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围观“总裁夫人手撕婚外情”事件时,本来觉得这事情中的情节和舆论走向都没啥新鲜的。
直到——
为了表达对当事人张大奕的不满,买过她家衣服的网友自发涌入网店,要求客服“开发票”。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或许很多人还不太清楚,如今你如果讨厌、反感一个公众人物或机构品牌,想表达对其的抵制,想要自己至少能“做点什么”时。
那么,集体去与ta相关的商家处索要发票,便是当代网友已经习惯性拿起的新型作战武器。
甚至可以说,这已经成为继“app store刷差评”、“豆瓣评分刷1星”之后的第三大互联网行为艺术。
01
正如这位网友所言:如今谁让人不爽了,我就上谁家去开发票。
而且要开,就要有组织、有纪律地集体行动。一张发票只不过是隔靴搔痒,两千个人同时去开,就是脱了靴子狂挠脚心了。
发生过的发票大战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次,莫过于AO3被举报后引发的巨大风波。
这其中就包括,抵制肖战代言产品的网友组团去多家品牌的网店客服处开发票,表达自己对代言人和品牌的不满。
去年那场蔡徐坤粉丝和周杰伦路人盘的大战后,蔡徐坤粉丝宣布退出微博明星势力榜的竞争。同时,粉丝纷纷互相号召要找微博开发票。
原因也很好理解:为了打这个榜,蔡徐坤粉丝曾前前后后投入了1000多万人民币。
这个举动是消费者索要消费凭据,但其实也被很多旁观者看出了真正的泄愤意图:
粉丝不甘心白白给微博贡献了这么多流量和金钱却只捞到一顿嘲讽,干脆行使消费者的正当权利,让微博方面也膈应一下。
如果以为这只是娱乐圈粉丝中“花钱就是爷”的风气,那就太小看开发票作为一种新型武器的普及程度了。
B站用户质疑某比赛中站方向流量低头、被粉丝刷票破坏公平,便揭竿而起。
他们不仅表示要跑到对家A站的怀抱,还要把自己给大会员充过的钱开了发票再跑。
剑网3玩家因为用户总监安琪转发魔道祖师coser的微博,伤害了玩家感情,也纷纷喊话制作人郭炜炜,要求对她进行处罚、开除,不然就要用开发票的方式表达态度。
仔细一想这个场面谜之诡异:说,你选她还是选我?选她,我就去开发票了。
遭遇过10086种辱骂和赞美的郭炜炜估计也没料到,今生今世还能收到这么别致的威胁。
也有剑网3玩家反对模仿这种风气表达不满,直言有事儿冲郭炜炜去。
不难看出,“开发票”如今已经成了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维权方式,常常在某些令消费者集体感到不快的矛盾后爆发,有着一呼百应的效果。
甚至,它在被拿出来的时候先天带着点威胁的意思:
“XXX,你也想开发票了吗?”
“既然如此,那就开发票吧。”
这其实是在对让人不满的那一方说:你再对我们的诉求熟视无睹,我们可就要拿起时下最新潮的武器让你吃点苦头了。
02
按照一般人的生活常识,个人开发票明明是作为消费者再普通不过的权利,甚至很多时候根本想不起来要开,也不知道开了究竟有什么好处。
仅次于报销的实用之处:换能量
为什么它会演变成了一种用来表达愤怒的工具?
这大概要追溯到2018年8月发生的那两件引发众怒的事情。
当时,滴滴在仅仅三个月后又发生了一起顺风车司机杀害乘客的恶性事件,引发了舆论的激烈反响。
愤怒之中,网上突然开始有了号召大家去开发票的声音,并伴随着“你没开过的发票,都让他们偷税漏税了”的说法。一时间,滴滴APP的开发票页面都被挤到崩溃。
本质上,是普通人对一家企业的垄断又不作为的愤怒无处宣泄,只好希望它能在经济上吃点苦头。
虽然有点“我们中国14亿人,一人一口唾沫足够淹死它”的既视感
不过,我们其实很容易通过基础的税务知识和相关法律规定发现,“我为国家增税收”的愿望实属一厢情愿。
那些被开集体开发票的企业,往往规模不小,国家对它们采取的是查账收税的方式——要查询其备案过的收银、财务、采购等系统进行核查,按照实际发生的销售收入收税。
也就是说,消费者个人索要发票只是依法行使了自己的正当权利,但跟帮国家查偷税漏税没什么关系。
但滴滴发票大战的确让“开发票增税收”这个说法深入人心,也给这项轰轰烈烈的集体活动找到了绝对正当性。
另外一场发票大战,则是真的给“开发票泄愤”——这个真正的用处——定下了基调。
差不多那会儿同一段时间,《地下城与勇士》的中国玩家因为对策划极度不满而迟迟得不到回应,便集体愤怒了。
这种愤怒,同样用集体申请开发票的方式涌向了游戏背后的腾讯。事无巨细,一笔不落,财务大姐看了想骂人的程度。
有自称是相关工作人员的网友发帖说,仅一个小组就要一天开7万多张。
然而,这群玩家并不真的在意让腾讯多交税,也不在意自己能不能拿到这张发票。
有人在开发票时填的信息,甚至完全就是对那个明确的承载怒气的靶子进行辱骂和发泄。
这种集体的愤怒背后,真正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大量涌入的申请,陡然增加的工作量,形成一股声势浩大无法忽视的力量,倒逼游戏的决策人员不得不注意到这股怒浪,并作出回应。
《地下城与勇士》的玩家真的胜利了。于是这之后,许多轰轰烈烈的开发票运动的思路其实和它一脉相承。
在这群情高涨的氛围中,发票反倒显得并不重要,就像经常被怒刷1星的豆瓣评分一样——确确实实只是一件工具了。
03
总被情绪裹挟着而来的发票行动,也难免会产生一些堪比行为艺术的节外生枝行为。
这取决于,愤怒的维权者们究竟想通过开发票这件事把对方膈应到什么程度。
比如填抬头的时候发泄私愤、嘲弄对方,是个非常常规的操作。
从这样的举动中也能看出,其实发票维权这件事中,让人享受的还是——“老子终于让你们的人知道我有多生气、多讨厌这个代言人了”——重拳出击的快感。
除了1V1对线表态的快乐,发票维权中还有一种“多折腾你一分我就多出一口气”的快乐。
维权多了之后,有人都摸出了不少最解气、最能让对方焦头烂额的手段:
不仅要开发票,还要拒收,这样对方就要支出双倍的邮费。
甚至眼界放宽一点也无妨,填个远在天边的外国地址,对方可能邮寄一笔就得支持几百块。
当然,如果对方像友商一样鸡贼地选择到付,那就有点白瞎。
发票党在长久的斗争中摸索出的一条重要经验,莫过于这条大家都深谙并坚决执行的原则:必须要纸质发票。
在国家已经倡议多用电子发票很久,纸质发票也正逐步退出我们生活的背景下,这种坚持更凸显了“折腾”才是真正的原则。
在发票党的理解中,纸质发票不是关键。
让这家公司因为异常纸质发票数量而引起税务部门的警觉、最好能拔出萝卜带出泥,查出它有什么遮遮掩掩的不当行为,可谓一石二鸟。
大量让商家无法立刻开出的发票堆积,也使得开发票者得到了可以向税务部门投诉的理由。
这种投诉往往也需要在号召下集体完成,最终为的,还是希望能让对方“背后一凉”的胜利感。
有些被集体开发票围攻过的商家,其实也被曝想尽办法拖拉磨蹭,一会儿让你填繁琐的信息,一会儿要你提供身份证号码。
双方这么斗智斗勇、互相折磨,几度斗上了财经新闻。
商家越是这样推诿,才越是激起开发票维权者的战斗欲。
碰上那些二话不说就顺利把发票开了的,反而会让发票党觉得顺利得没有成就感,索然无味。
可以说,每次自发地形成了开发票的浩大声势里,最后占了上风的,不过都是带着“总算让你长了个记性”的心情出的那口气。
在这种突然野蛮生长、迅速被各个领域效仿的潮流里,用开发票维权的人们对于做这件事到底有什么意义、到底是想向谁宣泄,其实内部意见也并不统一,甚至常常互相矛盾。
有人认为施压和表达不满可以,但将这行为变成花样百出的野蛮入侵,其实是带着怒气刁难屏幕那边素不相识的人。
但也有人直言,要个发票非要提出很多要求、设这么多条条框框,可不“就是为了为难他们”。
膈应你,与你何干。
或许就像每次“借题发挥”的集体抗议一样,怒火烧得越旺、越广,越容易让事情变成令人上头的狂欢。
周杰伦粉丝大战蔡徐坤时,人们“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最后却难免在饭圈的逻辑里变成自己曾经不喜欢的样子;
发现可以在豆瓣用打1星和打5星划分阵营、互相膈应时,事情就变成了争夺话语权的腥风血雨,往往偏离了本来究竟是什么引发了分歧。
当如今集体开发票成为一种行为艺术,这其中的逻辑和最后的走向大概也没有什么不同。
只是,一次次地集结起来讨伐和施压时,网友们握在手中的武器越来越“无懈可击”罢了。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开的不是发票,
是集体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