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伟民与体坛风云》是一本由远山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精选点评:
●中国的体育蒙上了太多的集体意识,体育的过程没有丝毫激情的感觉;当然,袁伟民还是好样的;只是,中国的体育军团,感觉与快乐实在相差太远。
●关于何振梁的一段比较八卦,该把老袁得罪成怎样,才能让人家在回忆录里把你写成这个样子。
●唉,体制内啊!
●有内幕
●官话十足,马屁十足
●听天朝的报告呢。
●作者的笔法太拘束了,不过涉及到的有些人、事也确实敏感。 欣赏袁伟民的锐意坦荡。希望以后能看到老袁的更好的传记,
●避重就轻,揽功推过。
●不应该是“体坛风云”,而应是“政坛风云”,既然是“政坛”了,那就是“狗咬狗”了!
●鼓励退休高官讲内幕。至少比回顾自己伟、光、正的一生有趣。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读后感(一):还是一读的
作为年少懵懂时代就被奥运情怀忽悠的一代此时残渣余孽的思想暗涌一下也是必要的。
袁的时代也是我们最关心,最了解,最如数家珍的时代。
我们必须承认,那个时代中国的运动健儿在很大程度上带给了我们健力宝一样的神奇感受。
现在的环境已经天翻地覆,我们也将和体育至少是中国体育渐行渐远。
我们不在需要女排精神大气,也很少为中国男足动情。
这也许是一种进步,但也是一种情怯吧。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读后感(二):教练
袁伟民连升4级,成为体委副主任,很多人面对这样的跨越,难以适从,环境上一场比赛接一场国际比赛不会等他调整到位,也没时间缓冲。
这本书充分反映了袁作为新旧时代的衔接者,如何推动中国奥运金牌战略的不断进步。
书里有很多案例是袁在大赛前和队员 教练员对谈,调整大家的情绪和心理障碍以及斗志的。从这一点而言,袁并不长于制度改革,而更擅长做教练。袁在运动/竞技心理学上的造诣更深。
现在,李娜花了很大代价单飞,从而带领中国女子网球进入了新的制度环境;姚明初掌蓝协帅印,就用多层次的制度改革,激活了中国篮球的发展能力。李姚二位更代表中国体育的未来。
袁的书里,只字不提帮助过中国女排的日本教练团队,不知何故。
而在全国诟病的男足问题上,袁缺乏系统性的主动思考,被局面推着走。11人的足球,是人数最多的团体运动项目,对于队员的协同意识,比任何项目要求都高。所以,这个运动需要在市场制度,教练体系,明星球员,梯队建设,舆论文化导向的把握上平行推进。
中国男足现在成为我国的笑话,高薪球员一堆,成绩几十年越来越差,用夸张的转会费大量挖外援请明星教练打比赛,已经走入怪圈。
这本书更适合作为管理学里面“压力面谈”的教材。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读后感(三):历史得有人来写,越多人写就越接近真实
人物传记,大体只有两类是可信可读的。一类是本人退隐之后写成,百年之后出版的。此时作者深藏功与名,无所畏惧,与世无争,尽可贴近详述自己所知的史实;另一类是本尊已作古,由无有利害关系的作者以研究史实的态度写就的。此类文章由客观的立场着眼,恣意评说,功过有据。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此书不属于以上两类,自然诸多局限。虽然中国女排曾经感动了我们这一代人,因着这关系,我对袁伟民先生也是诸多好感,可是对全篇塑造的伟光正形象还是不值一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料事如神,一生无错就有拍马屁的嫌疑,反倒显得不真实了。
尽管如此,书中暴出的一些所谓体坛内幕,倒还是值得一读,虽然这些内幕通过各种渠道早就在私底下流传,但正式地记录于文字,并由亲历者之口公诸于世,似乎还是第一次。
其一是马家军的服药丑闻,以及与政坛高官的纠葛。马家军早就垮台,他们使用兴奋剂的历史也有记者出书另有详细报导,但当时主政者(虽未点名,尽知为薄)为名为利助长邪恶的一些做法能被披露出来也是新鲜事。这样的文字,虽说只有寥寥数语,也非得等到其倒台之后,这也算是特色吧。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读后感(四):值得一读
201706《袁伟民与体坛风云》:去年女排里约夺冠时买的一本书,该书对于袁伟民少年和运动员生涯阶段,只是做了简单的介绍,重点在袁伟民进入体育总局从政之后所经历的事情,对于喜欢体育以及喜欢女排的朋友,还是很值得看的一本书,介绍了很多体育比赛背后的故事。袁老高中毕业之后才接触排球,却能在球员和教练位置上取得这么高的成就,说明他不仅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还有很强的学习领悟能力和总结反思能力。他为中国体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国家赢得了很多的荣誉,是一位英雄式人物,虽然网络上也有些质疑之声,但是,能说明问题的是,郎平作为神一样的存在,多年来在不同场合提到袁老时都流露出敬佩、感恩之情,尤其是在2015年9月6日,女排时隔11年再次夺冠,郎平在接受CCTV采访提到袁老时,瞬间哽咽了,她说“我的老教练袁指导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他也说,作为强者·····作为强者要面对各种困难”,这里一方面说明金牌背后包含着数不尽的辛苦和汗水,另一方面也说明,袁老对女排的鼓励、对郎平的鼓励,是确确实实发挥作用的。
1,该书重点之一:揭露北京申奥期间何振梁先生的不当言行,这也是该书最有争议的内容。
2,重点之二:解释体育总局2004年的审计风波,“体育总局没有违规”。
3,重点之三:悉尼、盐湖城和雅典三次奥运会的幕后故事,个人认为这是最值得看的部分,这部分内容充分说明:体育竞技到了最后,比的就是心态和思想。
4,重点之四:中国足球,这部分有点欲言又止,语焉不详。不过可以看出,从上世纪80年代,已经有大批人对中国足球有了很清楚的认识,也都想做点什么,可悲的是,时至今日,30多年过去了,国足还在重复当年的故事。
5,那年头,看中国女排的电视转播,一度成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还不算富裕的中国人最为兴奋的事。
6,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会有长远的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长远目标指导阶段性目标,离开了长远目标,阶段性目标就会失去方向和动力。
7,中国体育存在的问题:优势项目受到挑战;潜优势项目少;落后项目难突破;三大球不行。
8,竞技体育,不能仅以金牌数量衡量,还要看真正显示竞技实力的基础项目和集体球类项目。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读后感(五):袁伟民与体坛风云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远山,江苏人民出版社。作者既然为远山,可见不是袁指导一个人撰写的,可以作为集体创作的意思,其实包涵着许多袁指导的笔记或访谈,应该也包涵着袁指导许多的心思,有一些是在位的时候不能说,不想说或者不愿说的事,既然现在都说出来了,又有袁指导的大名在书上,因此在这本书与朱总理答记者问两本书中,我还是选这本先读。
袁指导鼎鼎大名,是新中国体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三十年体育的亲历者,见证者,领导者;在他的指导、带领、领导下,我们见到中国体育事业在历史舞台上不断地开创新局面,升上新台阶,走上新高度;我们也通过体育事业见证了中国国力的上升、提高,中国的世界地位跃升的不可阻挡。当然中国体育事业也好,中国历史地位也好,虽然看上去是不可阻挡地上升提高,但具体的事却要有一定的人来完成的,不是大家有愿望就可以提升的,并且承担这样历史任务的人、集体所吃的苦,所承担的重负,所经历的事情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所难以想象与感受到的,他们绝对是历史的功臣,是我们眼中的英雄,是理所当然享受荣耀的冠军。体育既然是国力的表现,与国力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所以在某些方面,2009年的Time,把中国工人作为伯南特后的亚军推上排名版,其实美国人看的更清楚,只有中国的工人与农民的奋斗,才把中国的国力推上了空前的地位,才有中国举世瞩目的成就,英雄是免不了要称赞的,群众的历史地位却也让人倍感重要。
不过,袁伟民与体坛风云只讲体育与体坛风云,所以看来比较单纯,如果从一个体育人来讲,这甚至可以作为一本兵法书来读,排兵布阵,战前动员,全局考虑等都是体育战线的典型之战,凝聚着袁指导多年的心血,并且将他的体会与所经历的真实比赛结合在一起,有血有肉,值的一读,受益非浅,从更进一步来讲,袁指导所经历的时代在今后的一段时间我们可能无法经历,那是一个国家从弱到强,体育从弱到强的时代,今后我们更多的时作为一个巨人,如何在优化结构,保持金牌总数上下功夫了,历史时代不同,但我想战争经验是一样的,孙子兵法历经两千多年依然可作为战争法律一样。因此袁伟民与体坛风云保存下来的,是一个时代的印迹,是一个体育时代的见证,是一代体育人的斗争经验,其中很多的争议,评论,谁对谁错仿佛不太重要,因为在推进发展中,总有困扰,我们才倍感珍惜我们的斗争经验。
袁伟民与体坛风云还保存着袁指导认为他的瑕疵,就是审计风暴,这也一个时代的表现,在当时的中国,我想上至中央部委,下至村一级组织,没有多少人真正会弄的懂,公家的钱是怎么分项别类的,几块牌子一套班子等事实大量存在,而有些下一级的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为了推进事业的发展,积极向上要钱,只要拿来能做事,当然大部分做的还是好事,也绝不管这些钱是什么项目的,并且与上一级人员、官员打好关系,得到他们的默认,钱真正用进去了,也没有多少人来真正计较这些钱,事情发现后,当事人既也没错,审计部门更没有什么错可说了。但这样的事,随着财经制度的更加严格,必然会不再出现。我们也不愿意因为制度的原因,让办好事的人犯了制度错误,受到制度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