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史上最“毒”单亲妈妈:借钱都要给孩子买毒奶粉!
日期:2022-04-11 03:00:50 作者:伊姐 来源:伊视界 阅读:

史上最“毒”单亲妈妈:借钱都要给孩子买毒奶粉!

  当张伟第一眼见到这个婴儿时,他已经全身浮肿,有些地方更是水肿到透明。

  孩子的母亲哭着告诉张伟,孩子已经3天没排尿了。

  经过b超等一系列检查,钟涛被确诊患上了肾结石。

  张伟从医二十多年,还从来没见到过年纪这么小的肾结石患者!

  10个月的钟涛来自甘肃岷县。

  随后的三天,张伟又接到了同样来自岷县的多名患儿,他们都和钟涛有一样的症状,随后都被确诊患上了肾结石。

  这引起了张伟作为一名医生的警觉,经过一遍遍的询问,在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下,

  他注意到一个细节:奶粉,这些孩子无一例外都喝着同一个品牌——三鹿奶粉。

  事关重大,张伟立即把这件事上报给了院长。

  “甘肃岷县婴幼儿集体患肾结石”的事件,仿佛一颗火星,随着层层上报,形成了燎原之势。

  先是点燃了之前持续两年“奶粉不合格”的质疑之声,烧出了“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的真面目,最终引爆了公众对“奶粉造假”的愤怒!

  其实,早在2004年,就有儿童因为喝了三鹿奶粉,出现了“大头娃娃”的症状。

  但由于各种原因,加上相关部门的包庇,三鹿奶粉并未被追查。

  反而还获得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中国乳业界第一家获国家科技大奖的企业。

  更为讽刺的是,当甘肃钟涛因为喝了三鹿,生命垂危之际,

  远在3000公里外的北京,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正在举行一场新闻发布会,在这场发布会上,宣布了三鹿成为中国航天乳饮料指定的唯一生产企业。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9月11日,《东方早报》顶住巨大压力,首次发表调查文章《甘肃14婴儿同患肾病,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直接点名三鹿奶粉有问题!

  同一天,相关的受害儿童真实数据被爆出:光是在甘肃,就有59例婴儿患上了泌尿结石,其中1个幼儿因此死亡。

  在舆论和铁铮铮的事实下,三鹿集团终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在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约700吨奶粉中,都添加了三聚氰胺。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700吨只是冰山一角!

  截至9月10日,三鹿集团封存问题奶粉2176吨,收回奶粉8210吨。

  6天后,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三鹿、伊利、蒙牛、雅士利等22家奶粉中均检查出了三聚氰胺。

  其中,三鹿的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最高。

  之后,该事件中的相关人员,有人被撤职,有人锒铛入狱,有人远走他乡;三鹿集团也在2009年2月宣告破产。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有罪的人得到了“惩罚”,黑暗也走向了光明,应该是到了该告一段落的时候了。

  可是,这个句号,真的能这么轻易就能画上吗?

  那些喝了“三聚氰胺奶粉”的孩子们,会因为三鹿总经理进监狱了,就能再次拥有一个完好无损的肾吗?

  任辰的父母直到儿子长到3岁,才知道自己给儿子喝的奶粉是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虽然第一时间就将儿子送进了医院,可还是太晚了。

  2018年,即使距离“三聚氰胺”已经过去10年了,13岁的任辰依旧需要每天吃药来控制体内的钾含量;

  每周三次去长沙做肾透析,平时在饮食上更是要严格控制,少盐,少喝水,避免一切剧烈运动。

  医生告诉任辰和其他有类似症状的孩子,“三聚氰胺”导致的结石会伴随他们一生,之后还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并发症:膝盖疼痛,哮喘,心脏病……

  而这样的病症,就像定时炸弹一样,安放在任辰们的身上,也会一秒就揪起任辰父母们的心。

  除此之外,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治疗费用也早已经掏空了这些家庭。

  更可怕的还有,三聚氰胺的伤害程度、后续影响至今不详。

  这种朦胧、混沌的未来,不仅毁了孩子们一生,也连带着他们身后的家庭,在这样的“迷雾”中举步维艰。

  2018年,时隔“三聚氰胺”事件过去10周年,任辰一家在某医院的透析室里接受了采访。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问他还有什么想说的,他把头转向身旁的母亲,问:

  “你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受苦?”

  类似的疑问,两年后,再次上演。

  2020年4月,湖南郴州永兴县,陆续有多名家长举报,当地一母婴店将一款蛋白固体饮料冒充奶粉,销售给牛奶过敏儿童。

  有孩子在持续喝了该奶粉一段时间后,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现象,更严重的还出现了生长停滞!

  有家长反映,喝了这款奶粉,孩子喉咙一直是沙哑的。

  还有喝了这款奶粉的孩子,颅骨突出,明显不同于正常小孩。

  更甚者,还有小孩在病床上不受控制的自己打自己脑袋。

  而这款名叫“倍氨敏”的乳品饮料,都是家长们在店员的大力推荐下购买的。

  在明知“倍氨敏”只是固体饮料的情况下,这些店员却睁着眼睛说瞎话:固体饮料只是牛奶的另外一个简称。

  当家长一再强调自己孩子对牛奶过敏,只能喝氨基酸奶粉时,这些店员却脸不红心不跳的保证,倍氨敏,就是医生说的氨基酸奶粉!

  甚至有家长发现不对劲,准备停用时,还遭到了爱婴坊母婴店导购员的劝阻,

  出现这些症状,是给孩子喝的量不够,要加大服用量。

  在家长的叙述中,有一幕尤其令我辛酸。

  一位单亲妈妈,抱着自己的孩子在镜头前哭诉着:你知道我这两年是怎么过来的?!

  我每个月工资只有2千块出头,而一罐400g倍氨敏要300多块。就是他们的一再保证和推销,我给我小孩从一个月6罐增加到了8罐!

  就为了给他买这个奶粉,这两年,我一天打两份工,天天晚上10点下班,还向身边朋友借了钱,就想着他能健康,我辛苦点也值了!

  结果现在,我拼死拼活挣得钱,却是给她买了毒药!

  本来只想治奶粉过敏的,结果病没治好,命差点丢了!

  随着各路媒体的报道,网络舆论的发酵,郴州市场监管局终于对该母婴店和“倍氨敏”厂家进行了调查。

  6月5日,发布了处罚结果:涉事产品“倍氨敏”未发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

  但涉事的“爱婴坊”母婴店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的事实,应停止营业,并罚款200万元。

  可是,区区200万,就能平息一切了吗?

  200万,就能还给孩子一个好身体了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不妨想得更深一些,若没有相关负责人的默许和批准,“爱婴坊”在之前是怎能一直被允许虚假宣传“倍氨敏”的呢?

  若没有背后巨大的提成刺激,店员为什么宁愿冒着违法的风险,都要推荐“倍氨敏”这款固体饮料呢?

  所以,背后的相关人员就能这样随着事件热度的“退潮”,随之神隐了吗?

  不得不感叹,“倍氨敏”事件的引爆和发展和12年前的“三鹿奶粉”保持了99%的相似性,就连对相关人员的处罚,都紧随“三鹿”步伐。

  只是,“三鹿奶粉”事件的结局,是比神隐更恶劣的“顺利转型”。

  风波过后,当初引咎辞职的原国家质检局局长李长江,于2009年12就任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专职副组长,未收影响;

  被撤职的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司长王步步,被发现于2014年4月1日作为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副司长出席会议,未收影响;

  被降级的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王智才,2015年6月升任农业部总畜牧师,高升;

  被记大过的农业部总经济师张玉香,继续担任总经济师至2011年6月,后升任农业部党组成员和妇工委主任,高升;

  被记过处分的食品安全协调司司长孙咸泽,先是升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主任(正局级)、党委书记,接着升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高升;

  这只是冰山一角,背后还有更多的“相关人员”,升官,发财,日子越来越红火……

  微博网友 @一钩银 说,“首先要诚实,其次要正直,最后要永不相忘。”

  和李长江,王智才们的升迁之路一对比,何其讽刺!

  所以,当他们的“失职”“记过”随风消逝时,我们更要记住:

  记住任辰一周三次的透析,他的“妈妈,你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受苦”的绝望;

  要记住10个月大的钟涛因为无法排尿,肿到透明的小腿;

  要记住那个在镜头前哭泣的单亲妈妈,为了孩子,一天打两份工,每天只睡5小时;

  要记住因为喝了“三聚氰胺奶粉”因此丧命和需要终身治疗的儿童们;

  更要记住造成这一切人间悲剧的凶手!

  记住,

  不是让我们无限发酵仇恨的情绪。

  记住,

  是让我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多一份警觉和小心;

  是把这份记忆转化为前进路上的背囊,让今后迈出的每一步,都更有力量,更加踏实!

  永不相忘,

  才是对所有受害者最大的尊重。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侵删。)

  人们总说,互联网没有记忆。

  可人脑不是冰冷的算法和机器,

  我们不会因为热度的退潮,

  就忘记被“毒奶粉”毁掉人生的孩子们!

  我们要永远记住,

  记住那些孩子们所受的苦难,

  记住那些绝望的家庭。

  记住绝不允许再次出现“毒奶粉”!

  支持“毒奶粉”相关人员应该判罚入狱的,

  就点亮右下角的“在看”吧,

  让伊姐看到你们的态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史上最“毒”单亲妈妈:借钱都要给孩子买毒奶粉!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