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护卫队》是一部由斯尔詹·德拉戈耶维奇执导,尼古拉·科约 / Milos Samolov / Hristina Popovic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个杀手不太冷】遇到了【宿醉】,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是一群人在和另一群人相处之后,真正看到另一群人的本质,从而产生同情和友谊。喜欢【宾虚】的深腐熊男大叔们,未婚妻又是资深腐女,腐成了片中幽默的必杀技,最后通过一场游行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一个时代的同性恋现状。★★★
●2001年塞尔维亚第一次同志游行被恐同血腥淹没的真实画面。在大背景下的同志故事,世界上哪里的同志都不一定能够好好过日子啊 。【这个民族不太冷~】
●太好看,有立场有情怀,不卑不亢,完全没有故作暧昧和深沉。从笑声到最后的泪水都处理得很完美,痛快。
●我早料到前面笑的都得换回来,男主角每每关于屁股的评论都令我喷饭
●它展示出了关于爱的另一种表达,以及社会中隐性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和被认同的渴望.把同志抛一边,也许从始至终一直在改变的人性和带来的越来越强大的勇气,才是影片创造出的主旋律.爱,平等,勇敢,执着…这些人性的亮点无论在哪个民族,何种性取向中都闪着力量的光芒.
●还是羡慕同性之间的那种相濡以沫的爱情。因为难得遇到一个合适的人,所以更懂得珍惜。
●“这(骄傲游行)不再是关于同性恋、异性恋,这是关于两类塞尔维亚人。一类塞尔维亚人在那儿,强迫你每天戴上面具生活,强迫你扮演各种不同角色,他们强迫你违心地活着,让你痛苦疲倦。我知道我们今天会被打,就像我们一直以来都被打一样,但就是这样,也胜过被这些人强迫着,过完痛苦和屈辱的一生。”
●“曾经由男人来决定女人该不该受教育,白人决定黑人能不能活下去,后来我们都认为这是荒诞的,如今我们却又让异性恋来决定同性恋能不能相爱”
《彩虹护卫队》观后感(一):人类群体间的歧视是如此地野蛮和可笑
最有爱的黑帮老大之一喔,虽然家里到处都是枪,墙上都是自己的“勋章”,但这位没啥品位的老大却能够快速接受同性恋者,不啻为一种讽刺。
就像片头的字幕,每个地区的人们都要对敌对方甚至只是不喜欢的人群加以歧视和蔑称。一直喜欢科幻,所以当把视角跳出地球,会觉得人类这种碳基生物能够生存并发展到今天简直是奇迹,这样自私和软弱的生物还要在内部划分群体而自相残杀。
说实话对片中的恐同现象觉得很遥远,总觉得都到了2013年了,甚至都有异性恋是少数群体的玩笑话了,竟然还存在这么多人要杀死同性恋者。网上找了找相关介绍,也没看出所以然来,不知道是不是宗教原因。而且还看到贝尔格莱德2001年以来就没再举行过骄傲游行,近年的游行也多被取消。希望这种短视和可笑的歧视能够早日消弭。
《彩虹护卫队》观后感(二):看了之后感觉很内伤
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部电影
也许是因为电影拍摄的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欧美、日韩、东南亚的同性故事
也许因为里面的民族性无法去做更多的了解
也许因为一些情节让人觉得有点夸张
但看过之后
心里沉甸甸的
这种感觉非常的真实
真实到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
电影的剧情我就不再讲了
只是最后那个男人的死亡
让我觉得有点突兀
就如同异性恋如何接纳同性恋游行一样
他是怎么考虑去做保镖的呢
她是怎么会成为同性恋支持者的一员的呢
虽然有些突然
但还是让人觉得温暖
这个世界上无法离开温暖
刚才看了一下别人的影评
其中有人发了两则塞尔维亚同性恋游行的新闻
姑且不去论真实性
但作为同志的一员
虽然无法去做这样的维权
但也愿意成为一名支持者
我无法选择我喜欢的性别
但努力选择我喜欢的生活
我没有错
《彩虹护卫队》观后感(三):这个民族不太冷
今天一口气看了两部片子,如果说《彩虹护卫队》是喜剧的话,那么我竟然一口气看了两部喜剧。这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连着看了两部喜剧片。高潮在于在这四个小时里我都没有放心的笑过。
我从网上d下来的片名比彩虹护卫队直接了一百倍,资源上显示是《同志大游行》,想来当初做译制的时候翻译是没有偷懒的。对于这种电影没有人窜出来正经八百的码个影评也在情理之中,板上钉钉的边缘题材,还被掺进了很多政治上的暗讽和隐喻。难道导演是觉得这些东西能给影片带来更多的笑料或者思考吗?也许是巴尔干人民的感情恕我不懂。毫无疑问,片子给人带来的关于前南和塞黑遗留的社会弊病所营造出来的冲突感已然影响了观众心里认识到同志亦凡人而开始飘荡的情绪。近年来伊朗为首的小语种片子大有蒸蒸日上的趋势。有人说是这些地区的电影人因于现状对社会的体会更深刻,所以拍出来的片子有观点,更真实。我这个东方人看来,这部电影在喜剧的基调上败的妥妥的。片中胖gay开着他粉红色的小可爱带着黑老大找帮手的那段旅程我都无力吐槽了。有木有一种最炫印度风想要弥漫开来的赶脚?最后骄傲游行逆袭的段落更是让人忍不住说一句意料之中。剧情早已散落一地了,可惜的是片子开头和结尾深刻的字幕理应存在的端庄感也因为影片可以说粗制的无厘头气氛给沦丧了。
关于同志的电影只看过《蓝宇》《春光乍泄》《断背山》,显然《彩虹护卫队》不具备与它们相提并论的资质和品相。但它终归还是展示出了关于爱的另一种表达,以及社会中隐性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和被认同的渴望。把同志们抛一边,也许从始至终一直在改变的人性和带来的越来越强大的勇气才是影片创造出的主旋律吧。 三星半。。
《彩虹护卫队》观后感(四):《彩虹保衛隊》:你的驕傲無可代替
學習歷史時,讀到亂糟糟的巴爾幹半島危機,斯拉夫人的種族戰爭與屠殺,至今仍對當地的人蒙上了陰影。《彩虹保衛隊》(PARADA)是一部塞爾維亞的電影,建基於真實的暴力事件,本片的導演曾經目睹過發生的一切萌生拍一部人與人之間共融的電影,所謂的共融並不局限於性傾向、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共性。保障同性戀權益成為近年世界各地都致力去做的一件事。最近,法國成為第十四個容許同性婚姻的國家,但約有十多二十萬人走上街反對同性婚姻,最後更演變成衝突實在令人痛心。在伊朗與一些非州國家,同性戀更可被視為罪行,同性戀者更要接受問吊。
很多時候,歧視是原於無知,特別是把同性戀等同於性行為、愛滋、性病等等。大眾的歧視是來至內心深處的恐懼,也有些是來至宗教的規條,外國有學名稱那些為恐同症。要治好恐同症不容易,但如果連同志也不去捍衛自己的權益就等於自我放棄,至少走上街是暫時最好的方法。過往曾參加過香港的同志遊行,看到花姿招展的打扮,也看到街上的路人揮手鼓勵同志,心裡好是感恩的。而世界上有些地區的人並不好運,這部同志電影看似是喜劇,但事實上揭露了這條抗爭路的不容易,甚至依然會造成傷亡。
《彩虹保衛隊》採用的視角並不如一般的同志電影講青春、苦戀、而是利用同志運動作一個切合點,帶出主辦人如何不被世俗所接納,更不獲得政府的保護,被其它的市民恥笑。說到同志遊行就想到發生在香港的一個笑話,話說在香港遊行要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有一搞手有日收到警方的來電,稱遊行的參與者是否全都是女性。於是該搞手真是哭笑不得。又是一個無知的例證,他們甚至不知道LGBT的社群裡是包含直人的。
電影的內容無疑是混亂且複雜的,看起來導演背負著沉重的種族與地區的包袱。特別用到較長的內容講到地區之間的矛盾,可惜不認識的觀眾會感到不解,而同志電影的重點是要帶出同志社群面對的問題、個人的困難,帶出令人反思、感動或者是其它的東西。雖然這部電影在最後也帶出了這個問題,可是內容卻未完全是集中的表述。但無可否認的是這部電影用到有趣的視角,把黑社會與同志這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社群放在一起,說明好人與壞人只在於「人」如何去看待。片中的黑社會頭目並不至於完全是壞人,起初他對同性戀的理解止於性方面的謬誤,認為他們都是很傷風敗德,不正常的。到底什麼叫做不正常呢?至今醫學界認為同性戀不是精神病,是天生或者是後天的,長久以來我們都接受著既有的道德規範,難免是有不正常的第一印象。
經過了理解他對同性戀有所改觀,明白到他們與自己都是一模一樣。任何的抗爭都不容暴力插手,無論是肉體上還是言語上的。即使在香港,同志仍然要面對著道德塔利班的指責,在法國先後有同志被毒打,在美國先後有年輕同志抵受不住校園暴力而輕生。近年,中國開始有同性戀人士遊行,爭取權益。我們都知道這一小步來得不容易,但要改變就必須要靠這一小步。在塞爾維亞的環境下,不但出現恐同,社會上更鼓吹著新納粹主義,他們的路的確很難走,但社會運動就是要透過前人的不斷努力、受到傷害才會得到將來。美國同志運動的先驅夏菲米克被暗殺,成就了今日美國同志的未來。這是一場硬仗,也是屬於所有人的一場仗。
同志最需要的是政府的保護,立下平等條約,保障所有人的人權,也包括保護既有宗教人士的言論自由,以免造成逆向歧視,互相不犯對方。要一下子改變全世界人的觀點是難事,也是沒有必要的,盡可能做到的是改變到多少就多少,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學會彼此的互相尊重,和而不同。而我們身邊每一個人也可以成為「彩虹保衛隊」,接納同志。
每一個走出來的腳步,都是驕傲的。影片反映出一個時代的轉變,一個國家的無名英雄如何爭取自己的權益,熱血仍然猶在,不論是電影內容還是製片國家都是一樣的小眾,一看無妨。
文/Doro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