来想想,还有一大群人指着明星的各种行为来讨生活呢,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各取所需,我当然无权过问更多。
曹汝霖,我们学过的都是在历史教科书中描述的巴黎和会的失败,爱国学生翻墙入室火烧曹汝霖宅邸的“火烧赵家楼”一段历史。正如作者在文中的自辩,如果国家强大了,那还会面临失败的外交么。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民国也很强大,强大到能够自己收复失去的领土,那还会让日本人得了便宜么。自己的国力不济,反过来只会将历史的骂名归咎于几个倒霉的外交人员,这恐怕也是弱国的悲哀吧。
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去过日本留学的人似乎都对这个太平洋西岸的群岛国家充满了好感,周氏兄弟如此,曹汝霖也是如此。我们都知道,周树人先生旅日回来后从未在公开场合说过日本的坏话,以至于现在竟然有人妄加的揣测:如果周树人活的长久(周先生死于1936年),会不会也会像他弟弟周作人那样背负“汉奸”的骂名。曹汝霖在日本留学时对日本的印象极佳,回国之后也与日本的许多政界要人保持着良好的交往,这在书中已经累次提及,想必关系也是非同一般。在他从政和从商(经营国家创办的企业)阶段中,许多日本的政界要人在侵华时期依然对他拜访有佳中就可以窥出一二。
作为一个著名的亲日人物,在华北“自治”的阶段他也没有到日伪政权中任职,只是后来担心于己不利,才勉强接受了伪政权给的新民印书馆董事长、“中日恳谈会”会长等几个虚衔,这也说明了他对于国家忠诚也有着自己的标准。
作为从前清到民国的亲历者,接近历史使得他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描述清帝逊位、袁世凯称帝、溥仪复辟等历史事件,给人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当时的事件。抗日胜利后,曹汝霖在政治方面更倾向于国民党,只是国民党后来在内战中失败,他也不得不离开大陆,直到病逝于美国。
儿时、青年、暮年,在他一生中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正视历史、了解历史、才能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曹汝霖一生之回忆》读后感(五):摘录曹汝霖回忆鲤庭承训
【诚】
每于晚饭后,鲤庭承训,讲做人之道,第一要诚实。他说我最恨是欺骗,凡人做了欺骗的事,人家对你,即要时时起疑心,有戒心,后来即做诚实的事,人家亦要带着疑心防你,你想难受不难受?故对人做事,总要诚实,这是最要紧的。
【忠恕】
又说做人要忠恕,所以曾夫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可见圣人对于忠恕二字,看得如何重要。忠字,并非一定对皇帝说的,做事能尽其职即是忠,即俗语所谓赤心忠良。恕是对人说的,人总是有长处短处的,要取人的长处,不要尽挑人的短处,人家如对你不好,你先要自己想一想,我是对他有不好之处吗?切不可自己不认错,专说人家的错。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勉强人做,论语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是这意思。
【交友】
又说交友之道,人总有朋友,但是交朋友,不可随便。所谓择交,要择比我好的人,跟他做朋友,那于你有益处。若交了不如你的朋友,那不但与你没有益处,反而有害处。譬如你现在还在读书,如交学问比你好的朋友,那末,你有不懂之处,可请教与他,你有不明之处,他会指教你,这就是叫益友。若不如你的人,而且品行又不好,他只会领你做坏事,带你到不好的地方去,这即使叫损友,对这种人,应远而避之,不可跟他做朋友。交友之道,非常要紧,将来做事,亦大有关系,不可不慎。
【勤俭】
又云做人要勤俭,勤即是用自己劳力之意,你看农人种田,从插秧到收成,何等勤劳,若一贪懒,收成即不好了。这是一个譬方,无论做什么事,总得用劳力,尽力去做,凡事没有不劳而获的。但勤与俭,不能分开,若勤而不俭,即以辛苦得来的钱,随意挥霍乱用,小则不能成家,大则不能立业。故要勤又要俭,这是一定的理。你看富有人家,都是从勤俭得来,但亦不必过分,过分勤劳反而有害身体。自己要体谅,能担任多少力,即用多少力,不可过分的用力。讲到俭,也不可过分,过分俭,即近于吝,应用的地方,自然要用,若一味省俭,即成为吝啬。这要看自己量力而行,故说过犹不及。
【恒心】
做事要有恒心,不要高兴时即做,不高兴时即不做。读书亦如此。今天读这本书,明天又读那本,这叫始勤终怠,有始无终,结果一事无成,一书也读不通。这恒即是要有常性,确实难事,要慢慢的练习,起初勉强而行,自然能成习惯。若能做到恒字功夫,即可无事不成,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即是此意。
【知足、自重自爱、忍耐】
有云人要知足,只是贪求无厌,终必失败,故曰知足不辱,尤以人要自重自爱两句,勉勖最多。能自重,才能使人看重;能自爱,自然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我望你在社会上,做一个好人,大家称你为正经人,我愿足矣!又以做事需要忍耐,不宜性急,耐能成功,急多偾事。你性太急,更应切戒。每于晚饭后,在书房旁坐,面聆庭训,往往讲至一二小时,娓娓不倦,足见我父期望之深。现在想来,似属老生常谈,然使我小子今日尚自觉不愧不怍者,都是先君子训迪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