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影评精选
日期:2020-08-28 23: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影评精选

  《英国人消费秘密》是一部由Anne Robinson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精选点评

  ●强烈推荐

  ●其实对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两个标题:1.消费揭示本性 2.消费能否换取快乐

  ●最喜欢30岁创业女的消费观,无需负罪感(前提是不会负债累累),女男爵消费观可歌可泣,但便宜好货哪那么多。伊顿公学?pass

  ●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生活方式没有对错全世界软饭男都一样招人烦,挑剔虚荣好高骛远……

  ●强推Anne Robinson 的 Britain‘sXXX 系列深刻新颖展现英国面面观,好玩耐人寻味

  ●有一定启发,然而不同收入庭之间消费习惯的比照意义并不大

  ●真有意思

  ●完那个贵族名牌态度之后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primark addicts仿佛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非常讨厌那个特别买轻奢品牌家庭里的两个snobbish闺女。养孩子贵,英国尤甚吧

  ●所有问题都是价值观问题

  ●有的人真的是花钱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而有的人生来就不需要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影评(一):从消费中看你自己

  一、消费揭示本性

  1.提前消费:没钱却还要利用贷款追求品牌而不是性价比

  2.过度消费:有钱人却不喜欢提前消费,储蓄,有资金就买,是对自己努力奖励

  3.金钱和消费方式最能表现一个人本质,你的欲望,你的渴望,你的思维模式

  二、消费能否换取快乐

  消费习惯决定我们的经济状况;通过花钱了解个人价值

  不要为生活体验设限(每种生活或许都能获得快乐

  有钱不一定能幸福,但是一定能让你舒服。以后要有一个良好的消费方式了,要注意自己的消费观念。的确,我更了解自己,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时候,我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了,我也不会那么虚荣,重要的是生活,什么能让你快乐呢?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影评(二):社会阶层人民消费方式百科全书

  这种片子可能也只有在英国才能拍出来吧。中国没有这么这么多阶级,至少没有贵族,电视节目里也不会把人这样去划分。但是全景展现不同阶层的人的消费理念和生活很真实也很有意义~了解什么对他们最重要。 其实我觉得消费观没有对错,存在合理更何况很多时候我们缺乏一个契机反省自己的消费理念~比如像那个囤一大堆便宜的衣服鞋子又不穿的单亲妈妈,直到被房东赶出来才意识到自己的消费模式以及与女儿相处的模式都有问题。她很真诚也很可爱,并不应该被指责。 人还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赏赐,无论是世袭财富还是暴富的运气。如果生活实在太艰难,不知道应该感恩什么,那么至少认真经营规划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好吃懒做,捡垃圾桶里的食品过活还假装自己超然世外无欲无求。 我很欣赏那个手起家的吉普赛富翁,他很坦诚~可能有些人会嘲笑他的暴发户式装修,会嘲笑他摆一大屋子书撑门面,会不解他的妻子居然不请保姆而是自己一个人打扫一整座大房子,但是他至少忠于自己的内,很理性,他的消费理念并没有因为钱变多而改变,只是从一个小吉普赛人变成了一个有钱的老吉普赛人。

我也喜欢那个节约型的妻子~每个月超额还贷争取五年内还完。她量入为出,对自己对家庭都很有责任感。而且她不会批评别人的消费方式,即使她看不惯,她自己很节俭但对丈夫每个月花一百英镑外卖很宽容。她们一家心态都很棒,热爱生活,逛跳蚤市场确实很有趣呀~那个gucci女嫌弃甚至鄙视她们逛跳蚤市场,说他们买的都是垃圾的时候,她的丈夫的回应也很有礼貌。应该是快乐的一家人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影评(三):我在这部纪录片中看到了你,看到了我...

  

消费揭示人的本性

一位靠贷款度日的已经有两个孩子将要有第三个孩子的单亲妈妈,曾因为付不起房租两次被扫地出门。但是她从不买便宜货,靠分期付款她拥有了很多本来支付不起的东西,虽然买这些东西让她陷入务,但是她认为是值得的。她说:“就因为我负债,就不能买一些好东西吗?”

  一位三十二岁成功的热爱购物的女企业家,逛街对她来说既是一种乐趣也是工作上的需要,购物会让她感到愉悦,品牌的衣服让她觉得更有自信,因为便利她每年有四个月住在昂贵的酒店,她付款从不刷信用卡。

  一名历史学家、出色的作家和报纸专栏记者,他和爱人放弃了冬天的度假和再买一栋房子的可能,决定供两个孩子上伊顿中学,他认为每年几万英镑的学费是值得的。

  英国最富有的一千人之一,十二岁辍学的理性商人,他拥有豪宅和豪车,但这些对他来说都是投资,他不会对物品投入感情。他的妻子每天亲自打扫自己的家,他自己则对吃穿用度精打细算,他认为私立学校毫无意义,他说他的经验都来自于生活,在他看来,自己是教育孩子的最好老师。

  家族显赫的女爵,住在威斯敏斯特宫旁边,但是她泡咖啡的时候用厨房纸巾代替滤纸,用丝袜做果酱,在eBay上买衣服,对她来说浪费就是犯罪,她的全部责任似乎就是让她的家族延续下去。

  也有人选择远离现代社会,住在森林里自己搭建的阴暗狭窄小帐篷里,他们冒着遭到保安驱赶的风险从垃圾桶里翻食物,他们说自己过得很开心。

消费能带来快乐吗?

  亿万富豪享受自己的财富,但是也在为一些财富无法改变的事情忧心。

  食物赈济处身无分文的流浪汉说任何人距离他的境遇只有两步,他拎着装满了日常用品的购物袋回住处时感觉好像恢复了原来的消费能力而感到生活变好了一些。

  大多数人处在流浪汉与富豪之间,有一定的钱可以消费,但消费方式千差万别。

  有的家庭喜欢廉价商品,有的家庭则是名牌拥趸。有人是道德消费者,有人买快消时尚上瘾,孩子们追求最新的手机,老人致力于寻求新的体验。

  好像大家都在消费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但是安妮说她在消费中得到的所有快乐都无法与和孙子待在一起的时光相提并论。

总结

  我觉得看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收获是发现原来人们的消费方式如此千差万别,富翁的生活可能很节俭,穷人的生活也可以很奢侈,省钱让有些人快乐,买名牌让有些人开心。除了亿万富翁和流浪汉,在其他人身上我似乎都能看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我也得以思考自己的消费方式。这个纪录片并没有说什么样的消费方式是对的什么样的是错的,但是看过这些众生相,也许每个人都会有新的感受。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影评(四):消费方式决定你的生活

  先讲下看这部纪录片的原因吧

  今年深深感受自己被消费裹挟。

  去年买了房子,今天添置家具,问题来了,添不完,总是觉得需要更多物品。客厅还要一个小矮墩,多可爱;卧室还要一个梳妆台,不然怎么当精致女孩;厨房餐桌要铺桌布,摆上好看的鲜花;刷朋友圈时发现朋友买了摩飞的烤箱,一张各个角度都刚刚好的照片,精致!我也想要这个摩飞烤箱,一定要摩飞,放在我的餐桌肯定好看。但我真的需要吗?

  我不需要矮墩,我习惯做地上,我喜欢直接坐地上;卧室不用梳妆台,我很少化妆,当然,有也是可以的;餐桌中间不需要桌布,因为那是西方人的习惯,不然你吃饭滴的桌子油啊,酱啊,还要洗桌布,桌子抹一下就干净了;我不需要摩飞什么锅,我的炒锅很好用,我也很少吃火锅。

  所以其实我真的不需要那么多,回归本质需求,我们需要的真的不多。

  为什么会突然对自己的消费观产品怀疑?

  可能是因为今年疫情,我们的收入受到极大影响,所以现在每花一笔钱,我都有点小想法。

  首先我没那么多钱消费了,但我又好像需要那些物品,可以想象拥有它的各种愉悦(论广告的魔力),广告让我觉得我缺这些东西,一定要拥有才能更完美,生活才更好。由于没有那么多钱消费了,不禁让我怀疑,我真的需要这些物品吗?

  除了我,身边的朋友也有这样消费问题。

  刚毕业跟一个女生合租,她就有点像纪录片中那个一直买便宜货的女人,和那个贷款逾期的女人。这个朋友很喜欢淘宝买东西,一周时间每天都有淘宝快递收,衣柜满满都是她的衣服,看起来都是比较便宜的样子,她说过她妈妈喜欢穿得久的经典款,特别不喜欢她这个奇奇怪怪的便宜衣服,但她觉得年轻就是要多穿呀,穿自己想穿的衣服,明年不喜欢就扔了不心疼(好像挺有道理的,快时尚喜欢的女孩),同时不知道什么缘故,她的信用卡欠了好多,作为同龄的我,第一次听到她欠的信用卡额数,表示惊呆了,不知道她现在还完了没。

  另一个朋友是旅游焦虑,先轻轻唱起一首歌陈绮贞 旅行的意义。

  朋友的旅游焦虑来自小#书,马#窝风App。里面各种景点和美拍的种草,让人不禁怀疑,我现在都过得是什么生活啊!为什么那些女生都在旅游啊?她们拍照好好看啊!我也想去!可现实是朋友及大部分的我们没那么多钱和时间啊。那次和朋友得交谈,从她嘴里我听到了很多景点,都被她列入旅游计划,只是不知道啥时候能实现。感受到她因为不能随心旅游而产生的沮丧,对自己能力的否定,为什么我都去不了这么好看的地方。

  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想肯定不是去拍美美的照片吧。

  后来我把类似的APP都卸载了,旅游是很大开销,我目前的能力还不足以让我想去就去。但如果哪天工作累了,真的想放松休息下,我可以选择出门旅游一下,但出发点是我的需求,而不是那些app给我创建的需求。

  还有一个朋友,她对品牌的追求,就像纪录片里的一家人。毕业后她在县城生活,我们在省会城市。上一次约面,她一身运动品牌,阿迪类似。跟她走在路上,就不停的说,“那个女生穿的是##,女生很少穿这个品牌”(某品牌,我已经忘记了),她现在是工作日在县城,周末就来省会城市消费,她觉得在县城生活与我们这个在省会生活是一样的,反正你们在大城市,工作日也都在工作,就周末出来玩,那我在县城,也是工作日在工作,周末来城市玩,和你们一样逛大商场(好像也有道理),可能是担心自己在小县城会落伍吧,她努力想让看起来自己更都市,反正我觉得她很用力。

  想起许舜英的文案,衣服是权力 衣服是表演 衣服是手段 衣服是展现 衣服是阅读与被阅读 服装是高明的政治 政治就是一种高明的服装。这该死的说服力,好吧人家不愧是广告女王。

  这就想到纪录片第一集,最好阶层的女爵士,她拥有财富和地位,是英国最高阶层。她的衣服都是穿好几年,从不认识品牌。女爵士问主持人你都穿什么品牌,主持人指着自己衣服说出品牌名时,竟然有点局促,好像穿一身品牌,在女爵士面前很不该。最后主持人总结,女爵士作为最高阶层,她已经不需要品牌这些在外来展示自己了。她的地位就在那里了。

  好的吧,这也就英国才有这个阶层了。

  (我们国家可能还没有如此阶级固化,每个人都有跨入不同阶级的机会,加油都是有机会的)

  看完纪录片后我的消费观的改变

  作为普通人,一定程度上,钱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但生活最重要的还是家人幸福健康。

  理性消费,归于本质。

  还是好好赚钱吧,我还是想当那个有钱人,哈哈哈哈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英国人的消费秘密》影评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