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占领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带来各种便利。这是趋势,是孕育时代的产物,在带给我们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弊端。
80、90后的童年正在消失
孩子们的童年不再是跳皮筋、扔沙包了,他们的课外时间早已被某音、某手等各类短视频给霸占了。
他们不再爱学习了,尽管本来就没有多少人喜欢枯燥的课本,但他们学习短视频里的新鲜事却是飞快。
他们变得不再爱出去玩了,而是整天抱着手机,呼朋唤友,在峡谷与海岛上快乐的飞驰,沉寂在游戏的天地中无法自拔。
他们变得不太喜欢与人交流了,而是整天抱着手机,发着属于自己独有的表情包与新学到网络语言,在自己的社交圈子里做着另类的交流。
于是家长们纷纷抱怨这些软件与游戏,让孩子无心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一度成为大人眼里的熊孩子,学着短视频里的段子,做着不应该是这个年龄段事。
真的是互联网的错?
80年代家长说孩子学习不好,怪动画片,90年代家长说孩子学习不好,怪游戏机,如今这一批80、90年代的孩子都长大了,为人父母了,面对孩子学习上的失利,他们又怪起了整个互联网下的产物。
说实话,真的是网络的错么?
忙于工作,赚钱养家,这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你与孩子的沟通少了,陪伴少了,距离也就更远了。
孤独的大人们都在网络上寻求安慰,小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借助网络需要“同命人”?
如果现实中得不到的,而网络世界却能轻易的得到,而这一切又出现在一个没有生活压力,不用为每天柴米油盐而担忧的孩子身上,会怎么样?
我想他很快就会沉寂在自我的世界中无法自拔
那么网络就真的没有错了么?
不,网络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利用网络的“人”
互联网开发目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服务于人类,然而某些人在这其中却将找到了赚取“暴利”的捷径。
在消费观念上,可能有些人会说“女人的钱最好赚”,然而笔者却认为现在“孩子的钱才是更好赚的”。最初的一点便是他们没有压力,因为钱不需要自己去劳作换来,只需要张口就是了。
穷自己,不能穷孩子,穷孩子,不能穷教育
“学校说要买学习资料多少多少钱”、“补课需要多少多少钱”、“捐助某某同学需要多少多少钱”........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想必很多人都说过。最初这本是某些学校或者老师圈钱的借口,现如今却成了孩子们获取额外金钱的理由,最后这一笔钱可能最终流向的是某个游戏账号,或者某个直播平台。
“充钱你就能赢”,“小哥哥给我刷个礼物呗,么么哒”
近年来时常有报道称,某某孩子玩游戏充了家里的救命钱,某某学生打赏主播十几万礼物.......在某些不良游戏或者主播的引导下,以及孩子们互相攀比的心态,让所谓的血汗钱,成为了孩子们“豪投千金只为红颜一笑的巅峰时刻”
躲过了网络游戏,却躲不过父母营销
针对孩子的游戏与网络环境固然可恶,但是如果这个弊端针对的是父母呢?
笔者前几天看过一个视频,里面讲述了一家做硬件的厂商,从做游戏机发家,后来被家长抵触之后,改了个名字加个键盘和学习卡带摇身一变成为了家长放心的“学习机”。
信息时代后这家厂商又推出了学习点读机,社交软件兴起后对方又针对孩子的社交圈推出了电话手表。打着关爱孩子学习以及身心健康的旗号,让父母为孩子买单。
就像某些网戒中心一样,帮孩子戒“网瘾”,还给父母一个“健康”的孩子
网络真的是瘾么?
我想是有瘾,有句话说的好:“现实中我唯唯诺诺,网络中我重拳出击"!
是啊,那里曾是他们在现实中无法找寻到的”理想岛“,这里充满着人世间的七情六欲,悲欢离合,在这里你可以畅所欲言。这里不再是那个孤零零的房间,这里是色彩斑斓的世界。
这里既是大人们的故乡,也是孩子们的现实......
试问,你会去戒掉一个这样的世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