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精选
日期:2022-03-28 03:01: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精选

  《美国对外政策》是一本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著作,49.00元出版的2011-1图书,本书定价:351,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国对外政策》精选点评:

  ●很清晰,翻译也不错

  ●各种方面写的相当详细,可以说既是非常好的介绍性的入门读本,也在不少问题上有深入的见解。

  ●作为法语学者写的书,还是不错的。虽然是教科书,但学术水平不低。

  ●在实践中,滋生效率低下和繁文缛节的三权分立原则却保证了对每次行动都深思熟虑。

  ●作者功力很深,条理清楚,补充了思想、制度、机构方面大量的演变历史,既适合初入本领域的读者,对专业研究者也会有新的启发

  ●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外交政策受到总统、行政机构、国会和社会团体等多方面影响而成。不同思想、党派、族裔、利益相互博弈。此书讨论的内容截止到2008年小布什离任,是一本学术型著作,翻译不错。

  《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一):美国的政策有学问

  《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二):美国有两个总统

  美国有两个总统,但他们是一个人。因为,每一任美国总统事实上都充当着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一个对内,一个对外。

  对内,美国总统权力经常被限制,很难为所欲为;对外,他却大权独揽,基于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巨大影响力,他几乎是一位“帝王总统”——他有权使用武力,和其他国家签订条约,他可以绕开议会,独自做出决定,甚至无需“礼貌性”地将结果告诉后者。

  作为局外人,我们会感到困惑:为什么美国外交政策经常会有如此巨大的波动,几乎没有长期的外交策略,他们的承诺经常充满变数。本书通过条分缕析的研究,为我们展示了事实的真相。

  在外交领域中,客观上存在着民主失效的问题。美国宪法对总统对外权力有明确的约定,希望将权力集中到国会,但国会的低效率、争论与缺乏决断,使之难以快速反应。因此,在立宪时,设计者们希望建立一套总统与国会博弈的机制,来实现权力的均衡。然而,博弈的结果却是,那些权力的模糊地带逐步被总统收到名下,结果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

  根据法律,只有国会才有权对外签约,但总统有权和其他国家签订工作协定,这同样具有法律效力,美国15000多件对外合约中,超过13500是工作协定。法律规定,只有国会授权,美国才能对外宣战,但面对紧急事态,总统有权动用武力,于是,不宣而战成了常态,历史上美国只有五次对外宣战,其他都以“维和”、“反恐”等名义展开。此外,在外交事务中,总统享有比国会多得多的资源,当战争发生时,美国总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94%的上镜时间给了他,国会只有可怜的6%。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会明白,所谓“阴谋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总统总在更换,每一任都是从头开始,这是一个影响内政、展示形象的过程,如果变化不那么大,他就会给选民以死气沉沉、缺乏创新的印象。

  然而,过多变化也有负面作用,政策缺乏延续性,则降低了政策的效率。本书是一本严谨的分析之作,试图展现美国外交方式与欧洲的差异,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颇有启迪。

  《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三):认识美国对外政策的根基

  文/落潇

  《美国对外政策》也是一本社科作品,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更深的了解美国的利益个体,比如总统,也许我们知道尼克松的访华,也许我们知道小布什发起的伊拉克战争,也许我们知道奥巴马向我们中国借债,然而每一次美国对外采取的动作,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再比如,希拉里曾经做过国务卿,那么国务卿的职位到底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们模棱两可,从希拉里的世界游说,我们也许能猜出两分;再比如我们了解美国的民主之后,为什么总统竟然可以独自发动战争,是国会的软弱,还是总统的强势,我们甚至感觉民主很精彩,可是带来的战争很无奈。

  在《美国对外政策》中,也可以了解到,美国对外政策的形式千变万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内部利益的驱使和权力的分配。20世纪初的美国,还在孤立主义中寻找乐土,寻求自身的发展;而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让美国经济、军事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强国,美苏争霸,更是让美国的对外政策不断的发展变化;冷战结束的美国,显得有点不知所措,用对待德国的方法,来同化俄罗斯,却没能让对外干预的政策带来很好的效果;刚刚改变对外政策的美国,遇到了911的袭击,使得美国重新开始寻求对外政策,打击恐怖主义,发展多边利益。

  虽然美国对外政策是各方利益妥协的结果,但无论对外政策怎么改变,它都有一个罗盘位于圆心,那就是宪法,这是美国老祖宗给后代,给尼克松,给小布什,给肯尼迪,给奥巴马留下的最大的宝贝,让这些美国的精英们不断改变政策,不断发展新事物的同时,也永远走在民主的道路上。

  落潇 2011-4-18 晚

  《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四):试论世界警察的巡逻方式

  试论世界警察的巡逻方式

  评《美国对外政策》

  说美国是世界警察,主要是因为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用一种霸道的口气对别国的内政问题指指点点(比如说对中国的民主,对朝鲜的核问题);当然,很少的时候是在指点,用他们的话叫做“输出民主”或者“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更有甚者,还会出兵占领(比如说阿富汗、伊拉克),或者进行空中轰炸(比如说最近的利比亚)。这个超级大国俨然成为了国际社会的警察,在各国之间游荡、巡逻,看不顺眼的就要上去说两句,或者做点什么,不管人家愿意不愿意。这本《美国对外政策》说的就是这个警察的巡逻方式,以及背后的利益博弈、民主程序和最终产生的结果,就好像告诉我们了巡逻的起因、过程和即将(可能)造成的结果。

  第146页正文最后一行有误:“正式性”应为“形式性”。

  2011-3-22

  《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五):相互制约中发展,相互发展中制衡

  在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美国政府框架中,任何一项联邦权力都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分支。如果宪法的模糊性可以让总统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同样,国会也能够设法找到自圆其说的根据[。

  1787年联邦宪法制定时,美国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把由13个独立邦组成的松散邦联(confederation)改造成统一的联邦(federalism),最担心的问题则是如何限制和制约在各州之间、甚至之上建立的联邦政府。加上美国制宪先贤一向深恶痛绝欧洲尔虞我诈的外交,更无法预见到有一天,年轻的共和国会成长为世界强国,因此,对外事务实在不是他们优先考虑的问题,宪法中连“对外事务”这一核心字眼都没有。

  美国宪法赋予总统的所有权力中,无论是从文字上(规定总统权力的宪法第二条,其篇幅仅为规定国会权力的第一条的1/3)、结构上(总统权在国会权之后)还是意图上(让总统作为国会立法的执行机构)看,比起国会的相关权力来,总统的对外事务权相对微弱。但历史的发展不但扩充了总统对外事务的原有权限,而且还赋予总统新的权力。国会有权宣战,这没有问题,但美国立国两百余年,对外用兵一百余次,经国会宣战的迄今只有5次;国会有权招募军队、维持军备,但总统作为总司令,其权力基本上也函盖这些内容。当两者对于各自宪法权力的理解和解释发生冲突时,唯一的办法就是诉诸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 春秋国会与总统之间的权力关系也不是简单的此消彼涨,“即使历史授予了总统以巨大权力,这也不一定就会削弱国会的权力”,因为“历史所授予总统的似乎只是某些共有权力”。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美国对外政策读后感精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