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逻辑》是一本由陈志武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68 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Bravo!
●有点罗嗦,没时间的话看序言和最后的话就行了。大概讲了三件事:1. 现代金融是跨时间空间的交换活动,因此加强了资本的“流通性”,好处无穷;2. 现代金融需要建构在良好的制度(特别是法治)上;3. 儒家的“家”观念是一种隐式契约的金融活动,所以传统中国文学的“家”很功利,相反西方资本主义的血亲关系和经济活动相分离,所以血亲关系是跟纯粹的亲情。最后这点很有意思,因为他的观点和我们的意识形态教育观念正好相反。
●一,资本的逻辑 1.将财富在金融制度的保障下,转化为资本的能力,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实力。 2.美国是资本化,证券化能力最强的国家,其以股票为代表的风险资本为美国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3.将财富资本化,证券化能力的核心是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对产权的保护和契约执行架构的保障。 二,金融的逻辑。 1.西方国家金融体制的逻辑是:通过减税将资金尽可能多的留在民间,利用民间的高投资回报率来发展经济,而政府通过低息的国债来得到资金,维持政府运行。 2.显然,这种架构只有在民选政府当中可以运行,而专制政府只会与民争利。 3.中国金融的核心问题 a,法制不独立时,使产权和契约执行架构难以保障,阻碍民间经济做大做强 b,政府限制民间金融的发展,从而推高了社会借贷成本。 c,国有金融体系不能做到完全市场
●3星半。普及性读物吧,关于中国股市法治发展的那篇质量的确最高。全文关于西方近代金融业的发展和中国家庭隐性金融交易的发展强调了太多次,几篇文章的同义反复让这本书起码多了50页有余。
●其实都想给两星……失望
●一般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一):值得一读
这是我看过的比较好的经济学的书,纠正了某些广为流传的错误看法,还引申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由来,视角独特,颇有启发。当然,和我们学校里学的政治经济学,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使这本书更显价值。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二):自圆其说的代表
时下写本书,如果没有十足的内容,便唯有点出几个新的看法,或与现行世道相悖,或能反驳传统代表观点,这样才能标识出版物的新。陈志武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但在证明其观点的过程中,过于罗嗦反复,反而失了大家本色。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三):从大历史角度看金融
正在读上半段,这本书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金融。人类文明的进步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金融的进步。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当前政府要做的是在打击金融诈骗,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建立稳定规则,培植市场力量。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四):通俗易懂
读这本书是因为它讲述这次金融风暴比较有独鉴 很通俗易通 虽不是金融专业 也能看懂 里面描写里什么是次贷 和我们理解的只是单纯贷款不同 他是贷款在贷款 恶心循环 所以我们无需对我们贷款是否会再次产生金融风暴担心!
《金融的逻辑》读后感(五):适合一个非金融专业的人
这本书应该是非常适合一个非金融专业的人,去了解金融的概貌,以及是一般的原理。
不看这书之前,应该是听之任之,不懂为何宏观金融为有这些基础的动作;阅之至少略知一二,至少是本入门的书吧。
应该多读,多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