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一种爱不因名利浮沉,不因岁月变幻,便是父母之爱。他们给子女的爱是无私的,对子女的情是最真的,孩子是父母一生的软肋,父母是孩子一直割舍不下的牵绊。
曾经以为父母变老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后来才发现,变老是一瞬间的事。
父母是我们的根
崔京浩有一首歌叫做《父亲》,里面唱到: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在前段时间很火的热播剧《安家》中,关于老严夫妇给儿子买房的片段更是被刷上热搜。
老严夫妇20年前,从农村老家来到了繁华的大上海,每天起早贪黑的靠卖包子攒下了一笔320万巨款。为了给儿子结婚能在上海安个家,于是狠心将攒着的钱给儿子全款买了房。
不料,在签字的时候,儿子却当着众人的面,不仅要求房产证上加上自己女朋友的名字,还让丈母娘住进新房,然而父母上门却没有任何表态。
偏偏这时候,一直苦心经营的包子铺又因为健康证过期等问题被查封,没有了住处,又断了收入来源,使得老严夫妻俩气得止不住抹眼泪。
司马迁说:“父母者,人之本也”。就是说,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人的根本。因为有他们的养育,才有我们现在的一切。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有一次,高亚麟做客《我家那闺女》,说了一句很扎心的话:“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
父母健在,90岁的人还是孩子,都觉得死亡太过遥远;父母离去,30岁的人已成孤儿,一下子将直面死神。
因为那堵墙在时,我们可以躲在墙下的角落里,晒晒太阳;一旦那堵墙倒塌,我们终将在断壁残垣间,看透生命无常,寻觅活着真相。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以再等等,以为父母还是会站在原地等我们,殊不知时光从不会慢下脚步等待。
正如费玉清宣布退出娱乐圈时,在信中写的:“当父母去世后,我顿失了人生的归属,没有了他们的关注和分享,绚丽的舞台让我感到更加孤独。”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此生只剩归途。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的起点,却无法陪伴我们走向人生的终点,这是何等的悲伤与寂寥。
百善孝为先,行孝要及时
中国有句古话叫:百善孝为先。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因为亲情是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的,但行孝一定要及时。
《论语》有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孝顺父母,刻不容缓。
央视曾曝光一个时光表格,按人均75岁来算,人的一生不过900多月,画在纸上,不过一张30×30的表格,一个月,就相当于一格。
假如我们的父母平均五十岁,若一个月见一次面,那我们能陪伴他们的时间就只有20格,在我们的整个人生里,还不满一行。
若见面的时间再短一点,一年才能见一次。那我们能再见的时间,就只剩下一个小小的角落。
很多时候,父母最想要的,不是你赚了多少钱,不是你取得多大成就,而是你有多少时间,能回家看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不我待,大概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遗憾吧!
爱,经不起等待。别等没了亏欠,等来了遗憾。
对父母,多点包容,多点陪伴
到了一定年龄,你会发现:我们渐渐成为大人,父母渐渐变成孩子。请给予他们多点耐心!
有一句话写的很好:“漫长的人生里,我们终究会遇上自己心爱之人,也会遇上爱我们的人,只是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
是,必须承认,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失职”的父母,但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爱孩子胜过自己、甚至是生命。
有句话老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我们自己都不是圣人,父母自然也会有各种不完美。总会有犯各种小错误,有时苛责,有时情绪不好,有时观念古板,有时读书太少不懂教育。
生养之恩大于天,宽容父母的过错,原谅他们的不完美,是人最难得的德行。
人这一生,欠父母太多了,一定要在认认真真还!父母在时,多多陪伴,父母去时,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