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暑节气,它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排行第十二,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说起小暑和大暑,很多人搞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甚至搞不清谁先谁后。
单单从夏季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更爱跟孩子讲,大暑是一个“优雅”的节气。为什么这样说呢?别急,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聊聊大暑节气的那些事。
欢迎大家把这些节气故事讲给孩子听,这样,以后一听到“大暑”,就不会只知道“大薯条”啦!
01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暑”这个字,在古代有两重意思。
第一重意思是:热。想象一下,这个暑字拆开,不就是一个日、一个者吗?无论这个者指的是人、动物还是植物,都要被大大“日”照射着,能不热吗~
第二重意思是:闷。《说文解字》中说过,热给人的感觉是燥,但暑的话,就是热上加湿。东汉的训诂学家刘熙曾这样描述暑:暑时,大地如煮开之水,人热如煮物,上炙下蒸,犹如夹在其中。
每年的大暑节气也在“三伏天”的中伏前后,不能说大暑这一天一定是全年气温最高的,但给人的体感是最热、最闷的。
02
为什么大暑前后感觉“湿气”重?
大暑前后的天气是最磨人的。人们容易产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些人的脸上会长季节性的痤疮等,感觉周身不清爽。
这是因为,亚洲独有的季风气候产生“湿热交蒸”特点,这一特点在大暑前后达到了极致。由于降水频繁、湿度大,也导致恶劣天气发生频繁,比如现在南方的洪涝灾害。
03
大暑至,万物荣华
因为大暑这么热,所以很多人都讨厌这个节气,也懒得去了解节气背后的文化。
然而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来讲,二十四节气各有特点,大暑也常常被文人用作引喻,甚至还有人为大暑做过诗赋等。
人是不喜欢热的,但绝大多数作物、植物都喜欢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来滋养,大暑越闷热,作物长得越欢腾,人们就会在不久的秋天有所丰收。
不要说古代,以前空调还没有在中国普及前,长辈看到热到烦躁的孩子,总会说:心静自然凉。
大暑对于人们来讲是“蒸煮”、是酷热难耐,但也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平衡。
中国人崇尚勤劳,认为过度追求安逸是人性的弱点,会后患无穷。所以古人倡导“顺其自然”,无论你喜欢、不喜欢,自然万物有其存在的道理。
顺四时,适寒暑,想想暑天虽热却还有累累丰收等着人们,马上秋天就可以贴秋膘了。这么想想是不是就没那么有怨气了?
04
每个节气都有三候,大暑的三候分别是:
腐草为萤
土润溽暑
大雨时行
腐草为萤,是中国古人对大自然的一个美丽的误会。
萤,就是萤火虫。由于萤火虫喜欢把卵产在枯草上,所以在大暑前后虫卵孵化的季节,古人看到无数的“萤火”从枯草堆中升起,还以为那是枯草的“灵魂”升天了。
草是大自然中最常见、最平凡的小生命,古人能想到一岁一枯荣、通过化草为萤的方式进行轮回,也算得上是一种中国式的古典主义浪漫了。
土润溽(ru)暑,这个“溽”字的意思就是湿。由于大暑前后降水频发,空气中的湿度很大,所以土壤是被滋润的状态,空气中弥漫着湿热的感觉。
大雨时行,就很好理解了。这个时节无论南方北方,都纷纷进入了雨季,像长江沿岸地区往往会因为迎风坡等地理因素影响,造成局地暴雨、大暴雨,甚至形成洪涝或者决堤。
05
大暑节气的民间习俗
1、送船
在江浙沿海一带,大暑这一天有“送船”的习俗。因为以前沿海地区的人都是靠海吃海,很快就要进入秋天的捕鱼季节,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和祈福活动,将一艘象征着满载而归的“大船”送出渔港,让其缓缓驶向大海。
2、吃冰荔枝
在广西、福建一带,还有吃荔枝的习惯。一是因为这个季节荔枝正盛,二是因为荔枝香甜多汁,能解口渴。在以前没有冰箱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从自家的井中打上来冰冷的井水,用井水来浸泡荔枝,吃冰荔枝解暑。
3、饮伏茶、吃仙草
很多地方都有喝伏茶的习惯,各地配方不大相同,但基本上是用金银花、甘草等常见的清热解火的中草药熬制而成。古代,很多村庄都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点伏茶,便于来往的路人饮用解渴。
广东一带,则有吃烧仙草的习俗,现在北方人也很爱吃。仙草其实就是一种草本植物的俗称,用水熬煮后再晾凉,就会凝固成像凉粉果冻一样的东西,加上蜂蜜、果汁或者炼乳等蘸料,口感香甜清凉,而且清火。
4、暑月游船
北方很多地区,在小暑到大暑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都会有外出游船的习俗。这是因为这段时间正好可以欣赏荷花由开到盛、再变成莲蓬等景象。同时,湖面也会比陆地上要凉爽许多,所以许多人会外出划船纳凉。
06
夏季的优雅离别
大暑的酷热,致使很多人很讨厌这个节气。
但是,这个节气的优雅,很难被世人发现。古代人信奉《周易》,不单单是我们理解的所谓“风水”,更包含自然迭换的哲理。
在十二辟卦中,大暑节气为“遁卦”,遁本身是退让、退场的意思。生如夏花般灿烂光景,也会在大暑这一天开始悄然退场。
就像各地的降雨一样,大暑在用自己的方式给炙烤了几个月的大地慢慢降温,把秋天给引出来,这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荷花的凋零,麦浪的成熟,万物生长轮回。这就像是人在一生中,必定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验。这是大自然带给人们的思考,也是值得让孩子去观察、思考的景象。
大暑也和中国人信奉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暑气到达顶点,便会阳渐衰,阴渐强,物极必衰。做人也须像“大暑”一样,自律,自持,谦逊,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凡事不咄咄逼人。
了解了这样的大暑之后,是否觉得它是个很优雅的节气呢?
最后给大家送上一句小诗,大暑之后天气炎热,大家要多喝水,少生气,平和心态过苦夏,秋高气爽的日子很快就会来了。
《大暑六月中》
唐•元稹
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
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瓜果邀儒客,菰蒲长墨池。
绦纱浑卷上,经史待风吹。
家长大学 官方微信
每日为你推送贴心的育儿内容
微信号:ParentsAcademy
长按识别关注我们 →
身为家长,大有所学
喜欢就点一下“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