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重启改革议程》的读后感大全
日期:2022-04-10 03:34: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重启改革议程》的读后感大全

  《重启改革议程》是一本由吴敬琏 / 马国川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重启改革议程》精选点评:

  ●缕清了改革议题,怎么觉得和今天的新闻莫名应景。

  ●历史课

  ●书的内容还不错,可以给4颗星,但是听说人品不大好口是心非,那就扣一颗好了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建立法治 推进民主 实行宪政

  ●人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才是社会发展的最大阻力

  《重启改革议程》读后感(一):改革需要勇气

  看完书的感受,和看电视剧《大秦帝国》第一部的感受颇有相似之处,我们都处在变革时代的边缘,我们需要有人勇敢的站出来,敢于和老世族对抗,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在商鞅变法的二十多年之后,还存在老世族的对抗,不过,最终被秦惠文王消灭。商鞅之法,虽然严苛,但是奖励耕战,顺应民心,最终会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我们现在是不是也该有所借鉴呢!

  《重启改革议程》读后感(二):重启改革议程

  《重启改革议程》,马国川、吴敬琏著,三联书店,2013年1月第1版。

  这书卖得很火,以至于去年底第1版出来后迅速卖断,今年1月又出了新的一版。书火,说明主题受人关注。主题受人关注,反映当下社会现实。

  其实,有些事明明白白,道理浅显易懂,偏生被左扭右曲,弄得面目模糊,不明所以。读书,做事,归结到底,还是要从事情根本的是非曲直出发。如果少了私字与利字的算计与计较,那根本的道理还是不难弄懂的。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明白。因为,纵向看,有历史经验;横向看,有世界大势。

  刚读完邓选三卷,邓公到最后念兹在兹的仍是改革。

  《重启改革议程》读后感(三):绝佳的历史读物

  《重启改革议程》读后感(四):重启改革进程的几个典型逻辑及启示

  1.威权发展模式的阶段性成就和过渡性局限

  2.各领域改革的得与失

  3.党政关系对经济改革的影响

  三本书读后体会,开篇点题

  吴敬琏 —— 理论宏大、直指本质、呼唤包容性政经体制

  林毅夫 —— 角度独到、建议比较优势、纷繁复杂、不言本质

  厉以宁 —— 非均衡理论、关注产权改革、倡导市场经济

  吴敬琏:《重启改革议程》

   P297“要排除特殊利益的干扰,推进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民主化的政治改革,产出权贵资本主义的基础,使公共权力的形使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和民众的监督。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关键词:P300包容性体制

  包容性的经济体制是允许和鼓励大众参与经济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天分和技巧、使个人能够做出自己选择的制度。主要特点:保障私有财产(私有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保障个人创业积极性和法治)、鼓励投资和科技创新。

  榨取性体制:以榨干多数人的利益为极少数人服务为目的。它压制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尽管他有时也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是以现有技术为基础的,是不可持续、容易崩溃的

   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国企和政府部门从竞争性行业退出,不再与民争利!

   国企不要与民争利了;特殊利益、权贵资本!不要再挡历史车轮吧!

   政治改革 宪政式民主,人民等着!

  林毅夫,算是我知道较早的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副行长,台湾人。早闻大名,如今拜读大作,实话说,感到失望。

  关键词一:自生能力

   P111自生能力是指在一个自由、开放、竞争的市场中,一个正常经营管理的企业,在不需要外力的扶持保护下,即可获得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的能力

   P112没有自生能力,是因为政府对这个企业的技术、产品和产业的选择进行了干预、由于政府的干预造成企业没有自生能力,所以才需要对其提供相应的保护和扶持

   P117自生能力的概念不管是在开放的经济还是封闭的经济中都适用

  绕得我有点晕“自生能力”,是要在开放的市场呢,还是封闭的经济中也成? 我不理解,在封闭的经济中,自生能力如何得到,企业又如何自生?

  关键词二:比较优势

  1. 创造出很多就业机会,就可以让穷人得以充分就业,从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逻辑链:

  建立自生能力企业——企业技术、产品、行业自主选择和发展—— 国家比较优势得到加强——国家要素禀赋结构改变——资本多、劳动力少(赶上发达国家)

  疑惑一:如何让企业发挥比较优势,避而不谈。

  按照林的观点,自生企业发挥最大的优点和能力,自主选择和发展必能强大?

  如果是人家不让我发挥呢?关键的一个前提这个个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怎么来的?书内没有看到更深的讨论,只在书的后半部分,略略点了几笔

  261“我国已渐进的方式实行双轨制,一方面放开政府对资源的严格控制,允许新的企业进入到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改进资源配置的效率,创造新的资源增量,为传统部门的改革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继续给予传统部门的企业必要的保护和扶持,避免关门破产危险,然后创造条件解决传统企自生能力的问题。

  这种方式有可能及维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同时又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转型有可能在帕累托改进或卡尔多改进的方式下进行。”

  疑惑二:比较优势找错了!

  关键词三:国企改革

   国企绑架了银行系统:银行贷款中70%以上都是带给了国有企业,没有这些贷款,国企就无法生存。

   国企绑架了股票市场:很多国企把上市融资当成了赚钱的机会,上市的国企不能实现盈利,没法分红,拿不到分红的股票就像赌场里不生息的凑吗,只能起到交易的作用 。。。必然只能靠股票市场的投机来获利,造成股市换手率高和大涨大跌的现象。

   国企与腐败。。

  大型国企改革思路:P185“必须由解决所有权的经营权分离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的问题入手。

  “。。。。。。。P188总的来说,一个充分竞争的产品市场是前提,否则就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逻辑链:经济乱象——国企绑架了金融、股市、引发腐败——要解决所有权带来的信息不对称、权力不相容问题——需要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

  “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林又看到了问题本质所在,怎么不深入进去?一个充分竞争市场怎么来?怎么解决所有权带来的问题?总是绕在问题本质的面上,解决技术问题,微观问题。你要讲政治啊!你太讲政治了!

  关键词四:意外收获

  光吐槽了林毅夫的言不及义,以及过于保守了,自然!这本书也有其优点,在书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历史背景、经济改革史部分,也隐隐约约、絮絮叨叨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事实。

  还有,一些洋洋洒洒的历史背景和书内附录溢出了一些有趣的知识点。也作为读书收获,进行摘录(附在文末)。

  关键词:经济均衡

  经济均衡条件下老市场是完善的,价格是灵活的,微观经济单位的资源投入是受自身利益支配的,资源配置必将受到市场的价格制约,资源必将被投入有效的不么、地区和企业,而从无效的部门、地区和企业流出。

  厉以宁总结的 双重转型的八项经验

  1) 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

  2) 思想先行

  3) 产权改革是最重要的改革

  4) 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改善民生

  5) 必须不断自主创新、产业升级

  6) 必须不断提高经济质量

  7) 城镇化是今后若干年内最有潜力的投资机会

  8)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最后针对这三本经济学入门之作,简单粗暴的做个总结推荐:

  《重启改革议程》 五星必看 敢说,说透了!

  附录:

   农民收入,唯一长期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农民数量,让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

   聪明人忙于科考,没有数学工具,难以产生科学革命。没有科学革命也就不会出现工业革命。。

   P194 私有化不是灵丹妙药,企业私有化后,私营老板不仅不会帮助国家承担政策负担,而且还会想国家索要更多的保护补贴。

   P254 1978年邓小平总结的两个意想不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巨大的生命力和对农业的巨大推动力

   收入增加会导致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这样就会促使人民不断较少工作时间以获取更为有价值的休闲时间。

   P284 意识形态是一种投资,当意识形态被接手以后,就会保持相对的稳定,具有类似于资本的特性。(例如一个人,投资建设一个工厂,一旦建成,可以多期生产)

  意识形态非常重要,它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的制度基础。意识形态最重要的功能是证明现有政治体制的合理性。意识形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关系到民众对统治者合法性的承认。

   P285最优的选择不是唯一的,可能会有多种(每个特定条件组合下的 最优选择不一样)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重启改革议程》的读后感大全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