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寺》是一本由[日] 三岛由纪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要比奔马好看,而且像是前两部的一个承接。在车上看了大概一半多一点,虽然第一部后半部分有些像文抄公的作为,但是还是很好看,能学到好多东西呢~!但是第二部结束的太匆忙,虽然知道月光公主会死,但是比起前两部的主人公,她的死显得没意义且意外。。
●吊诡的是,出场几乎每一个人物都被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灵魂的丑态与平庸,而唯独月光公主却没有着之笔墨。她的形象只在众人的眼里拼凑起来,在言谈中挤压出来,似乎空有一具肉体。轮回此时已不只是个体尽缘,更是成了众多欲的“业”之交互载体,本身已开始蜕变为虚无,丰饶之海开始干涸。生与灭已清晰。
●看三岛的文字就像看风流的俳句诗人一边与花魁做爱一边思考,在读的时候能切身感受到他玩弄文字与意象的魔力。这个故事的精华就在那几页很富哲学意味关于阿赖耶识的佛学探讨:存在、运动的存在、因果的存在,也是三岛本人在“轮回”前对来世和终极规律的期待。前五识帮助人对世界划分概念,八识共同制造因果。石榴国中纯粹的脱离艺术的原始性高潮被凶杀终结,短暂的性和永远的死是现世人体验的最可靠材料它们调动着眼耳鼻舌身意最直观的感觉世界,就如58岁的本多被两个美少年的转世月光公主吸引,我倒希望他们轰轰烈烈的用肉体精神交流一番,可本多老了,一如旁观者窥视着,月光公主作为“被爱者”游离于外,直到被毒蛇咬死都是做为因果瀑布里一颗小小的水滴。
●那种迷人的神秘感已然丧失,对转世根据的宗教考证和思索成了本多(三岛)苦苦探索的方向。贝拿勒斯的神圣与污秽,月光公主的“傀儡”性质,本多的窥视癖和对公主的情倾及转世标志明确后所承受的巨大失落和意料之中的踏实,别墅之火的隐喻和仪式感等等。这里面庆子和公主的同性之爱颇值玩味:庆子貌似是石女(《天人五衰》里有一句提及)而公主是清显的转世,那么同为女身的两者的结合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的却是一种精神的虚妄及肉体的悲哀了。总觉得《晓寺》中的“清显”塑造的过于单薄和模糊,缺少真切的“人”的气息,和勋不可比。且书中年代跨度较大,有些“赶”的味道,略失望。
●本多你真是爱清显爱得深沉……感觉公主成年后故事就有些脱缰了。
●时隔八年才看的四部曲之三。“所谓艺术就是巨大的晚霞,是一个时代所有美好事物的燔祭。自古延续下来的白昼的理性,被晚霞无意义地滥施色彩所践踏。以为会永恒持续下去的历史,也突然意识到了末日的来临。美,横亘在人们面前,把人世间的一切变为徒劳。每当看到晚霞的灿烂辉煌,看到火烧云翻卷奔涌,就觉得‘更美好的未来’之类的呓语黯然失色。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切,空气里充满了色彩的毒素。它预示着什么即将开始呢?什么也没有开始,只有终结。”
●一出火葬极尽先见的隐喻之美
●思辨性越来越强了。《春雪》的纯洁美好,《奔马》的纯粹奔放,在《晓寺》里已经随轮回的流转演化成了丑陋与衰朽,崇高和卑鄙也变得难以分辨。仅凭理性能否认识到佛教的轮回观?凭着理性是否可以实现感官与灵魂间的沟通?这本书野心很大,细节丰富、细腻,让人愈发期待第四卷。
●宇宙是死和无机的存在
●奇怪的是 晓寺成了我的LP 比阿比查邦离我的泰国更近
《晓寺》读后感(一):晚霞
较之奔马的纯粹,晓寺里对轮回的考究,贝拿勒斯的火焰将本多繁邦的理性烧尽,还有那白色神牛的一瞥。
清显,勋究竟为何活着,死亡。本多从一个努力介入自己力量去改变引导那所谓正确的历史进程变成一个将镶金边的法律书移开,以一个极其丑陋的姿态窥探着。
他已在自身之中公然玷污了理性,就不可能不顾危险。因为真正冒险的是理性,其勇气也只来自于理性。(引)
而你呢,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你是创造者还是旁观者?
《晓寺》读后感(二):记忆者和被记忆者
不能逾越的一切 时间的玻璃屏障
他把人分为两类
记忆者和被记忆者
关于所谓的时间性的多神教
石榴国的故事
这一大片世界末日般的焦土,它本身既不是结局,也不是开始,它是一瞬间一瞬间地平静地更新着的世界。阿赖耶识不为任何事物所动摇,它把这个赤褐色的废墟作为世界接受下来,在下一个瞬间又会立刻将它舍弃,再去接受一个同样的、日复一日衰败下去的世界。
人在青年时期总是这样的。在追求最残酷的东西的同时,又被最柔媚的东西所诱惑。这柔媚的东西,或许就是死吧……
带我去吧 月光
《晓寺》读后感(三):三岛的比喻句难以模仿
“由此往上,直到相当于佛塔尖上水烟①的黄金塔顶端,是一层又一层暹罗式金黄和朱红色的复杂的重檐,重叠着舞女耸肩似的翘向青空的鸱尾。这一切足以使人感受到,却克里宫的整个结构似乎是要以极其复杂,色彩极其鲜艳而疯狂的高贵王族的热带式梦想,压碎坚固而理性的欧式的冰冷基座。它就像锐爪尖嘴的梦魔,扇起金色与朱红色的翅膀,压在横卧着的王者威严冷酷的白色胸脯上。”
“绞过的纺绸似的皱纹,围绕着山形口红周围,两端的皱纹微微抽动,似乎在微笑。突然她那双稀疏的残雪中的一对古井似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妖媚。”
“那朱红色的断片把建筑物的玻璃窗映得通红,宛如无人居住的废屋里点着红灯。”
“白色的腹部在晃动的火光映衬下,犹如喜马拉雅山的雪沐浴在月影里。那是冰冷的雪和庄严的肉在兽身上的无垢的结合。”
《晓寺》读后感(四):晓寺
冥冥之中,三岛由纪夫一定与我有着未知的关联吧。刚刚决定假期去泰国,就发现晓寺的背景正好描写了神秘的曼谷。决定要写手帐,上微博猛然翻出有人写了禁色的书评手帐,欣喜间几天之后朋友就向我推荐黄耀明的《禁色》。 一切都是缘分。
仔细想来喜欢三岛是因为他总是描写观察着我们生活的小细节,却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比如比喻成痛苦的小红花的风湿病。更重要的是,他描写的与死亡相关的事情深深牵动着我。我当然不认同自杀,不管是源于对使命的忠诚,还是人生虚无的茫然。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着迷,第三部里细致写了与死相关的转世理论与宗教观,非常后悔并没有仔细地看完,实在是看不懂啊,每个佛教名词,印度教理论,连成的大句话,常常一张一张跳了过去。
感觉每到将要阐释清楚,有着最概括性答案最美的高潮时,翻译出来的话却像乱码,让人失望透顶。越到这时越想让自己去学日语吧。
哎读三岛的书也不知道是回事,把握不了那个最概括性的精神,却依然着迷着,不只是为了情节,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晓寺》读后感(五):晓寺:此刻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
晓寺是泰国曼谷的一座寺庙。本多在蔷薇围簇的泰国蔷薇宫中见到了清显(也是勋)的转世——年幼的月光公主。这一次,转世的公主竟然记得前世之事,频频向前世的老友本多示好,一时让人误以为会是一部忘年恋曲。第三部的印度瓦格拉河瀑布,与第二部三轮山三光瀑布、第一部松枝宅邸的瀑布相映照,成了轮回转世必不可少的媒介,也足见松枝清显(第二部的勋)转世意志之强烈。而且,第一部的配角蓼科(已快入土)、洞院宫殿下(沦为落魄失败的商人)、暹罗王子乔·皮(他二十年前遗失的戒子找到了)、新河男爵(流放归来的高傲的老男爵成了本多新居的座上宾),以及第二部的女主槙子(成了颇有名气的歌人)、勋的父亲饭沼(落魄得厚着脸皮来向本多变相要钱维生),竟都在第三部一并提及,并且通过月光公主这一媒介而天衣无缝地串联起来——月光公主第一世(松枝清显)的好友本多竟为她神魂颠倒,并为一场阴谋悄悄布网;月光公主第二世(勋)的青梅竹马槙子,成了一位颇有名气也颇能调侃的歌人,同时也成了一个有相当古怪的癖好并不时以勋的视角作诗的独身老女人。可是,一切的发展竟早已出乎本多的意料——月光公主实则早就和庆子有了某种禁忌关系。“火”与“蛇”的意象用得极其完美——大火中月光公主所见到的草丛中鳞片闪闪发光的蛇,真是有草蛇灰线的奇效,预示了月光公主的结局,也进一步强化了佛教的轮回转世观,同时也强化了本多开篇时在印度、泰国的所见所感——此刻一切的发生都有因果,都是必然。 且让这俗世的诸多虚妄之yu望,都随着这熊熊烈火付之一炬吧。特别期待第四部《天人五衰》,下个月看!本书六星,年度Top5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