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本叔
人和人之间的相处,是一门学问,只有恰到好处的距离,才最舒服。
去年,她老家的一个远房亲戚突然给她打电话,说自己和老伴退休了,想来上海玩一圈。
但亲戚觉得酒店太贵了,不舍得花那么多钱在住宿上面,所以就想在她家里住几天。
小颖心里想着,既然人家都向她开了这个口,而且毕竟是长辈,她也不太好拒绝。
期间各种麻烦事,小颖和丈夫能帮的也全都帮了,包括在周末的时候,全程也陪他们玩了两天。
尽管住在一起有诸多不方便,但好在丈夫总是安慰她把心放宽一些,毕竟是父母一辈的亲戚,住几天就走了。
没想到,过了没多久,亲戚又打电话来,说自己的女儿今年刚毕业,她要来上海找工作。
想着先住在小颖家里几个月,这样也能省一笔房租费。
听完,小颖心里真的很不舒服,这样得寸进尺的麻烦她也没办法接受。
没料到的是,亲戚竟然反问她:
是不是因为现在是城里人了,所以瞧不起他们,才一点小忙都不肯帮……
但总有人把别人的好心和客气看成理所当然,也看成自己可以越界的借口。
殊不知,人和人之间是有着不可超越的界限的,特别是关系不那么亲密的人。如果突破了这层界限,便会给彼此的关系带来裂缝。
但那些爱给别人添麻烦的人,边界感往往都是缺失的。
爱添麻烦的人,大多不顾及别人
“他们所有的行为都只是为了方便自己,从来不顾及是否麻烦了别人。”
随后,这位答主分享了一件事。
有次去西藏旅行,他订了一张卧铺票,本打算在火车上好好睡一觉,第二天就能有精神好好玩了。
中年人看了看自己的座位号,就直接拍了一下他,想换下铺的位置。
突然被这样无理的要求吵醒,他心里也不愿意换,就没答应。
没想到男人看到他拒绝,就站在床铺前开始指责他:“你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怎么这么小气!换个位置怎么了,我不喜欢爬上铺啊……”
在乘务员耐心的调解下,男人才停止了这样无理的要求,但在上铺的时候,依然弄出很多事“麻烦”他。
想起蔡康永说的一句话:
“给别人添麻烦的原因,可能来自于无知,来自于没有素质,可是一切的根源通通在于他的自私,从没有把别人放在心上。”
在生活中,也不难看到一些现象:
过马路时,绿灯未亮,总有人随意乱穿马路,不顾及会给其他人带来多少麻烦。
自己的工作任务只想着图方便,也从不顾及因此会耽误别人多少时间。
类似的行为很常见。
而之所以很多人做这些事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就在于他们缺少同理心。
因此做事时,他们不会顾及别人,更不会想到这是在给别人添麻烦。
不给别人添麻烦,是最好的教养
列夫·托尔斯泰说:“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去麻烦别人。”
在我看来,这也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教养。
在日本一家24小时超市,曾被摄像头记录下这样一幕。
凌晨的时候,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来买农药,给家里的菜园子杀虫。
超市的店员问他,为什么要在这么晚的时间来买?
老人回答:“如果白天来,会打扰到其他的客人买东西或结账。”
因为自己行动不便,坐着轮椅,所以才选择在这样的时间点。
视频传到网上之后,引来了网友们热烈的赞扬。
诚然,一个不随意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必然是懂得体恤他人、有教养的人。
他们在做事情之前,都会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对别人造成麻烦。
张泉灵就曾说过一个同学的故事:
某天,在上海长大的同学带了一个朋友回家住,早上起来洗漱,朋友发现街坊四邻都盯着他看。
心里不免觉得诧异了,不就是刷个牙吗,值得这么被看吗?
张泉灵解释道,在上海,一般人家住的是筒子楼,都是二三十口人就着那一个水龙头刷牙洗脸做饭。
一到早上洗漱时间,孩子赶着上学,年轻人急着上班,老人家赶着洗衣做饭。
如果有人一直占着水龙头,那就是占用别人的时间,在给别人添麻烦。
所以长久下来,人们就养成了接完水到旁边去洗漱的习惯。
虽说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但能够做到这些的人,心里往往都装着一杆秤,不管做什么事,他们优先考虑的永远是,自己的行为是否会给别人带来一些困扰。
而这种“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小细节里,藏着的正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余生,远离那些总爱麻烦你的人
有人说,好的感情都是相互麻烦出来的。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在彼此不越界的前提下,两个人对于生活上的事互相帮衬,从而增进感情。
并不代表,理所当然地麻烦别人,还没有分毫察觉之心。
画家齐白石在成名后,很多人上门求画,碍于情面他全都答应。
因为源源不断地“麻烦”,他终于累倒了,生了一场大病。
大病之后,齐白石一改之前的态度,并在大门贴上这样的话:
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辱,请照润格出钱;
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十元,藤萝加蜜蜂,每只二十元;
已出门之画,回头补虫,不应;已出门之画,回头加题,不应。
果然,从那之后,他的生活清净了许多。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太多类似于这样被麻烦的时刻。
这时候,不妨试想一下,一个将你放在心上的人,他肯定也不会舍得给你添麻烦。
水不试不知深浅,人不交不知好坏。
所以,很多时候,你的柔软与善良,应该要学会带点锋芒。
世界辽阔,热情有限,从今往后,愿你:
对于那些只会给你添麻烦,不懂分寸、不知感恩的人,看清后趁早远离。
与朋友们共勉。
作者:一本叔,本文系一星期一本书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一星期一本书()。一星期一本书,再忙也不忘记充电。
主播:姗姗,自媒体人,知性女主播,能够走进人心的温暖女声。公众号:三个声音、姗姗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