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玄圭
随着时代的变迁,各种生活理念、人生信条充斥人们的头脑,爆炸的信息更容易让人迷失。而真正能流传千古,支撑起中华民族精神之内核的,则是那些一代代传下来的家风家训。
——小婚家
著名作家叶永烈于2020年5月15日上午病逝于上海,终年80岁。
早在2014年,
他就将积累数十年的创作档案(名为“叶永烈专藏”),全部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
文稿、书信、照片、采访录音等,门类齐全、保存完整,光文字资料就有3500万字。
从创作档案这件事,
就可以看到叶永烈身上超乎寻常的细心、耐心与精心,这得益于他的父亲叶志超的言传身教。
01
“父亲是企业家,当时在温州是钱庄总经理,又是银行行长,还兼任一家医院的院长。他从小念私塾,后来到保定军官学校念书,书法很好,会写诗词。”
叶志超曾任温州市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是浙江省知名的金融家和社会贤达。
但每当有人问叶永烈,父亲留给他最大的财富是什么,他都说:
“是细心、耐心和精心。”
叶永烈小时候特别粗心大意,刚才还看的书,转眼就找不着了;写作业,常常翻遍书包和抽屉也找不到作业本。
父亲下班回到家还会看书、写文章、处理文件,但在叶永烈眼里,父亲总是把家里家外的每件事都处理得很好。
这是因为他习惯把所有资料、文件都一一分门别类,贴好标签放在相应的柜子和抽屉里,任何时候都能第一时间找到。
父亲保存了叶永烈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单。
第一张是“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的,那时叶永烈刚5岁,读书(即语文)和作文两门都没及格。
他11岁向报社投稿后,报社回复给“叶永烈小朋友”的信、信封以及当时发表他诗歌的报纸,父亲也替他保存下来了。
02
叶永烈经常采访,拍摄照片。
早年的照片都是用胶卷拍摄的,
他买了十几本集邮册存放底片,并在册页旁写明底片内容、拍摄日期,每张照片的后面,他也都盖上了日记戳。
叶永烈就将照片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电脑文件夹里,每个文件夹都标明拍摄内容、地点以及日期。
他的照片库里虽有十几万张照片,但出书时要配什么照片,总是能第一时间找到,如同探囊取物。
“我的书有两大类,
一类是自然科学,一类是社会科学,这两类书要求特别严谨,一个小小的数字都差不得,需要一丝不苟。
我在后来写中国重大题材纪实文学作品时,也尤其注意细节,包括年代、数字、地点。
在一些采访中,当事人的回忆也可能有误,我要反复核对文献,并不是采访的人这么说就可以这么写到书里。”
叶永烈说。
03
父亲一直教他一定要细心,
做文字工作尤其要细心,一个逗号、一个数字、一个人名、一个地名都不能写错。
叶永烈的书分类保存在四十多个书柜里,
书信、手稿、档案分存于三十多个铁皮档案箱,电脑文件分存于三个大容量的移动硬盘和几百张光盘上。
有一年他去广州出差,
珠江电影厂需要他几年前发表的小说,他一个电话打回上海的家,妻子马上就按照他的提示找到了小说,然后快递给了他。
叶永烈的姐姐保存了父亲数十年写给她的所有信件,弟弟保留了所有家庭的珍贵老照片和种种家庭档案。
父亲细心的品质影响着家里的每个孩子,让他们成为各自行业中的佼佼者,也把他们这种简单也迷人的家训,身体力行地传给了叶家的子孙后代。
(本文综合整理自《叶永烈自述人生》、央视《谢谢了,我的家》叶永烈专访)
名人简介:叶永烈(1940年8月30日—2020年5月15日),浙江温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著名小说家、历史学家、报告文学作家。出版作品3500万字,是唯一一位参与1961年第一版到2013年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写者,代表作“上海三部曲”“红色三部曲”,《小灵通漫游未来》《走进钱学森》等。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婚姻与家庭杂志(),中国情感帮助全媒体平台,关注女性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维护。
小婚家还为你准备了更多好文章哦,点点看↙↙↙
01.放弃百万年薪嫁进深山,这位小姐姐用直播带领藏民脱贫致富
02.离婚没要娃的妈:“绝情”背后的爱与难
03.当伴侣开始热衷暧昧网聊……| 爱问小婚家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内容】
亲密关系|沟通|婆媳
自我成长|安全感|渣男|前任
心理测试|出轨|男人说|离婚
亲子|家暴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审核:路宽
投稿
转载及商
亲爱的小伙伴,
微信改版后还找得到我吗?
不如星标关注我,
从此小婚家,
和你天天见!
点个在看送给小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