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每日一读”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为每日一读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朋友圈已经扎根生活,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习惯性打开微信,就像是完成使命一样。
《圆桌时光派》节目中,蒋方舟谈到了自己的焦虑来自微信朋友圈。
“没有朋友圈前,我不会这么密切地了解别人的生活的样子,我也不想了解。
现在,看到朋友圈比自己过得好,领先自己很多的同龄人,就会感觉很焦虑。晚上睡不着,越焦虑越刷,越刷越焦虑。”
深以为然。
朋友圈有种人,致力于当无所不知的百科王,处处体现他博学的一面;
朋友圈有种人,你过的不能比她好,她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
朋友圈是一个被无限放大的 “自我”,从表面上看,你可以自由地记录并表达自己的生活。
记得以前,大家用的最多的还是QQ空间发状态,开心的事,难过的事总会有一大群人关心。
那时候大家简简单单,流行踩一踩,证明我来过,还经常说“嘿!你又跑堂了哦!”
现在的朋友圈,总透露着功利,给人压抑的感觉,所以,只好,屏蔽!
朋友圈的出现,让很多人觉得自己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朋友圈本是一个记录和分享生活的地方,但是在社会化的过程,这个圈子已经变了。
朋友圈90%的信息是不必要社交,铺天盖地的微商广告,过度修图的晒娃自拍,矫情做作的鸡汤段子,无病呻吟的儿女情长……
令人生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朋友圈里每个人都化身孔雀,都在努力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
朋友圈最纯粹的功能,就是记录和分享生活,而不是绑架别人的生活。
她说,最近自己忽然明白,在有限的生命里,她更希望忠于自己,过属于自己内心的生活。
是啊,关闭朋友圈后,就不需要过多关注身边的人的生活,不需“装饰”自己的生活,只需要时刻关注自己是否开心就好。
屏蔽朋友圈,我不要你舒服,我要我舒服。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去吐槽朋友圈,我想只是太多的人欠了一个“度”。
毕竟再好的东西刷太多也会给别人造成审美疲劳。
汪涵曾在节目中说,自己朋友圈超过100个人,他就觉得很可怕了。
于是,他删掉很多明星,包括好兄弟钱枫、陈坤和范冰冰。
有人问他删掉之后是什么感受,他说“非常轻松,自在得一塌糊涂。”
世界越复杂,就越要简化自己。
关闭朋友圈,将不必要的事物和不必要的关系,把大部分注意力转移到关注自己,才有机会将精力用在自己身上。
太关注跟自己无关事,反而是在消耗自己。
迪丽热巴在节目中曾被问到:“你是怎么看待网上对你的恶评?”
她回答说:“啊?跟我有关吗?”
屏蔽他人,实际上是一种能力。
剔除一些不必要的人,才能让自己更加好地去生活。
总之,无论何时,朋友圈有一种教养,就是让别人舒服。
猫小姐:职场女性,能文能武,亦正亦邪,写有温度,有力量的文字,微信公众号:每日一读()每日一读,改变一生。
你“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