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洛杉矶大暴动》是一部由Dan Lindsay / T.J. Martin执导,乔治·布什 / 比尔·克林顿 / 汤姆·布罗考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1992洛杉矶大暴动》影评(一):无题
最近每天头顶都是美国大片bgm,出门去超市看到护卫队全副武装的人也在超市觅食,疫情在暴乱下已经几乎无人关心,晚上搜了92年洛杉矶大暴乱的纪录片来看,心情无法平静。一个国家最深处的伤疤被撕裂的时候注定血流成河,而悲哀的是伤疤永远是伤疤,每隔一段时间被重新撕裂的时候大部分人会发现nothing has changed…种族歧视的问题折射出很多难以解决的社会矛盾,贫富差距,正义与偏见,法制与民众难以压制的怒火导致的暴乱。一开始是白人警察暴力执法把黑人揍了个半死,紧接着白人警察全部无罪释放,紧接着黑人开始打砸抢烧,街上抓一个白人一顿乱揍并要求周围人都不要帮助他让他体会一下黑人被揍的痛苦,警察一脸无奈对着镜头说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任由民众朝我们丢东西泄愤,群众冲警察喊:你们为什么什么都不做?!从波斯湾回国的国防护卫队军人说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战斗,黑人冲同胞喊:你们为什么要抢我的东西砸我的店铺不是说好只对付白人吗你们摧毁了我的生活……所有人都在呼喊:this is not fair……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我试图想出一个答案,可我没有。这个社会体系就像一个大型多米诺骨牌,一系列事件都由一条内在逻辑紧紧联系在一起,一环坍塌就有可能全盘散架。和平,从来都不理所当然。
acex送了两个人上天的新闻本来可以成头条的结果只掀起了一点儿水花,也许就像la 92片尾说的:What shall it avail to our nation if we can send a man to the moon, but can never cure the sickness of our city?
《1992洛杉矶大暴动》影评(二):作为纪录片,真的应该提供更多信息
可以理解这部影片想用图像说话,结果就是叙述者的声音太少,信息模糊不清。
比如韩国人拿起枪守卫他们的店铺,之前有大段韩语广播,没有翻译字幕,也没有解释,然后就是韩国人端着枪的画面。这个广播是号召性的,煽动性的,祈求性的?就要靠你猜了。
为什么这么多人被打砸抢,没有警察管?为什么过了这么多天才实行宵禁?是很难管吗?宵禁一执行,暴动就压下去了,明明很好管啊,警察早干嘛去了?——这些问题,你当然可以事后自己查资料解答,但是作为一个纪录片,不应该稍微解释一下吗?
在纪录片里,你眼睁睁看着一个人被暴民攻击,打得血肉模糊——我想知道他的结局啊!他死没死?没有救护车吗?你把一个人被打的整个过程都放出来,又不把故事说完,这是什么心态啊?
(那个卡车司机后来被一个黑人送到医院,没有死但是落下终生残疾。那个被喷黑漆的人耳朵被割下来,身上浇了汽油,差点点火,一个黑人牧师把他救走,他活下来,但丢了2000块钱和他的车。)
对于整个事件,影片也没有深层挖掘,没有私货也没有公货,也没有解读。可以理解这个话题现在仍然比较敏感,可是每一个转折都不解释一下。明明是个真实事件,到处是莫名其妙的发展,观众一头雾水,这就很过分了。
影片立场是同情暴动者的处境,但选取材料让观众一点也不同情他们。哪怕交代一下黑人在暴动中救人的事迹,也能稍微缓和一下情绪。但是没有,整件事让人很厌恶,从心里不舒服。最后丧事喜办,展现出各民族万众一心打扫街道的时候,还让人有点恶心。
这部影片的优点是,在对这个事件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这是个很好的影像补充材料。收集了大量新闻画面,让人身临其境,可以感受到当时的人怎么看待这件事。
《1992洛杉矶大暴动》影评(三):彪悍的韩国人
洛城大暴动的纪录片,我想评价一下韩国城的韩国人。
纪录片里,面对疯狂的打砸抢暴动,一群韩国人端着枪出来保卫自己同胞的商铺。其中有一个人接受采访说“I live here, I will live here”,我很佩服他们的血性和团结性,LA的唐人街大部分商铺直接关门,要砸就砸,保命要紧。
暴动后,据统计,只有一个韩国人因为保护自己家Pizza店,在斗争时,被黑哥枪杀。
纪录片里的“韩国欧巴”高晓松曾经讨论过韩国人,说他们是“用力过猛”的一个民族,做什么事情都很夸张。如果你走在大街上,看到一堆人在哇啦哇啦大声说话的,80%是韩国人。但用力过猛的一个好处是,他们认定一件事,就会死磕到底。
极具讽刺的是,洛杉矶大暴乱,住在比弗利山庄的有钱人以及明星没有受到一点点伤害。所为的黑人追求种族平等,进行打砸抢活动,最终受害的还是同阶级的周边人,根本没有触及到上层阶级。
当下,美国实施“政治正确”过于正确的一个州就是加州,社会底层福利高,导致出现很多无业游民以及流浪汉。住在南加州的朋友说,如果私家车被砸玻璃,被盗的物品不超过$1000的话, 警察不予立案。。。而且作案的基本都是黑人。。。。额。。。。Black Lives Matter。。。。
《1992洛杉矶大暴动》影评(四):新闻录像的堆砌
92年,在我上高中的年代,发生的这样一起洛杉矶大暴动,是我在将近30年后看到的一部2017年的纪录片中了解到的,这部影片用大量录像资料堆砌。如果说是没有经过裁剪的和故意选取的痕迹,这场暴动真的是一场闹剧。为什么这么说呢?仔细看镜头,会发现除了几个警察其中白人出镜很少,后期被打砸抢烧的店铺基本上都是有色人种的,是非美裔的,这和暴动的初衷,为反对黑人作为有色人种受歧视,为抗议Rodney G. King手无寸铁情况下被警察残酷暴打、警察却完全被判无罪逍遥法外的事情几乎是完全背道而驰。正常暴动几乎是那些原来就心术不正邪门歪道的人以此为契机非法掠夺邻里的财务,破坏家园;在城市宵禁后暴动迅速平息。影片在堆砌的录像片段中,几乎没有一个受害人交代了结局,这场暴动也像SARS一样,来得汹涌猛烈,去的莫名其妙。老布什打着官腔说了几句不着边际的话,被害人Rodney G. King被政府这边的人请出来要求他的黑人兄弟们收手,回到和谐生活。真是可怜的人啊,自己的冤屈无处伸张,还要替残害他的阵营的人吆喝,而这个可怜的人受教育水平实在有限,他没有实力振臂一呼为自己喊冤,也没有能力在民众前义正词严地要求他们停止暴乱、和平请愿,他几乎连完整的话都说不清楚,就莫名其妙成了这场暴动的导火线和隐身人!
再看美国,法律操纵在12人陪审团和法官手里,要期望得到公正的审判,你的企望这十二个人都是公正的,法庭完全可以通过换一个城市审判,来转变这陪审团人员背景和身份,从而操纵审判的结果。而警察局长的权利远高于市长,这件事尽管洛城市长严厉谴责审判结果,也是完全无力的呻吟。
看这部片子也许对于2019年年尾的香港暴乱有显示参考意义。可以学一下洛城警察的做法嘛!
《1992洛杉矶大暴动》影评(五):1992与今天
1992年洛杉矶暴动,震惊世界。在大家都以为种族问题已经消失的那个世纪,经历的数次种族解放的美国,导火线为1991年3月3日,罗德尼·金与两名乘客在东湾岸高速公路(Eastshore Freeway)]酒后超速。女巡警辛格(Melanie Singer)驱车紧追,金拐进市区一条小路,被警察堵住。在口头警告无效后,孔恩警长(Stacey C. Koon)命令鲍威尔(Laurence Powell)等4位白人刑警制服金。由于金反抗,四位警察未能制服金;在警告无效后,孔恩警长使用高压电警棍,但金连续两次被击倒立即站立起来,并向鲍威尔猛扑过来。鲍威尔使用金属警棍狠击金的头部和身体,另外两名警察用警靴猛踢金。但金拒不服从命令,直到警察打下第56警棍之后,金才求饶。随后警察停止殴打,给金带上手铐,并交救护车送往医院急救。
整个事件被附近的居民乔治·哈勒帝(George Holliday)从他的公寓拍摄下来,但不包括金拒捕和孔恩用高压电警棍试图制服金的画面,共81秒。次日,乔治·哈勒帝将录像带送到洛杉矶的KTLA电视台,电视台将81秒的影片剪辑为68秒并播出,将删减后的影片提供给ABC、NBC、CBS和CNN。CNN总部在播出三周后始知为删减后之影片,副总裁特纳(Ed.Turner)遂命此后CNN播此新闻必须将删减部分补上,但是三大电视网和KTLA依然播放删减后之影片。他们一直在电视上发,一棍一棍像是打在每个人的脸上。该年4月29日当地陪审团宣判四名被控“使用过当武力”的警察无罪释放。
同时在1991年的一个事件中,韩国人和黑人结下了大仇。史称哈林斯事件。
1991年3月,洛杉矶韩国城一家小卖店,15岁的美国黑人少女拉塔莎·哈林斯,没付款就拿了一瓶橙汁要走。51岁的老板娘斗顺子,出来怒斥。谁想这个黑少女,上来就给老板娘三记霸王拳,打翻在地。老板娘也是个狠人,二话不说,从柜台下掏出一把手枪,一枪打中哈林斯的头部,导致小女孩当场身亡。事后的判处结果,斗顺子被判了五年缓刑、400小时社区服务和500美元罚款。在记录片中都有体现这个两个事件导致的后果就是黑人暴动打砸抢了几天 ,有些黑人还把自己的房子烧了。
后续影响就是1994年一名黑人杀害了白人被无罪释放。
这就是《辛普森:美国制造》导演想表达导致的结果,
妮克尔·布朗(Nicole Brown)与其好友罗纳德·高曼(Ronald Goldman)于1994年6月12日在妮克尔·布朗家中被谋杀。辛普森被指控犯下该谋杀罪,而在经过一段充满争议的刑事审判之后,辛普森被无罪开释。
事件经过如下:
1994年6月12日前妻与前妻男友被杀。
1994年6月17日O·J·辛普森与警方飞车追逐。(在道路两旁到处都有黑人给他打气助威)
1994年6月20日O·J·辛普森否认杀人。
1995年1月24日案件开审
1995年10月3日O·J·辛普森被判无罪(黑人的胜利)
在记录片中导演也尝试将这一切连接起来。在我看来这个是正确的,我喜欢这些连结性。当他被判无罪时,黑人便又赢了一次。种族仇恨也变深了。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是oj做的。我喜欢看的大卫·查普尔就经常在脱口秀中黑他。“你一看到他就知道肯定是这黑鬼做的”。
今年又发生了一次由“佛洛伊德之死”引发的骚乱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循环,弗被暴力执法,然后视频广泛传播。2020年5月25日弗洛伊德去世。乔治·弗洛伊德死后第二天的5月26日开始,明尼阿波利斯爆发大规模示威活动。在7月后暴动慢慢慢平息。(虽然他拍过片吸过毒但是不影响他想“我会改变世界”)美国人的种族歧视自古以来源远流长:1834年的种族骚乱、1863年的征兵骚乱(“美国历史上最暴力的骚乱”)、1900年的种族骚乱(被认为是“自1863年征兵骚乱以来最严重的种族冲突”)、1935年和1943年的大规模种族冲突、1964年哈莱姆种族骚乱等。像一个周期一样。每一次暴动就会一次推进种族和解又会好个几年十年。每个政客都会说:“美国历史的重要拐点之一”。 黑人也处于一个恶性循环中:被种族歧视-没学历-没工作-做坏事-导致黑人被社会歧视。
很多人说这个记录片就是新闻材料堆砌而成的,反而我很喜欢这种的记录片。就像军事类的记录片一样,极具写实主义。除去每个电视台的政治倾向(媒体导致现代的政治正确和强行多元化)每次黑人暴动的后续也是一模一样的打砸抢。无论科技和政治如何进步,也改变不了这些循环。谁更像白人,谁被少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