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悠然
有一个很有趣心理研究结论:说废话的人往往更快乐些,一个人说的话如果超过90%以上是废话,他就快乐。若废话不足50%,那快乐感就会不足。
现实的确如此,日子一天天过去,似乎每天都有不遂意的事。我们会抱怨这,抱怨那,但并不是真的心灰意冷。
这抱怨说出去了,心里也就舒坦了。
小苒挺心细的,做事谨小慎微,不是大大咧咧的性格。所以很多事,她都会比较在意,什么事儿都往心里去。
平时上班,文件出了个差错,突然的加班,甚至饮水机没水都会抱怨两声,大家都很理解,觉得挺正常的。
最近她丈夫却开始嫌弃她抱怨这抱怨那,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但能叨扰不完。
这种抱怨不带有仇恨,只是生活里真情实感的诉说。小苒并不是要一个很认真的回复,她只需要一个聆听者来倾诉满肚子的苦水,甚至丈夫当耳边风都可以。
小苒一开始怒火冲天,后来只觉得自己可怜。当初在一起,一起煲电话粥,一打就是几个小时,说的都是乱七八糟的八卦。当初约会时自己也会抱怨各种不顺,丈夫都认认真真地安慰,眼里闪着光,满是自己。
于是小苒再也不和丈夫抱怨,每天只说类似“今天你去接孩子”这样必要的话。没过三天,丈夫求道歉求饶了。
这三天里,家里面冷清的很,不再有茶余饭后的吐槽,没有生活琐事的倾诉,只剩下尴尬和冷漠的空气。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感同身受,年幼时感情最纯粹,开心总能有最甜的笑容,难过的时候嘴巴立刻就嘟起来了。
现在什么事都越来越讲究效率,社会上每个人都像被鞭子抽打的陀螺,高速运转。没有人想听你的抱怨,他们自顾都不暇。
也因此,人际关系显得愈发脆弱,一丁点矛盾就能激化成两个人的老死不相往来。
工作上,你不敢抱怨,怕被别人穿小鞋。亲戚之间,你不敢抱怨,怕被七大姑八大姨添油加醋传了出去,朋友圈更不敢抱怨,怕被说负能量矫情。
长大了,你懂了,找到那个愿意守在你身边听你诉苦抱怨的人,是多么大的幸运。
有个高赞答案说:“一个空闲的周末,打扫完屋子,叫朋友们来家里做客,不顾忌地吃喝,倾倒互相的趣闻和苦水。”
仔细想想,那样真的挺幸福的。生活已经这么艰难,成年人却应了那句俗语,成了哑巴,满嘴的黄莲也说不出。
有了那个愿意听你抱怨的人,你就可以卸下面对生活的坚硬的刺,袒露出柔软而脆弱的肚皮,让人轻轻安抚。
在他面前,你不必活得完美,也不必假装坚强,你可以做回小时候那个嬉笑怒骂的孩子,哭诉世界的不公,埋怨活着的尖酸。
《奇葩说》第六季海选赛里,老奇葩杨奇函和师妹许吉如PK,一开始许吉如的连环攻势让人觉得杨奇函就要输了,可没想到他一个结辩直接逆转。
他是这么说的:“如果父母跟我们说话时第一反应是沉默,可能他们不再敢给我们发微信了。另外我觉的美丽的爱情就是,找一个人多说说废话。很多的我爱你,都藏在了废话里。”
或许那些无聊的句子,那些无用的抱怨,都有着另一个名字,叫做我爱你。
美国《心理学》杂志里有报道一个研究发现:婚姻触礁的真正原因不是此前普遍认为的夫妻之间出矛盾,而是婚姻归于平淡后夫妻关心趋于迟钝和沉闷。
步入婚姻后,所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多,忙碌和疲惫往往会把心情弄糟糕,一糟糕就想和最亲密的人发发牢骚,抱怨一下。
对方漠不关心的态度,会像封条一样封住了嘴,只好憋着。可越憋着,就越糟糕,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