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学会独处》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书是《当你学会独处》,这是慈怀为你读的第八百六十九本书,在这里,我们将为您提供10分钟的简版内容。想要查阅每天一本书的详解版,点击文首图片,进入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收听,让你更好更完整地把握书中精华。
说起独处,很多人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一幅形只影单的画面。以为,这种状态,就叫做独处。
其实,独处与孤独无关,与内心的丰盈有关,独处是看不见的交流,是一场自我的对话。
周国平擅长从心灵入手,将哲学理念用最平常的话语表达出来。从而引起人们的反思和共鸣,他的作品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
在《当你学会独处》一书中,周国平从“自我”、“命运”、“灵魂”、“读书”、“性格”、“反思”六个方面,将哲理简单的融入平常生活中,倡导我们与自已做一场深层次的交流,体会独处带来的种种好处。
下面就让我们翻开这本书,来学习如何独处。
有些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来活,从不独立思考,根本不是为自己而活。没有自我的人,就像盲目航行的船,无论怎么走,也到达不了目的地。
作者曾经问过一个五岁的小男孩,他可以把人变成苍蝇,问小男孩愿不愿意变成一只苍蝇。小男孩问,还能再变回来吗?作者说,再也不能变回人了。小男孩听了,坚决不让他变了。
说到底,人最关心的,还是他自己,世上最关心他的也只有他自己。
人生在世,会做出许多选择和决定,也会遭到很多疑惑、挫折和困难。这时,就需要力量的支持。
在一切力量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内在的力量,也就是觉醒。
作者认为,人生有三个基本的觉醒:生命的觉醒、自我的觉醒、灵魂的觉醒。
生命的觉醒就是透过外在的一些社会现象去发现自己的自然生命,学会倾听它的声音,满足它的需要。
自我的觉醒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态度上做自己的主人,有明确的三观和方向。二是在事业选择中,做喜欢做的事,并且全心全意投入其中。
有没有方法,让我们的人生具有更高的价值和意义呢?作者说,唯有超越“小我”,把它和某种意义上的“大我”连通,才算是灵魂的觉醒。
灵魂的觉醒就是要摆脱肉身的限制,超越小我,让我们身上的那个精神性的自我觉醒。比如说,看谈祸福无常,不生得失计较之心。
一个人发现了更高的自我,做真实的自己,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了吗?不尽然,生命是我们的,却半点不由人来掌握。
人们总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将所有的事情做完,尽善尽美。如果遭遇归零或无法继续,便会产生无力感。
其实,人生哪有十全十美。不要老想着把事情都做好做完,有爱做的事情要做,总是做着爱做的事,就够了。
所以,人应该具备勇于从零开始和坦然于未完成的觉悟。
不管是从零开始,还是未完成,最重要的是与灵魂同在。也就是说,全心全意参与到某件事情或者是生活当中去。
养成过内心生活的习惯,留点时间给自己,和自己的灵魂在一起。
多读书,读好书。注重德育,保持神圣的好奇心,才能丰富自己的灵魂。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读好书能让我们的灵魂更丰盈
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拥有的财富,这是独处的快乐。如果这波财富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
学会独处,常与自己对话,能够承受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恩赐。学会读书,在精神上立于不败之地。这样,便也是称得上做命运的主人了。
读书,读什么书,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他的精神素质。
作者将书籍简单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外表是书,实际毫无价值,完全不用读的书。第二类是一般专业书籍,读了也许有好处,不读也没什么损失。第三类是必读书籍,可以给人的精神带来成长,持续得到力量源泉。
通过读书也能获得两种收获,一是知道了自己原来没有当然也不知道的东西,这种东西,叫做知识。二是通过读书,发现了自己原来已经有了但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叫做智慧。
书籍为人提供了精神养料,供人在精神的世界里畅游,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有些人认为,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吃喝劳作,和动物没什么区别。还有些人认为,活着有一种神性的不朽的东西,可神又不存在。人们便陷入了 “活着只是为了活着”的反复中。
生命太过短暂,在有生之年,便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人们就去消费,以为消费就是享受,是活着的根据和意义。享受时心灵必定要全情参与其中,否则,花再多的钱也只能算做消费。
为了获得消费上的满足,人们又去争夺财富。财富今天在你那里,明天在他那里,既不稳定也不忠诚。
生命中那些专属的财富,就是做人。做人失败,人生总体上就失败了。
隔一段时间,我们应该清理一下自己的空间。
每个人都拥有很多的东西,在清理房间时,样样都觉得有用,舍不得扔掉。可如果要搬到很小的屋子去住,我们才会发现,占据空间最大的东西基本上都是无用的。
大多数人觉得工作不令人快乐,那是因为他将工作做为谋生手段;如果他视工作为心智能力和生命的价值体现,工作必然是快乐的。
简单生活、丰富内心、摆脱日常生活的惰性、才能快乐工作。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简单生活,莫忘初心,
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梭罗曾经说过“自己的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就越显得简单,寂寞将不成其为寂寞,贫困将不成其为贫困,软弱将不成其为软弱。”
积极的做法不是抵御世间的诱惑,而是唤醒、发展和满足高级欲望,返璞归真,简单生活。
人类的生命和精神均离不开土地,正因为大地的宽厚和包容,才让人们有了追求真理的兴趣和信心。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忘记了生命之源,连同精神一起都忘记了。
有位作家带着孩子们去看海,心急的孩子们对月亮和海毫无兴趣。他们惦记着要早点回家,不能耽误了想看的电视。
现代文明,带来的后果,就是大自然离我们越来越远。电子产品,取代了人们之间的相处模式和对世界探索的好奇心。
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却失去了对大自然的好奇与探索。
如果一代代地远离大自然,很快会变得无知和麻木,人类的精神世界便随着知识的消亡而逐渐退化。电视机前长大的年轻人,肯定读不进去荷马和莎士比亚的作品。
我们培养孩子的初衷,一定是让他能够在社会上独立生存。
有眼光的父母在对孩子的安全保持谨慎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刚毅性格,让他们有机会和能力面对社会环境的挑战。如果一味地呵护,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和远离自然忘记根本没有任何区别。
对此,作者给出了两条建议。
第一、要怀有敬畏之心。
人可以没有信仰,但一定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不能为所欲为。这样可以让你更从容地面对社会的各种诱惑。
第二、要拥有理想。
比如说,我的理想是做一名老师。通过做老师,来实现我个人的愿望和人生价值。人们一旦拥有理想,便会为之努力奋斗。有理想的人越多,生活会越安宁。
一个城市,无论再怎样繁华,都不能丢掉最初的样貌。一个人,无论再怎样成功,都不能忘记根本。
城市一旦失去记忆,我们都成了无家可归的外乡人。人一旦失去记忆,最重要的东西都会失去。
点击图片收听更多好书解读
以上就是本书的精华内容。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一个旋生旋灭的偶然存在,从无中来,又要回到无中去,没有任何人任何事情能够改变我们的这个命运。
世界是孤独的,人也是孤独的。我们只是天地间孤独的一个过客,终其一生,都在孤独中不停找寻自我,探究自我。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上,要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独处,便是其中之一。
独处是一种状态,一种心境,一种超然物外的淡然。而在独处中,做真实的自我、拥有自由的灵魂、勇敢面对命运、保持简单朴素的心、保持初心,显然非常重要。
学会独处,与自己沟通、交流、对话,了解自己,是自我灵性的升华。学会独处,学会自我陪伴,才是此生最幸运的事。从今往后,愿我们都能拥有这种幸运。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以上内容为每天一本书的简版,查阅详解版欢迎点击文末图片,进入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收听。
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是慈怀为了更好地为大家提供听书服务,特地打造的一座成长图书馆。相比在公众号上的内容,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内容更完整,功能更丰富,一起了解看看吧:
内容更完整:小程序为每天一本书解读详解版,目前已经有700多本书目。每天20分钟,陪你读懂一本书。
小程序进入更方便:无需下载APP,进入小程序登录后,微信首页按住屏幕下拉,即可在顶部出现的小程序栏轻松进入听书,再也不用在浩瀚的文海里找到当天的听书了。
找书、作者、主播更方便:公众号每天推送过后,再想找到哪篇文章就不容易了。于是在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首页顶部,我们专门设置了搜索入口。想听什么书,找哪位作者,听某个主播的声音,直接搜索就好了。
点击下图进入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收听详解版内容
欢迎喜欢每天一本书专栏的书友们点击图片体验,长期畅听可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如有任何疑问均可添加客服乐乐(微信号:chdsh04)咨询详情哦
*注:配图来自摄图网
*文:李子归,慈怀每天一本书签约作者,愿写过的文字都变成一束光,绚烂流年。
*注:如果你也想成为慈怀每天一本书的签约作者,欢迎后台回复“阅读达人”了解相关事宜。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每天一本书小程序,领取你的成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