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争名夺利怎么了?”
文/晏凌羊
那个年代,敢于扬帆远航的,都是勇士。而当时走上这条航海路的,肯定不止能在历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他们几个。
命大(运气好)的人,才能活到最后,再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后人听。
很多人提起欧洲的航海史,总是先提葡萄牙、西班牙,因为哥伦布等人开启了欧洲的大航海时代。
欧洲历史上的维京时代,是北欧海盗(维京人)在欧洲横行霸道、令人闻风丧胆的时代。
北欧纬度比较高,自然资源匮乏,他们只能去海上找生存空间,先是搞贸易,后来觉得贸易来钱慢,就直接搞烧杀抢虐。
欧洲沿海地区的人特别害怕北欧海盗,英吉利半岛的人民更是经常被海盗们按在地下摩擦。
十世纪时,北欧还出现了一个把四分五裂的维京人统一起来的国王哈拉德。这位国王还把基督教引进了维京人的世界,让维京人逐渐从野蛮变文明。
这个国王不爱吃鱼,他特别爱吃蓝莓,几乎每天都要吃蓝莓,他的牙齿也常常被蓝莓染成蓝色,由此人们都叫他“蓝牙”。
我还跟大家介绍过一个冷知识:1998年,易立信公司提出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为了使这种技术“一统天下”,这家公司便以维京国王哈拉德的绰号命名新产品“蓝牙(Bluetooth)”。
值得一提的是,北欧国家女性地位相对比较高,跟他们的文化传统有关。
这个族群中的男人以做海盗为荣。他们驶着船远航,到了目的地就一顿烧杀抢掠,野蛮得很。但是,面对家里的女人,他们又表现得比较尊重。
在维京社会,女人可以自由挑选郎君。出嫁之后,她在娘家的财产,仍然保留在其名下,不会被兄弟们夺走。
也正因为有充足的退路,维京女人随时可以提出离婚。丈夫吼自己两句,离;丈夫嫌弃自己着装不好看,离。
无论男人是否出海,女人都掌管着家里的钥匙(财富的象征)。如果男人把钥匙取走,女人有权提出离婚并且带走家里所有财物。
男人出海后,也不会把所有脏活累活都留给女人。农忙的时候,他们得在家呆着干农活。
维京夫妻离婚时,也没有什么冷静期,两个人跑去族群中德高望重的公证人那里宣个誓就行了。
男人也愿意遵守这套规则,大概是因为长期出海,需要安稳和温暖的大后方生活,也害怕自己喜当爹,自然要对家里的那个女人好一些。
人家也会耍横,但都在外面耍。
现代北欧四国的性别歧视指数极低,瑞典和挪威的女性地位甚至要高于男性,大概也是跟他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文化基因大有联系。
看世界各国崛起的历史,我会觉得:文明的爆发,真的是偶然性很大的一件事情。而驱动一次文明爆发的最大动力,往往源于技术的改良。
比如,北欧海盗横行的维京时代,他们的船只造得非常牛逼,方便风里来、浪里去,进可攻、退可守。
海盗们发现了冰岛、格林兰岛,甚至经由北冰洋到达了加拿大、北美阿拉斯加一带。
但是,这些地方实在是太寒冷了。
海盗们原本也想烧杀抢掠一番来着,不巧遇上当地土著人已经实现了技术革新:人家发明了火器(不是火枪、火炮)。
海盗们光靠斧头、大刀等冷兵器,根本拼不过,接着就灰溜溜退回北欧。
西班牙、葡萄牙开启的大航海时代来临以后,欧洲人在造船、制造战争武器等方面的技术也比从前发达了许多。他们跑去非洲、美洲搞殖民,用原始火枪、冷兵器PK当地土著的石器,外加带过去的瘟疫的助力,一路所向披靡。
骁勇善战的荷兰,不满足于自己就做一个贸易港口,迅速跟进,跟着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脚后跟到处航海、殖民,并快速完成超越,成为新的“海上马车夫”。
拥有那么好地理位置的英国,更是按捺不住了。英吉利海峡帮助它远离了欧洲大陆的纷争,大不列颠岛又是欧洲经大西洋前往美洲的必经之地,英国迅速开始海上殖民之路。
夺来的钱财,肯定要再投到社会生产中去(比如纺织业),赚取更大的利润啊。
英国纺织业向来发达,圈地运动又释放了大量劳动力,纺纱机、蒸汽机相继被发明,蒸汽机后来又运用到了火车等领域,咣当一声,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使得它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进入文明爆发期。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点故步自封,一开始不大习惯使用新技术,后来迅速被德国、美国等新牌资本主义国家超越。
美国当时已经解决了内战问题,专心发展经济,加之新移民的到来给这个国家补充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下来,它就拿下了经济世界第一的成绩。
要不我们怎么说“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呢?
你哪怕在技术上快人哪怕一步,只要风一来,你就能甩开别人很多步。
说到航海,哥伦布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
哥伦布一生向西远航四次,每一次都到达了美洲,可他直到死,也坚信自己到达的是印度。
每一次远航,对哥伦布而言都是一场出生入死的经历。在千里不见陆地的大西洋上,哥伦布靠少报已走过的路程,预防船员因航程过长、离开陆地过远而惊慌。
哥伦布第一次出海,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他也为西班牙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利益。但是哥伦布后两次航海,却没有能带来丰厚的财富。
第三次航行时,他被逮捕,后来被国王和王后释放。再之后,十分欣赏哥伦布的王后去世,葡萄牙人达·伽马途经非洲的好望角到达了真正的印度,哥伦布不再受到王室的重视。
1506年,哥伦布病交迫,与世长辞。
达·伽马开辟了从好望角转去印度的新航线,一趟航程下来,船队人员已经丧生了三分之二以上,船只也损失了一半。
《关于达·伽马航行的笔记》中有这样的描写:
“我们都留在海上,因为常常碰到无风和逆风而无法航行。我们大家生着病,牙床肿的很厉害,以致全部牙齿被包住,因而不能吃东西。脚也肿的很厉害,身上又长了大脓疮。这些脓疮使健壮的人即使没什么别的病,也变得虚弱以致死去。”
达·伽马首航印度的成功,葡萄牙国王授予他贵族头衔达,并赐给他许多的钱财和地产。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句,欧洲大航海时代之所以能兴起的一个重要的额原因是:投资人和探险团队都很遵守契约,给你承诺了什么东西,事后一定会做到,绝不忽悠。这样一来,探险团队也更有动力去做这种高成本、高风险、高回报的事情。
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也很辛苦,他们经过美洲后,在太平洋上漂泊了98天都没有看见陆地。船员又饥又渴,徘徊在死亡的边缘,他们不得不把满仓的老鼠当作食物。老鼠被吃光后,他们便靠咀嚼船帆来充饥。
不过,麦哲伦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航行到菲律宾时,他想在当地搞殖民,被当地人奋起反抗杀死了,是他的部下将船队带回了西班牙。
在世界航海史上,麦哲伦是个根本无法被忽视的存在。
他的一生,也挺有意思的。
麦哲伦出生于葡萄牙的一个贵族家庭。10岁时,被父亲送入葡萄牙的王宫,当了王后的侍从,可是,他觉得宫廷生活实在太无聊了,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并满载而归的消息,冲击着他的心灵,让他也萌生了冒险航海的愿望。
25岁时,麦哲伦按捺不住冒险的欲望,扬帆出海了。这一次,他代表着葡萄牙前往印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并一路向东航行,首次抵达了菲律宾。
他当然也有私心:希望能超越前辈,开辟一条新的香料路线。
不巧的是,他的走私行为被发现了,也因此遭到了惩罚。随后,他跟葡萄牙国王提出他想要实现环球航行,但国王不予支持。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地球怎么可能是圆的呢?印度等等国家在欧洲东部,你一路向西怎么到得了呢?
麦哲伦一气之下,跑到了西班牙。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正进行航海竞赛,麦哲伦这相当于是跳槽了。果然,到了西班牙后,麦哲伦立刻得到了不一样的待遇。当时刚登基不过几年的查理五世亲自接见了他,赐予了他西班牙公民的身份,并亲自祝福了他,让他率领一支有五艘船的船队出海向西航行。
在出航前,查理五世更是承诺了麦哲伦巨大的利益。比如,无论麦哲伦发现了什么,都可以抽成;只要他能活着回西班牙,他下半辈子可以躺着数钱。
就这样,麦哲伦带着虽死不悔的决心,率领环球航行船队一路向西航行……
船队在大西洋中整整航行了70天,才终于到达巴西海岸。那时,南美已逐步进入隆冬季节,于是麦哲伦率船队驶入圣胡利安港(在今阿根廷圣克鲁斯省)准备过冬。
天气寒冻,粮食短缺,船员情绪十分颓丧。船员内部发生叛乱,三个船长联合反对麦哲伦,不服从麦哲伦的指挥。麦哲伦当机立断,杀了叛乱的船长官员。
不久,麦哲伦在圣胡利安港发现了大量的海鸟、鱼类还有淡水,饮食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修整小半年后,冬天结束,船队沿大西洋海岸继续南航。船队神使鬼差发现了一个海峡,后来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经过20多天艰苦迂回的航行,船队走出了麦哲伦海峡,眼前顿时呈现出一片风平浪静、浩瀚无际的“南海”。麦哲伦心情大好,给其命名为“太平洋”。
太平洋比大西洋更加辽阔,船队看不见陆地、遇不到岛屿。在航行的1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没有吃到一点新鲜食物,只有面包干充饥,后来连面包干也吃完了,只能吃点生了虫的面包干碎屑。船舱里的淡水也越来越浅,最后只能喝带有臭味的浑浊黄水。
现代人没有办法体验麦哲伦当时的绝望,因为我们已经明确知道地球是圆的,太平洋也是有边的。可是,麦哲伦当时并不知道,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最终会去向何方,只是凭着一股子冒险精神不断向前、向前、向前……
船队再往西行,来到现今的菲律宾群岛。12年前,麦哲伦首次到达菲律宾时,从马六甲带了一个会说马来语的奴仆过去,到了这里,那位奴仆居然能用马来语和当地人交谈,麦哲伦才恍然大悟:他又来到了菲律宾。
也就是说,从西班牙一路往东走,他能到达菲律宾;一路往西走,他也能到达菲律宾。
“地球是圆的”这个答案,几乎已经呼之欲出了。
1521年,麦哲伦因插手附近小岛首领之间的内讧,被当地岛民砍死。麦哲伦死后,他的同伴们继续航行。等抵达西班牙的时候,麦哲伦船队的人只剩下18人了,而他们出发时有200多人。
从1519年9月到1522年9月,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圆的,证实了美洲与亚洲之间存在着一片比大西洋更辽阔的水域,这为后人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虽然麦哲伦渴望暴富的心愿因为自己的意外身死而落空了,但他环球航行的梦想,还是完成了,并且被历史所铭记。
历史学家劳伦斯·贝格林在他的著作《世界的边缘:麦哲伦惊心动魄的环球航行》中所说的那样:“很明显,麦哲伦于1519年开始的环球航行,永远地改变了世界,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最重要的海上航行!”
到底是什么让麦哲伦这个中年人能鼓起这么大的勇气开启这场充满风险的航行?当然是致富梦想。
那个时代,人类没法确认地球是圆的,不知道往茫茫大海深处走,会走向何方,不知道海的尽头是什么,不知道要航行多久……而且,当时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医疗技术都远不如今天发达。
我顺便也研究了下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
你会发现:郑和的船队一直在南海和印度洋里打转,每次航海都不敢离海岸线过远,有的航线他反复去了好几次。
一个感想:暴利诱惑使人敢于铤而走险(欧洲航海时代,王室给探险家们的承诺是非常诱人的);公费出差去宣扬国威,则只适宜走保险路线。
郑和的船队代表了当时航运、造船、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最高技术,可他还是与伟大转折擦肩而过。
葡萄牙和西班牙当时穷得要死,陆地资源匮乏,只能去开发海洋。在做香料生意的暴利刺激下,一帮不怕死的人开始远航……
而当时的中国,相对来说物质比较丰裕,人们不必要冒死跑到海上去拓展生存资源。
曾经,有这样一道试题——
开辟新航路的著名航海家迪亚士曾这样说道:“(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这句话反映了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是( )
A .
发财致富。
B .
扩展贸易。
C .
传播基督教。
D .
拓展殖民地。
正确答案是:C。
可是,我觉得这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如果题干出的问题是“最大动力”,那就应该选A。
无它,人类是一种特别喜欢美化自己言行的生物。
参加竞聘时,我们都说:我希望能实现自我的价值,能为单位(公司)做更多的贡献。
可是,这句的潜台词其实是:老子其实就是想发财,而在这个破单位(公司)待着,想发财只能靠升职。
迪亚士说的这句话根本不能反映航海家们开辟新航线的动力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人家接受采访(或公开演讲)时,总不能说:老子其实就是想要搞点香料回来卖给你们,老子其实就是为了钱。
只是,这听起来太不高尚、太赤裸裸了。
中国人一直强调淡泊名利,好像追名逐利是一件可耻的一件事情一样。
可是,名利也能推动人类进步。
遥想东汉时期,宦官蔡伦若不是官位亨通,也不会花那么多心思研究造纸术取悦权贵阶层……
冲着名利去,比冲着各种道德优越感去,更能激发人类探索世界的勇气。
名利本无所谓好坏,我们应当鼓励大家追名逐利(注意点节操就行了)。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一点碎碎念念
知道这类文章大家不爱看(能想象得到,相比狗血八卦文,这篇阅读有多低),但还是写了。
今天的碎碎念,还是想写逗号。
我说我想吃饼干,逗号回答:“妈妈,对不起,我把饼干都吃完了。”然后………我活到这把年纪,第一次遇到有人给我画饼。
发了下女儿的照片,好多人点赞、感慨:你女儿颜值好高啊。
我感觉,养个女儿,就像养一盆名贵兰花,你会各种患得患失。
既想藏着,又想端出来给人看。
怕她不开花,又怕她乱开花。
颜值低的话,怕她被嫌弃。
颜值高的话,又怕她被惦记。
太难了啊。
ps:谢谢你的时间,周末愉快!
关注「晏凌羊」
在后台回复关键字“8”
可查看更多有料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点击标题可查看):
民国故事 |傅雷婚内出轨,妻子生死相随
名人故事 | 蔡伦:一个攀龙附凤却被后人敬仰的太监
名人故事 | 原来你是这样风骚的白居易
金庸人物 | 令狐冲:从小喽啰到大腕的蜕变
社会观感 | “我儿是皇帝……”
烟火人生 |我们到底该做怎样的父母?
社会观感 | 把同事杀死,升职机会就是你的了?
情感婚恋 | 最好的夫妻关系都是亲密有间
情感婚恋 | “相亲对象说我恶毒”
情感婚恋 |好婚姻是避风港,坏婚姻是绊脚石
情感婚恋 |动不动就自虐、自罚、自残、自杀的人,也是控制狂
女性觉醒 | 姑娘只会剩在城市……女性觉醒 | 男人的羊毛是那么好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