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是一本由[美] N. 格里高利·曼昆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5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宏观经济学》精选点评:
●明天考试要用,总算在最后一刻看完了……TAT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啊
●人大出的书真特么贵
●考研读的,不错吧,说的挺清楚,但是还需要补充材料
●从来没有一本让我如此痴迷的教科书。。。
●这本也很好的你们不要黑【忘记叫啥了】
●曼昆是伟大的,翻译是极差的。五星攒人品QAQ
●多想上一节曼昆的课。
●Balance
●才知道 我的数学 水到家了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一):读懂易,读通难
曼昆的书体例详尽,除了最后其他流派介绍的少一点,被人诟病外,中级宏观应有的要素基本上都讲全了。
一本书读下来,内容概念很多,如果不做主动的消化吸收,很容易忘记。
遗憾的是,用这套东西不能影响、改变任何现实问题。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二):搞笑摘录
1、免费搭车者
人们从赠与中获得的强烈的满足感与追求狭隘的个人利益动机作用相反。
2、我们都知道,毫无顾忌的自私自利是一种不良道德;我们现在还知道,它也是一种不良的经济学。
--Franklin D. Roosevelt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用不太优雅的表达方式就是,”在你采取某种行动之前,先考虑它的外部边际收益和成本。”
4、当一个行动的个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时,该人不会采取这样的行动。这叫外部经济不活动。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三):学完了中宏至少要对这些事件或问题有些了解
津巴布韦的恶性通胀
人民币升值问题
欧美劳动市场及失业问题比较
欧债危机
中美社保体系
2009年次贷危机
日本房地产泡沫与通货紧缩
中国经济结构及储蓄率过高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阿根廷政府的破产与政策一致性
日美贸易摩擦
法国大罢工与法美社保模式之比较
国际资本流动、热钱与资本管制
东南亚金融危机
香港金融保卫战
墨西哥比索危机
德法汽车置换补贴
流动性陷阱
美国30年代大萧条
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
(排名不分先后)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四):未免牵强
其一,第三章关于分配,似乎牵强了吧。凯恩斯的伟大不需要与马克思对立起来来讲。作为一个新凯恩斯主义者,太不给力了吧。
其二,“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太泛泛而论了吧。flexible和sticky价格好有创意呀。
其三,他似乎很爱爱因斯坦的“The whole of science is nothing but the refinement of everyday thinking.”可是曼同学,你refine了吗?
想来他最擅长的还是微观吧,所以为了这本宏观我读了Pindyck和Rubinfeld的微观,以及Blanchard的宏观,超好。
为什么P大用他的书作指定书目呢?因为书中各种重要案例和模型、理论的有序排列?
Mankiw未免牵强。这篇短评未免狂妄。年轻人。勿怪。
未完待续。我觉得他推理有点问题。
曼同学的作风比较像文青(我自个儿也文青,所以了解)呀,不像学Science(他说到这一点似乎还充满了骄傲和活力)的学生。
《宏观经济学》读后感(五):模型简化得有些脱离现实。。
所有的分析,全是基于单自变量的变化引起单(最多两个)因变量变化的假设进行,类似自然科学的受控实验。
问题是实际经济运行,是很多因素既为自变量、又为因变量的互相交错影响的复杂系统的动态均衡过程,无法自环境中把单变量隔离出来进行操作。曼这种对经济单细胞生物式的思考,与实际相差不少。。
我在此举几个《小型开放经济体》章节中的例子:
这里的投资I 未来会转化成生产函数Y=F(K,L)中的K。也就是说世界利率高于国内均衡利率,使投资下降低于内均水平,会使未来的产出也低于内均水平,而且由于乘数效应,下降幅度大于投资减少,因为有工人会随之失业,收入和消费也减少;
储蓄,书上认为不变或提高,其实利率提高只能使储蓄倾向增加,但由于总产出减少大于消费减少,总储蓄更可能减少;则净出口,即储蓄减投资,增减变化都有可能。
曼的分析即使在封闭经济突然开放的瞬时也不成立,因为利率不会马上和世利一样,而是经济中所有因素互相牵制,一起调整到下个均衡状态。。
2010年的希腊等小型开放经济体引发的欧洲债务危机就是由于前面的财政扩张带来,直接效应是欧元的大贬。
政府扩张财政需要花钱,很多靠发债。如果政府债务水平很高而经济发展不如预期,会出现偿付危机而大量变卖资产,也无法再借债,则经济更后续乏力,债主都抢着抛售该国资产和货币免受损失,汇率跳水。。
它认为余额不变的原因在于贸易政策既不影响投资,也不影响储蓄。这是最扯的,幸亏李舒服没听过曼困经济学课,不然就发不了财了。。
只有国外汽车占据一定国内份额,影响国内车企发展时才会实行这种政策。如果禁止进口汽车,当然会马上影响投资和储蓄,因为国内车厂就会马上扩大产能弥补缺口,随着机器购买和厂房建造,就业和收入就开始增加,而部分消费者买不到车会暂时储蓄起来待购;
工厂投产后还会带来更高的国内产出,更多就业和收入,更多消费(就业增加及又有足够的车买了);对净出口影响不定,需具体分析。
如果这国家小到没有自己的汽车产业,或外国车份额很小,就根本不会出台禁止进口的命令..
曼师傅也就呆在校园里误人子弟算了,纯粹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