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水浒寻宋》读后感锦集
日期:2020-08-09 23: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水浒寻宋》读后感锦集

  《水浒寻宋》是一本由虞云国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5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浒寻宋》读后感(一):严谨有趣

  在晒书房上看到这本书的推荐,比较符合个人口味,而且虞云国先生也是自己一直关注的作家。于是先想办法试读了一番,感受还是很友好。通过一些生活场景和细节的描写,几乎瞬间就开阔了想象,宋朝市井陡然就展现在眼前。

  个人挺喜欢关于宋朝早市的还原: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往往夜市三更才结束,早市“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而京城各城门都“置鼓于小楼之上”,每天按时报点。一交五更,东京各大寺院就打起了钟,而报晓的头陀则手执铁板,敲打着沿街循门报晓:如果天好,就喊“天色晴明”;天阴,就说“天色阴晦”;下雨则高叫一声“雨”。同时也十分向往我们的城市何时能复原早市的繁荣和热闹。

  另外关于李师师的还原也很值得一读,有别于《水浒》中的李师师,主要以《宣和遗事》《李师师外传》《墨庄漫录》等为参考,去伪存真,沙里淘金。

  《水浒寻宋》读后感(二):书评(外一篇)

  

作者主要征引《宋史》、《东京梦华录》、《梦梁录》、《武林旧事》、《事林广记》,着重从历史学、社会学角度谈水浒读法、地理、游艺、器物、规制、人物等方方面面。名为“水浒寻宋”,其实谈的也不是水浒,而是以水浒为一道门径,寻找文学作品背后那个更加广阔的北宋人文世界。

牵涉的问题大多有趣,诸篇皆可一读。梁山“八百里水泊”是否夸张?“投沙门岛走一遭”怎么回事儿?“一丈青”、“铁扇子”、“菜园子”为何意?“炊饼”、“抄手”、“交椅”为何物?“不幸刺文双颊”究竟该刺什么?梁山好汉的不同结局分别反映了何种观念?在书中都能找到一些答案。

20200524061

附一篇:虞云国炊饼考,或苏州人为什么分不清包子和馒头?

虞云国考证武大郎的炊饼为何物。结合贾公彦注《周礼》和黄庭坚《涪翁杂说》可知,唐人之起胶饼,即宋人之炊饼,皆发酵蒸制,不管有馅儿没馅儿,就是现今所谓蒸馒头。实际上炊饼本叫蒸饼,宫中因避仁宗(赵桢)讳,改称炊饼,传至民间,双名并用。十字坡的人肉馒头,不光夹着人肉,还夹着“小便处的毛”,自然是有馅儿的;实际上民间多以有馅儿者为馒头,以无馅儿者为炊饼,这种结论俱有典故佐证。同时期也有包子的作法,且必定是有馅儿的(“其中皆金珠”)。包子制作精良,因有出身包子厨而专事打理葱丝者,便是宫中也视为美食,可见包子应是炊饼、馒头系列中最尊贵者。(事实上北方部分地区现在仍只管看外形区分包子馒头:有褶的就是包子,无褶的则是馒头。)入明以后,包子不再高不可攀,于是叫法也来了个普遍升级,遂称无馅儿的炊饼为馒头,而称有馅儿的馒头为包子。

  《水浒寻宋》读后感(三):宋朝穿越指南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对于宋朝的印象,最开始或者说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水浒传»。在四大名著中,«水浒传»是最贴近市井生活的一部小说,堪称一部以梁山好汉兴灭聚散为主线的宋代社会风俗史。然而,«水浒传»中提及的人文地理、市井生活、衣食住行,都是真实可信的么?或者说是与宋朝的实际生活相一致么?如果你心中有此疑问,不妨翻开虞老师的这本«水浒寻宋»找一找答案,这本书以«水浒传»出现的社会经济、市肆商业、礼仪习俗、衣食住行、体育娱乐等专有名词为出发点,进行详细的考证和解析,并采用陈寅恪所倡导的诗文互证法,不仅以史料、笔记等作为证据,同时辅以时人大量的诗词进行佐证。

  首先,从«水浒传»中一些地名、物名、习语等进行考证,可以看到«水浒传»起源于宋代文化水平不高的话本艺人,再历经元、明两代进行补充和完善,最终成为今天的样子。其次,«水浒传»中几乎所有的人物事件、社会生活等,均有着宋朝现实生活的深刻印记,“八百里水泊梁山”并非夸大其词,市井生活真的如此繁荣昌盛,宋朝的“足球”甚至比我们现在想象的更加高明和专业……再次,宋朝社会自由、思想解放、文化繁荣,都远远超过了其后的王朝,如上到朝廷下到百姓集体痴迷的蹴鞠,从元朝以后就衰落了;宋朝民间崇尚个性的纹身,在明朝已经是违法的了;宋朝连男人也崇尚带花,之后也不再兴起;宋朝还不普及的“三寸金莲”,明清已经是标配了……然而,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生活中望去,可以看到北宋到了宣和年间,世人对物欲的追求、炫耀,已经达到了巅峰,而君王的奢靡和重用佞臣,朝廷官僚制度的低效,官员的腐败、军队战斗力的低下,已经预示着王朝的盛极而衰的命运。

  虞老师的这本«水浒寻宋»,集知识性、趣味性、学术性于一身,看完收获颇丰,风闻最近因为电视剧的缘故,很多人对宋朝风貌颇为感兴趣,如果你有意穿越回宋朝体验一把生活,这本书绝对是你最佳指导手册。

  《水浒寻宋》读后感(四):水浒版的《东京梦华录》

  01

  一直很喜欢虞老师写的书,尤其是去年看过的《细说宋朝》,语言生动并且史观严谨。

  这本《水浒寻宋》是从《水浒传》的细节处解读水浒,更是沿着水浒的路线,抽丝剥茧的描绘了宋朝的社会文化,人民风俗,俨然一副“水浒版”的《东京梦华录》。

  生动、有趣、史料翔实、还原历史、都是这部书的特色。

  本书共有8个篇章:分为读法篇、地名篇、市肆篇、游艺篇、器物篇、风俗篇、规则篇、人物篇

  02,

  拿一个之前并未怎么关注过的器物举例:在《水浒传》中梁山伯英雄排座次,宋江坐上了第一把交椅。之前我一直觉得所谓的“交椅”是一种江湖术语。但实际上,“交椅”指的是宋江在好汉中的领袖地位,也是指的是落座的生活用具。

  因为,古人的起居方式,在唐宋之前是席地而坐,其坐姿以“跪坐”为主,就是双膝抵地,臀部坐在脚后跟上。

  从东汉末年,胡床从西域传入。《北齐校书图》描述的很清楚,这种胡床的形状很像是今天的轻便折叠凳。

  后来唐玄宗由于经常外出,就把胡床进行了改造,使其有了椅背。到了宋朝,更常把胡床称为交椅,这种交椅虽然仍有折叠式,但有固定靠背的样式逐渐成为时尚。比如开国名将赵普的厅堂上也“有椅子一只,样制古朴”,可以说,在宋初,椅子还是达官贵人才能享受的奢侈品。

  而在《水浒传》中武松血溅鸳鸯楼,“将门神急待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也是反映出宋代的交椅开始趋于普遍性。实际上,在南宋初年,尽管交椅在皇家、官场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士大夫家的女性坐椅子仍会被讥笑,而后逐渐发展到,无论男女都可以坐在椅子上了。

  至于好汉们聚义梁山泊时,交椅还是稀罕物,代表了地位和权力。

  03,

  历史,除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外,这些社会百态,日常生活更是对我们的现在产生了巨大影响。

  安史之乱,已远去。但是椅子,我们还是要天天坐的。

  《水浒寻宋》读后感(五):《水浒传》B站上线了,一起看看武大郎卖的炊饼里是啥馅儿!

  最近,哔哩哔哩矿业公司再传喜讯——上架了四大名著电视连续剧,没错儿!就是你小时候看的那几部!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那令人怀念的味道!敢问诸位看官,你最想重温哪一部?

  想当年,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热播,一曲《好汉歌》也唱遍了大街小巷。“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有没有不自觉地就唱了出来?好汉,来击个掌!

  武大郎在早市上卖的炊饼是实心的还是带馅儿的?

  历史上真有李师师这样一位女子吗?

  宋江同柴进吃酒的东京第一酒馆“樊楼”凭啥吸引顾客?

  吸引燕青与李逵驻足听书的勾栏瓦舍到底有多精彩?

  扈三娘为何绰号“一丈青”?

  宋清的铁扇子又是什么模样?

  ……

  不知道有多少读者在看《水浒传》小说或电视剧时,曾从主线情节中神游,对这些细枝末节产生好奇?

  ■《水浒传》剧照

  宋史名家虞云国教授年少时也有“水浒”情结,在小人书摊看《水浒》看得天昏地暗、如痴如醉;与父亲一起守着一架旧收音机,把评话《水浒》《三国》听得有滋有味,相信不少“水浒”发烧友都有类似的经历。

  在全新奉献的《水浒寻宋》中,虞云国教授利用自己广博的学识,从《水浒传》中的情节和细节入手,旁证博引,揭开小说中的迷雾,讲述了宋朝社会的风俗百态。

  文末有精彩福利哦~~

  武大郎在早市上卖的炊饼

  是实心的还是带馅儿的?

  ■《水浒传》剧照

  《水浒传》中有这样一处情节,武松离开阳谷县赴东京公干前,特地叮嘱胞兄武大郎,“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对于读过《水浒传》的人而言,别的细节可能淡忘,但对于“武大郎卖炊饼”肯定印象深刻。然而问题来了,这种名唤“炊饼”的食物究竟是实心的还是带馅儿的呢?

  据《靖康缃素杂记》记载,在宋代“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的名讳,又被称作炊饼,实际上就是现在的馒头。当时习惯把无馅实心的发酵面食品称为炊饼,而把有馅的叫作馒头,《水浒传》里也把两者做了严格的区分,把武大卖的叫炊饼,而把母夜叉孙二娘在十字坡黑店兜售的唤作“人肉馒头”。

  ■孙二娘,《水浒传》剧照

  宋代馒头已经花色繁多,以馅而论,见诸文献的就有糖肉馒头、假肉馒头、羊肉馒头、笋肉馒头、笋丝馒头、鱼肉馒头、蟹黄馒头、蟹肉馒头、糖馅馒头、辣馅馒头,等等。当时当然也吃包子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形状与内涵,包子比馒头来得更为精致。

  历史上真有李师师这样一位女子吗?

  ■李师师,《水浒传》剧照

  李师师无疑是《水浒传》里的花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家喻户晓的女性角色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跟宋徽宗的一段艳史。一次,宋江几个人到李师师家拜会,没多久宋徽宗来了,李师师说不敢留他们,宋江就走了。

  据《宣和遗事》记载,宣和六年(1124),宋徽宗“册李师叫作李明妃,改金钱巷唤做小御街”,这在《水浒传》中也得到了体现:“宋江喏喏连声,带了三人便行。出得李师师门来,穿出小御街,径投天汉桥来看鳌山。”

  ■李师师与浪子燕青,《水浒传》剧照

  李师师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与宋徽宗也真有过一段风流情,但《水浒》中的李师师基本上是小说家的虚构。

  孟元老在其《东京梦华录》里开列了“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的群芳谱,其中“小唱: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孙三四等,诚其角者”,李师师排名第一。

  然而,在此以前也有不少关于李师师的材料——张先、晏几道和秦观都在词里写到名叫师师的青楼妓女。徽宗即位时年十九,大观末年时二十九岁,这时李师师应是“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年龄;而根据张先等人作品的年代推断,到宣和年间(1119—1125),李师师至少应该年逾五十,比徽宗将近大二十岁。由此可以推断,当时应有相去一辈的两个师师。

  宋代的酒馆包间

  设最低消费吗?

  ■樊楼

  樊楼位于东京(现河南开封)宫城东华门外景明坊,是北宋最豪华的酒楼,也算得上是东京的百年老店,在宋真宗时就名闻遐迩。樊楼有常备的自酿好酒,名叫“眉寿”“和旨”,并开风气之先,在楼上设了不少包厢雅座——当时被称为“小阁子”。对比散座,阁子里的环境更加清幽雅致,消费也自然更高,但为了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不少酒客还是会选择在阁子里吃酒。

  《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宋江等人在元宵佳节赴东京,拜会李师师后,和柴进也来到樊楼,找个阁子坐下,在楼上赏灯饮酒。然而几杯酒刚下肚,就听到隔壁的阁子里有人口出狂言。过去一看,发现竟是史进和穆弘。由此可见,虽然阁子的私密性更强,但当时的隔音效果还是不太理想。

  东京一般酒楼仅上下两层,唯独樊楼,在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改建为东西南北中五座三层的主楼,《水浒传》中宋江喝酒之所在应该还是改建前的老楼。新樊楼各楼之间用飞桥栏连接,从西楼俯瞰下去就是大内。据《水浒传》的蓝本《大宋宣和遗事》说:樊楼“上有御座,徽宗时与师师宴饮于此,士民皆不敢登楼”。

  在优雅的宋代

  听戏叫好可太“村”啦!

  ■瓦舍勾栏 歌乐图

  同样是元宵佳节,李逵和燕青到东京城内游玩,却直奔桑家瓦。来到瓦子前,听到勾栏内锣响,李逵一定要进去,燕青便陪他挤在人群里,听说书艺人讲《三国志》。听到关云长刮骨疗毒却面不改色,李逵忍不住人丛中高声叫好,被燕青嫌弃:“李大哥,你怎地好村!”

  瓦舍是宋代涌现的固定娱乐中心,集商业餐饮与文艺娱乐于一体;勾栏设置于瓦舍中,是固定的演出场所。《水浒传》中所说的桑家瓦,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东京梦华录》记载了有名可案的十座瓦子,桑家瓦子在潘楼街南,附近还有中瓦、里瓦,三瓦并立,共有大小勾栏五十余座。

  ■瓦舍勾栏

  瓦舍勾栏里演出的内容,不仅囊括了当时所有的戏曲、曲艺品种,还有相扑、拳术套路、十八般武艺等武术表演,为大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

  由于大受市民的青睐,瓦舍勾栏在广大城镇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张营业。当时,里巷小儿的父母如被纠缠得紧,就塞给他一点钱,让去听说书,听到刘备失败,就蹙眉头、流眼泪,听到曹操被打败,就手舞足蹈,喜形于色。由此可见李逵的反应并不夸张。

  ■扈三娘,《水浒传》剧照

  此外,扈三娘为何绰号“一丈青”?宋清的铁扇子是什么模样?高俅借以发迹的国球“气毬”是怎么个踢法?

  在虞云国教授看来,《水浒传》堪称是一部以梁山好汉兴灭聚散为主线的宋代社会风俗史,从中可以窥见宋元时期制度衙署、法律宗教、社会经济、市肆商业、科技军事、阶级身份、礼仪习俗、衣食住行、戏曲杂技、体育游戏的雪泥鸿爪。

  东京市井的人情风光,御街、大相国寺、东岳庙与东京第一酒馆樊楼,花荣清风寨的烟火,江州城里的官民众生相,高唐州里统治阶层的内部斗争,以祝家庄为代表的豪绅农庄,大名府的城市风貌,东京城的元夜灯市与李师师的行院风情,泰安州的庙会与集市……

  伴随着情节的推进,小说逐步展开了宋代政治历史与社会风俗的文字长卷,在广度与深度上远胜过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6月17日(周三)晚20:00,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史研究会理事虞云国将在当当网进行直播,同大家分享自己年少时的“水浒”情结,探讨《水浒传》的多种读法及《水浒寻宋》的特点。快来跟随虞云国教授的脚步,深入水浒世界,饱览两宋风华吧!

  在本文留言说说你对《水浒传》和宋朝的看法,我们将随机抽取3名读者,分别赠送《水浒寻宋》虞云国教授亲笔签名本1本!时间截至6月18日18:00。

  在《水浒》里寻访宋朝

  宋史名家虞云国分享会

  时间:6月17日(周三) 20:00—22:00

  嘉宾:虞云国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宋史研究会理事)

  主办:世纪文景、当当

  参与方式:请用当当APP扫描活动海报上二维码预约、观看直播

  水浒寻宋

  虞云国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宋史名家虞云国继通俗讲史畅销书

  《细说宋朝》《南宋行暮》后全新奉献

  深厚学术功底,清新散文笔调

  比史书更生动,比原著小说更严谨

  点击书封即可购买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水浒寻宋》读后感锦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