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下》是一本由迟子建著作,河南文艺出版的251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00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喜欢哀愁,哀愁有什么不好?哀愁给人一种湿漉漉的感觉,它能让人心动。因为哀愁往往是由于对美的伤怀而衍生出来的。
●这样的作者竟然能两次拿鲁迅文学奖,可想而知现在国内所谓正统文学形势有多糟糕。读完这本可以坚定地不再读迟子建其他作品了。
●意境很好。
●美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大一,那个时候看完以后只觉得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忧伤的感觉,觉得很美。大四了再读此书,虽然觉得小说整体上艺术造诣不是很高,但是就是迟子建字里行间的那种慢,那种柔情,让人很难忘怀。
●喜欢迟子建的文字,能够把粗旷的,寒冷的东北,描写的如此充满人情味。我闻到了冬季冰雪的味道,也感到了人的温情
●我的心空了,就像那艘航行在中央的船一样,离岸很远,很远。。。
《树下》读后感(一):读树下
小说中女主角的经历真是曲折、悲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句话在平时给我的感觉是美好的,仍有希望。但这本小说让了看了会对生活绝望。不过小说地域色彩浓厚,人物描写细腻。拍成电视剧肯定受大妈们欢迎。
《树下》读后感(二):树下
画面感,树下就是画面感!
不,这本书就是一本诗集吧!
5年前看了这本书,我写了一首歌!
我很喜欢这首歌!
就想我很喜欢这本书一样!
《树下》读后感(三):323.15.49《树下》—迟子建。
七斗头上照耀的始终只是月光,明亮、冰凉。也幸亏是月光,七斗在面对一次次的磨难时,始终面向光明,没有崩溃绝望。苦难造就的七斗坚韧、大度,她原谅了所有伤害过她的人,但是命运仍然没有放过她,最后孩子死在她的怀里。但这不是结局,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始。
《树下》读后感(四):一股悲凉
迟子建在七斗失去儿子时停笔了,我想他其实已经交代完了一个命运悲惨的女人的一生。在剩下的生命里,七斗心底的那股悲凉是无论如何温暖不起来的。这个世界虽然广阔,却没有一个地方是她的归属。每日,她的心情应该更加淡,像风一样,或许她会自杀,这个结局不算太坏。
在图书馆的建国后小说书架附近转来转去有一个小时。蹲下身子寻觅最底下一排的时候又发现了《树下》。当时看过很喜欢这本书,觉得七斗她的故事就像是在深夜里间歇落下的雪,偶尔雪停了有银白的月色照着村里,更多的时刻七斗作为一个女人都在与肮脏的世界抗争,她一直把白净的雪落在布满灰尘的人间,落寞又寂静的生存。书的整个故事节奏很慢,一页一页翻过去,日子在七斗那里都变的更艰辛。寄养在姨妈家不幸的童年,被姨夫无限制的羞辱。以葬礼开始的故事,叙述中不断的有人辞世,和七斗有血亲的人们都随着红马嗒嗒的马蹄离去。到陌生的村落结婚生子,眼看着心爱的鄂伦春族男子再也不会造访她内心唯一的秘密。这苦难怎能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安妮宝贝说有些女子像植物一样,她们活色生香,稀少而珍贵。七斗就有着像树木一样静默的美,只是感叹怎么美的那样短暂曲折。她说在漫长无边的冬季,年轻如此仓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