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天下》是一部由高希希执导,张鲁一 / 叶璇 / 印小天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上天下》观后感(一):毁三观!!!
这部电视剧就是告诉我们,有个当官的爹有多好:抗命不尊,一个人乱下决定,导致了一多半的人牺牲,让一个还没出生的孩子没了爹,让一个刚刚在一起恩爱的恋人阴阳相隔,然后还什么事情都没有,并且升官了。细思极恐!!!这部电视剧是想给我们传达什么思想。一个这么容易被情绪所操控的人还能当团长,简直了!
《马上天下》观后感(二):心疼蔡菊花
没人觉得菊花真的挺惨一姑娘吗。很朴实善良的一个姑娘呀,她也说了她知道陈秋石是要干大事的人,未必不会支持他呀。对陈秋石那么专情,新婚第一天新郎就逃了...陈秋石要是不喜欢她就别耽误人家呀,洞房都入了,还有个孩子,就这么跑了。看着一面是菊花那边活寡妇一样守着陈家的老人,一边是陈秋石和袁春梅的情种萌芽,真的受不了。
《马上天下》观后感(三):什么叫爹是旅长大家都爱你
我简直狗带了,什么叫张鲁一生出何润东这么大的儿子,能不能成了,什么叫小梁同志安陵容暗恋张鲁一,结果儿子喜欢她,还差点强奸她,宝宝好方。不过剧情总体来说还好,我陪我爸看。最喜欢杨邑,长的帅还会打仗,有脑子,为人正直,最后死在国民党的猪头之下,杨邑的演员演的也很好,丝丝入扣,把不得志演的非常到位。最后,我要求组织枪毙陈三川!
《马上天下》观后感(四):普通民众永远是白白牺牲的命
不管什么神剧不神剧,不管什么日本和国民党。一个好的指挥官,能真的想到珍惜士兵生命的指挥者有几个。如果死的有意义也就罢了,可仅仅为了指挥官自己的义气,面子,情感牺牲的士兵死的太不值了。还有为了救一些指挥官的亲人而白白牺牲的几十甚至上百人的生命,更是不值。
悲哀的世界,大部分的人供养着极少数人。战争也只不过是少数人的游戏,却用去了多数人的生命。
《马上天下》观后感(五):就是一部粗制滥造的意淫剧。
这个片子是陪老婆看的,也没看全,断断续续,但是真心不喜欢。这不是什么抗战剧,只是一部借抗战的皮,演的粗制滥造的爱情肥皂意淫剧,战争非要卿卿我我,没个女人就打不了仗是吧。日本人,国民党都是白痴,我们领导都是有远见的,神机妙算玩弄敌人于股掌,英雄孤单刀枪不入,以一敌百……都TM什么玩意儿啊,都这样抗日用打8年?部队都有几个这样任性、傻逼、白痴的女的,还打什么仗,早完蛋了。
中国编剧真是没水平,和欧美差的不是一个世纪啊。
《马上天下》观后感(六):很失望
奔着高希希去的,结果很失望。一个战地记者,凭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把国共谈判当儿戏,想逃跑就逃跑?对司令员想怎么羞辱就怎么羞辱?旅长的警卫员凭什么坐在谈判桌上?燕京大学参加革命,跳一个舞就被瓦解,当了叛徒,这都什么人啊。奔着高希希去的,结果很失望。一个战地记者,凭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把国共谈判当儿戏,想逃跑就逃跑?对司令员想怎么羞辱就怎么羞辱?旅长的警卫员凭什么坐在谈判桌上?燕京大学参加革命,跳一个舞就被瓦解,当了叛徒,这都什么人啊。
《马上天下》观后感(七):最值得尊敬的是教官杨邑
观《马上天下》前半部分还可以,重点在陈秋实的智慧和教官杨邑的关系和友情。
但是,自成年陈三川出镜,一切就都变味道了。陈三川违背军令,调戏妇女,和指挥错误的严重后果,都因为他爸爸是陈秋实而被忽略不计,甚至还不断地被提拔,最后成为副师长,真是没有法度了。这部剧与前几年电影《黄克功案件》形成鲜明对照,在黄克功案件中,不论你有多少多大战功,都不能逾越庄严的法律,法大于天!最终毛泽东亲笔签署执行死刑。这才是正能量的作品,才能有教育意义。可是这个马上天下把一个调戏妇女的,绝对违反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人放任自流,甚至提拔,这是不该被允许的。
用现在的观点看《马上天下》很明显的让我们知道了那个年代的特权已经很明确的存在了。这是这个剧最大的败笔。
相反,教官杨邑(邵峰饰)始终坚持抗战,坚持不随波逐流,即便是看到首国无望,看到国民党的腐败很痛心,仍坚守三民主义信仰,并为之献身。邵峰把忠诚的军人演的令人敬佩,演技相当了得。
《马上天下》观后感(八):看能不能撑到第十集吧
完全是为了男主角来看这部戏的,可是不管对张鲁一怎么的喜欢,还是对《马上天下》爱不起来。难道真的是前期宣传的很卖力的戏都不怎么样,闷声不吭反而能出好作品吗;还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呢?
珠玉在前,看了《红色》之后才真正知道什么是一部好剧的出品是导演编剧演员缺一不可。
感觉导演在拍摄上并没有什么让人很惊艳的地方,所谓的“十年磨一剑”看起来也不过如此。戏里的有些台词放在那个年代听起来很奇怪,总有种说不出的不对劲。部分情节也有些别扭:土匪杀进隐贤集的时候,陈家真的很淡定啊,陈老汉还能慢慢吞吞的交代那么多事情,大爷您说话的功夫都能跑十里地了啊;陈三川偷油条被抓后,我真的想说郑大先生我都替你觉得尴尬,你稍微拿出点为人师表的样子好不好啊。演员方面觉得印小天真的不错,演出了一个内心耿直的进步青年;对于陈秋石我只想问,是剧本本身把他写的这么跳脱还是鲁一君最近接戏太多都没能好好停下来琢磨人物了?最后我是来吐槽女主的,憋了好久了。42岁的小陶虹演24岁的姑娘我只有一个想法:“姐姐你好漂亮啊”,三十多岁的叶旋扎俩麻花辫我只想说:“阿姨你走错片场了”
最后的最后,看能不能努力撑到第十集吧,我已经想弃剧了。。。。。。
《马上天下》观后感(九):很喜欢何润东的陈三川
马上天下作为一部抗日题材剧,让何润东开始去挑战一个十七岁少年形象,而且是一个土的掉渣的憨直少年的形象,不得不佩服导演和本人的魄力,之前看见设定也会觉得很敢,想不到结果是,一开始露面的陈三川拿着弹弓和娘的对话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单纯眼神和自然流露少年气质,居然一点都不违和,关于舔碗那段话就是我去补片的契机,看见有路人表扬他回答时候萌哒哒的回答为啥时候,就知道这个角色演出的并不会让人觉得有生硬感,他,舔碗,打鸟,自然而然的捡起地上肉塞嘴里,感觉这个就是一个憨直鲁莽的乡村少年,真的完全想不到本人的洋气气质abc特性以及那些其他的有艺术气质,有霸总气质,有高冷气质的角色来,如此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就是那个生在土地长在土地的野孩子陈三川,莽撞,憨直,野性,傻萌,当然随着剧的推进,人物一步步成长,到最后虽然精分几集,可不否认整个人物成长线还是有,至少最后确实从一个鲁莽少年变成了成熟的军人,当然整个剧我喜欢他和刘锁住的哥们情怀,和母亲的同甘共苦,和父亲的舔犊之情,唯一不太喜欢感情线,可情窦初开时候那种少年的羞涩懵懂得瑟都演的很到位啊,还有几场哭戏,和他人说母亲的苦时候哭戏,和父亲的哭戏,母亲死时候的哭戏,最后和刘锁住一起谈到死时候亦哭亦笑的哭戏,都很有看点,总之除掉倒数四集感情线错乱以后,感觉这个人物还是很有看头,很喜欢陈三川最开始那种少年感的流露,一定是有颗最真诚的心才能演出这样自然的感觉来
《马上天下》观后感(十):《马上天下》:好的战争剧能拨动人心最柔软的弦
最近荧屏暴热的《马上天下》,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剧情:一个来自地主家庭的文弱的知识青年如何在战争中成为一代战神。这是一部由著名导演高希希执导,张鲁一、何润东、叶璇、陶昕然、印小天、邵峰、于滨等主演,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年度宏伟战争史诗巨制。其实该剧作为一部讲述个人传记的传奇大剧,不仅有恢弘的战争场面,还有复杂的人物情感关系以及一场场虐恋戏,尤其是情感关系,能打动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张鲁一扮演的主人公陈秋石是依靠勤劳和节俭发家致富的地主富二代,他身上有书卷气,有文艺青年气质,性格怪异,多愁善感又足智多谋,和以前战争剧中看到的粗砺、霸气十足的人物形象有很大不同(如姜大牙、李云龙),和以往《雪豹》、《战火青春》等虚构人物抗战剧也不同,本剧人物更切近生活家。在陈秋石的眼中,“自己是贾宝玉或者梁山伯,至少也是张生。”有传统文人的风骨,也好色,他阴差阳错地参加革命队伍,也多半是因为女性的吸引。在爱情受挫之后,他才将自己的智慧“升华”为一系列的军事杰作,“移情”为对遭他遗弃的妻儿的忏悔与思念。牛的是陈秋石打仗不仅是用脑用心,他已经把战术意识融入他的血液里,因此对于战场上的一草一木、风吹草动,任何细节,他都有感应。
一心原想成为名角的陈秋石其实是因为家乡的丑妻菊花而离家出走,进入了黄埔军校分校,丑妻却跟着走出家乡,带着儿子陈三川,千里寻夫,牺牲在陈秋石指挥的战场上。虽然陈秋石不喜欢自己的丑妻,但是对儿子陈三川——一个草莽英雄的改造,也是剧中的一大亮点(陈三川在孤儿寡母受尽欺负的环境里长大,养成了暴力好斗逞强斗狠的性格,存在很深的草莽绿林习气),扮演儿子陈三川的居然是只比张鲁一小十岁左右的何润东。该剧的后半段,通过对儿子的改造,体现了一个传奇军事家的思想与舐犊情深的父子之情。
《马上天下》的战争场面相当考究,场面恢弘大气同时又精彩还原了历史,当然细心地观众只要看到导演高希希这几个字,就会信心满满了,谁人不止高希希把控战争场面非常细致。你试想像一下,一部传奇大剧,有演技爆棚的明星,有恢弘的战争场面,有复杂的感情关系,颇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