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差馆Ⅱ》经典影评集
日期:2022-03-12 17:53: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差馆Ⅱ》经典影评集

  《差馆Ⅱ》是一部由周浩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差馆Ⅱ》影评(一):看

  在我来不及有所感慨的时候,镜头便推着你往下一个故事走。大体是在被其教会沉默之后,方能好好看清《差馆》每一寸镜头的含义。或许从一开始,他就没有想过给我深情的时间,既不为催泪,也不为博取同情,大体"看见"二字便足矣达意。或许它不必深刻,本就是浮于表面;我也不必作何感想,本就是浅薄无知。

  《差馆Ⅱ》影评(二):劳动人民的鲜活可爱

  看了这部差馆,很有意思,写实到仿佛置身其中。片中的每个人都像演员一样。

  有为了省钱每年春运去警察局蹭票蹭泡面蹭热水的农民工。

  有在车站摆摊的小贩姑娘才一天就被端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有去找接待的警察小姐姐忏悔自己冤枉别人偷东西的眼镜小伙。

  有躲公车底下扬言要烧车必须先给他六百块钱的惯犯大叔。

  最后被惹毛的警察喷了辣椒水收拾了一顿。

  警察叔有时候还会自掏腰包给无助的外乡小伙买饼吃。

  刚坐了十八年牢出来的大叔被教育的异常慷慨朴实,一出手就给了无助少民妇女50块大洋。

  劳动人民是多么鲜活可爱。

  《差馆Ⅱ》影评(三):百态

  原来还有中年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写的时候娃娃喊着还要妈妈抱

  小孩子的哭闹声

  完美诠释了

  人类的语言是复读机

  我的名片上印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球第一秀才

  恨,我很明确的说

  我恨小平

  毛老那时候也是几百块的工资

  要穷都穷,要富都富

  人生百态,人鬼通行,这个社会谁管谁呀,说句良心话。也许人性本来赋予的劣根性中,就透露着自私劲。有无奈的地方就有无赖,不知道这个逻辑行不行得通,想到昨天在出租车上听到的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老子这眼睛白挨!然后马上跟民警握手

  这一幕太搞笑了

  《差馆Ⅱ》影评(四):人生百态的公安局和火车站

  

  《差馆Ⅱ》影评(五):《差馆II》:一幅真实生动的社会画卷

  《差馆II》:一幅真实生动的社会画卷

  相比《差馆I》,我更愿将《差馆II》看作一部“警察职业”的现实纪录片。第一部使我对警察的正义高达,刚正不阿的形象进行解构,打破了完美化的印象标签;第二部使我较为深刻的去挖掘他们的心理,无论深处怎样的职业岗位,贴合怎样的职业标签,都是社会的个体,在大国之下都有自己的小家,都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生存并非绝对易事。

  他们也会像普通人那样犀利吐槽春节值班,也会吐槽自己的职业太难,也会纠结犹豫甚至反思无法衡量执法标准。社会快速进步繁荣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求稳求均是最难以考量的,他们肩负的使命要比凡人更多,并不只是平民视角中的风光无限。

  从《差馆II》中更加深刻的让我认识到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言重则为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对于部分人来看,“进宫“已成家常便饭,还有甚者渴求被拘留吃牢饭,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乞丐,苟且生存漫无目的,科学发展生活幸福与他们毫无关系。这可看作是社会的一种病态,评判正义的标准失衡,公民的价值取向失准,但从创作者的立场,很佩服导演可以客观纪录真实保留,这才是影像中的中国。

  很久之前不知从何处看到一句话:“表现社会生活,展现人民的生活环境不应该只从主旋律入手,大部分影像中的中国都不是真实的,我们应该讲述更多百姓的故事。”希望在2020年的节点所有人都有立足之地,都能在历史奔流中纪录自己的篇章。

  《差馆Ⅱ》影评(六):披着隐形斗篷去看平行世界

  看完了两部《差馆》。这个记录春运火车站派出所众生相的故事说不出表达了什么主题,又或者说能解读的角度太多。周浩的镜头就像一件隐身斗篷,观众披上它就能自如地进入影片中一同体验,不用担心在人流中被扒手偷钱,也不害怕被工作人员赶走,可以身临其境地看热闹。片中大部分人物都很难正常交流,会让人感叹“是神经病吗”,而唯一让人觉得逻辑正常的,是刚被监狱释放的服刑人员。

  很多社会问题确实很难解决,无力救助无赖滚刀肉,敷衍已是最大的尊重。将近十年过去了,现在的状况看起来似乎文明一些。环境整洁,设备先进,行动高效。那些曾经的荒诞从视线中消失了,但也仅仅是消失在视线中。一面破旧发霉的墙壁重新刷一遍漆,就能盖住原本的肮脏。

  我们果真是活在一个平行世界中。纪录片就是一个能去其他地方看热闹的窗口,看客又有什么资格去指点评价呢?

  《差馆Ⅱ》影评(七):平凡人的困境

  时隔这部作品已过去八年,现在的广州火车站已与当年大不相同。整洁有序的广场背后是影片中众相生活轨道的变幻。在乘客眼里,这个广场是个短暂停留的中转站;在看客眼里,这是一个浓缩社会底层的小舞台;而在真实的世界里,这是他们填饱肚子,可以让家人维持生存的保障之所。

  在乍看之下,或许很难不对这些困窘的人群产生同情,尽管同情这个字透露着高高在上的虚伪和做作,但人类的通感就是如此轻易。如果只是到同情为止,那或许这并不能成为一部成功的纪录片。 在导演完整的展现之下,透露出困境中展现出的令人生恶的无赖,和矛盾对立面的彼此都无法摆脱的无奈。

  在他们局促的笑容下,是一次次重复犯罪的事实。不断地侵占着公共资源,干扰公共秩序,进出派出所如上茅厕,对此没有人表现出歉疚的心情。在他们眼中,“我”是全然无辜的劳动者,而被质问甚至拘留,是他人之错或是自己倒霉的“飞来横祸”。

  正如鲁迅笔下的小人物们一样。他们是勤劳的,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是愚昧的,在越来越法制化,秩序化的城市之中,还在为个人私利而谋求“人情味”。即使是身处牢笼,也要为卖掉手中的货物而钻营,这份“不知者”的状态不知该夸是“无畏”或是别的,只觉得心酸的可笑。

  在他们的身上有着共通点:无赖。在他们的对立面上,是作为暴力机关的公务人员,掌握着权力的背后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平凡人的身份。在面对这些不厌其烦的进进出出,也会对着镜头说“早就没有同情心”了。

  被抓住的时候,这些老实人会利用一切的可能,激起执法人员的同情。让孩子哭喊,扯出自己老迈的父母。诚然这些是事实,但不应当成为犯罪的资本。

  当他们在法律边缘线上跳来跳去的时候,执法人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一遍一遍的走程序,打报告,开证明。相对的,丢东西的,被诈骗的,被拐卖的,这些人在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却时常无法被及时响应。被用来守护这些真正守法公民权益的资源,在一些人身上被这样持续的消磨掉了。

  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们,有时会很难想起,自己身边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没有接受过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他们不识字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他们不会说普通话,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掌握摆脱困境的方法,不知道明天是什么。在被命运的鞭子抽赶着前进的同时,甚至不去想象奔赴的是什么样的结局。

  也许,最后还剩下一个问题,在他们身上发生的这一切是如此的不可避免吗?

  《差馆Ⅱ》影评(八):差馆

  前两天看了周浩的记录片《差馆》,有些许感触。所谓差馆就是广州火车站派出所,它记录的是这个派出所春运期间遇到的人和发生的事。他们平凡、鲜活、甚至卑微,他们出现在派出所的原因各不相同,有些是生活所迫,有些是先天身体缺陷,有些是自我放逐。很难对他们做出评价,因为我无法对他们的境遇做到真正感同身受。

  有一个凤阳的小姑娘因为在车站广场卖开心果被抓进了派出所,面对镜头她坦然并略带埋怨的讲述自己被赶、被抓的经历,充满了不理解。这是她第一次被抓进来,当导演问道有什么感觉时,她带着哭腔说到:“感觉钱很难挣。”这句话瞬间戳中了我,这是底层人在外打拼多年的切身体会,生活不易。

  一个农民工带着方便面来到派出所接热水泡面,他说他一个月打工能挣二千多,每到年底就把钱都寄回家去,一点都不留,然后去救助站拿吃的、开回家的车票,如此好几年了,说的很坦然还有些许自得。他这种行为应该受到谴责,但看着他很开心的就着开水吃着一点味道都没有的泡面,显得十分满足,仿佛这就是一顿可口的大餐,我又有些迷茫,如此苛刻的对待自己,又是背负了怎样的责任!忽然有两句话出现在我脑海中,一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说的“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时,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二是网上偶然看到的“所谓阶层的差别就在于,自己郑重买下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只是逛街时候随手带一件回家的日常消费品。”成人的世界对错易分,境遇难辨。

  深夜来了一个老大爷,是因为在车站卖小板凳被带进来的。他说他很怀念毛主席那个时代,那时物价低,人人平等,吃穿都一样,不像现在什么事都朝着钱看,物价飞涨,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感情,就只认钱了。虽不能同意他的看法,但现在社会贫富差距确实日益增大,拜金主义盛行,记得刘强东接受采访时愤愤地说,“现在看一个人成不成功,就是看你有没钱,能不能挣到钱,能挣到钱就是牛,能挣到钱就是大爷。”,话虽糙但却很生动的阐释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真希望这只一部分现象,只是改革时的少许阵痛。

  片中还有几个刑满释放人员来派出所开住宿证明,但由于身份信息注销,派出所开不出证明,所以他们也住不了酒店,只能到救助站或外面等待一夜。在交谈接触过程中,我觉得他们是最有礼貌也最正常的几个人了,希望他们以后都能很好的回归社会。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值班警察用姓名牌拼出的“草”字,这是一种无声的呐喊与抗议,也是内心的无奈与自嘲。在这个世界人流量最大的火车站工作并不轻松,工作千头万绪,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十分辛苦。一年工作到头,好不容易过年了,都盼着回家和家人团聚,却被安排值班,不能回家团圆,心中烦闷可想而知。警察也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他们有父母,也有妻儿,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有困难找警察,可是警察有困难时又该找谁呢?

  《差馆Ⅱ》影评(九):卑鄙狡猾的人们——群像对时代的消磨

  时隔九年,现在是2019年,再过几天就是2020年,不仅是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约定年份,也是《差馆》第一部的一个十周年,可以说是《差馆》的十周年,因为我们从2011年的那一部来看,相比较2010年的,没什么改变,当然只是一年,毕竟万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是那种年份下。

  在看许多剧情,不由感慨,中国这十年是变了,真的是变了,不仅是科技的发展,使得许多事情变得都很便捷:你找不到路,你可以打开地图app,不知道的一些事,比方说求助站,等等,可以百度咨询......但是在思考这些时,我发现这只是表面。

  曾经,会有小偷偷你的东西,偷你的钱,你去警察那边哭诉,警察无可奈何,摊摊手给你点钱坐个车,买张饼,现在,偷东西的靠高科技被人民警察抓到了,但是随着高科技的产生,新型的犯罪不断产生,那些网络诈骗,很多问题警察无法帮你解决。影片中,一位警官说:”其实很多事情百分之九十我们都是解决不了的”(大约是这么说的)现在呢,很多事情依旧无法解决。我们面对许多事还是无力的。

  比方说在买票便利的情况下,个人信息的泄漏伴随的网络诈骗,骗子变聪明了,但骗子一直是这么狡猾,只是外界带给他们的影响让他们得以施展他们的狡猾,而科技的发展,历史的演变是无法阻止的。人们面对的问题永远不会变少,变容易,就像做数学试卷,越往后越难,当你有足够的经验去应付未来的时候,未来只会有更多的磨难。警察,人民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和处境永远不会变,因为不仅仅是犯罪,人都是狡猾的,人都是卑鄙的。这也与七宗罪有所关系。

  比方说那个去派出所闹事的,女警官拉着他要赶走他,众位安抚他,带他去医院,女警官在他走后说:我去洗个手,这个人脏死了!“(当然不是谴责她,说实话耐心和同情心的消磨是非常常规的,那个闹事的也可以说很无赖)接着那个无赖开口要600块,还有那个蹭泡面的,趁没人蹭派出所位置的,抱怨警察不公的,警告完还偷偷卖东西的,包括那个忏悔的人......

  忏悔的人贪求内心的安慰;要钱的趁机谋财:倡导毛老的人嫉妒富贵之人,自己不接受贫富差距,害怕差距;抱怨警察不抓小偷抓她的,说到底存在侥幸心理与逃避自己过错的心理。知识分子(包括现在看影片的人)对于这些底层偏见,傲慢,暴怒,鄙视。

  他们都是卑鄙的,狡猾的。有些人五十步笑百步摆出正人君子的样子,有些人利用自己的亲人博取同情,利用自己自以为比别人好的身份教训别人,利用社会赋予警察的义务职责趁机谋利.......

  但这些又很可悲,他们出身,没有条件读书写字,年纪大了比不过年轻人,前科累累,坐过牢,身份证丢了.....这让这些人如何在这样一个社会活下去活下去?因此才会有老人说:这个社会害人.......对于他们而言,生是可以有个地方睡觉,有顿饱饭可以吃,而这些的基础是可以赚到钱..........与时代脱节的老人迷茫不知所措,没有依靠,选择自杀,未果.....被时代所困的年轻人挣扎的活着,尝着人间苦难,甚至为了活下去,抛弃羞耻感......

  “我们对于这些事件百分之九十都解决不了。”

  有时候民警也对一些事情无能为力,找机会开脱溜走.......

  众生卑鄙狡猾,,追往毫无止境未来,这是永远 的一个群像 特征 ,它 消耗 着 这个 时代 ,正因如此 ,时代 不可能完美无缺 ,诞生了 无奈 ,沾沾自喜 ,痛苦 ,感谢 ,忏悔 ,行善 .........

  而 那些 从 监狱 出来 的 人 ,他们抱着新 的 希望 ,也许 他们 重新 涉世 后 被 群体 消磨 ,又或许 永远 不 被 苦难 摧残 掉 自己 的 人性 ,至少 卑鄙 狡猾 依旧有 ,但至少有时 可以拥有面对现和时代勇气 。不被打倒 .........

  《差馆Ⅱ》影评(十):群众苦,警察也苦

  如果一个人对于某一件事情的态度冷漠,并不一定是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冷漠的人,很可能仅仅是因为他见得多。这个道理我们有时候明白,有时候有很糊涂。迷惑的时候,我们会跟随社会舆论毫无根据的乱说,然后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反转变得沉默。冷静的时候也有,但仅仅局限于冷静本身,对于事情而言,这种冷静并不能维持多久就会结束。等到了真正结束以后,我们还是会恢复往日的沉默。

  总结下来,我们真的愿意相信事实吗?或者大众对于看到的某一件事情的处理上,仅仅等同于不要叫醒一个试图装睡的人?这一点很明显。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大众对于眼见为实也做不到了。网上每一天都会充斥着许许多多真真假假的消息。很多时候,这种消息的本质就是“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吹”。而我们每一个人恰恰是最缺乏辨别能力的。

  网络环境给与我们获取信息方面的便捷,同时却不同程度的降低了我们辨别信息的能力。我们开始迷惑了,开始不知道每一天看到的信息是真是假。真真假假之间,犹豫的人群最容易被带节奏感。而这种节奏感往往会伤害很多无辜的人。而他们很多时候面对着被伤害却无能为力。因为眼前的一切辩解都会被不同程度的曲解。究其原因,大家普遍会有着很多的弱者同情理论。

  这是一种带节奏的人和造谣的人最喜欢的理论。现代社会将这种理论发挥到了极致。人们更愿意相信眼前被安排看到的弱者的存在具备普遍的合理性。信息的发起者因为熟稔人们的这种性格,因此,在信息的根源问题上处理的尤为得心应手。你所不知道的事实的真相,被优化以后,呈献给你的往往与实际差距十万八千里。而我们在很多时候,却还对于这种呈现乐此不疲。这就更加的悲哀了。

  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因为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纪录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曾经被我们普遍误解的群体。他们的发声是薄弱的。他们在很多人眼里被强行加上了一些标签。但是大家都忘却了这种标签具备的普遍意义。每一个群体都有标签,但并不是每一个群体都具有为自己所拥有的标签辩解的能力。

  周浩导演的《差馆》为我们讲述了火车站派出所的基层民警的百味人生。他的续作,讲述的依旧是这杨的故事。在《差馆2》里面,我们看到的是故事的本质,而不仅仅局限于对于一个特殊群体的熟知。

  平时,我们看到的公务人员对于街道小贩的规范(出于对弱者同情,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暴力驱赶)中,大家同情的是小商贩,而对于执法人员却有一种别样的厌恶。本着现代社会弱者有理的说法。这种现象是合理的。我们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了这样的情绪当中却不自知。但是大家却没有深入地思考过,这样的事件的本质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我们在对待这件事情上有没有真正的进行过客观考虑。

  想来怕是没有吧。如果你没有,那么你真的应该看看这部纪录片。出于对小商贩的同情,我们往往使得自己判断体系发生严重的偏移。但是你如果真的了解的话,就不会这么想了。有一个词语叫做屡教不改。片中被带到派出所的小商贩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弱者,他们很好的利用了人情社会这一理论,每一次都会为自己的行为开脱,然后再一次,再再一次的被带进去。他们知道这样的后果不是很严重,因此有恃无恐。

  可以说,片中出现的很多因为乱摆摊被带进派出所的人,熟知这种形式。他们知道警察不能拿自己怎样。被逮住的人仅仅会抱怨今天不走运。然后过几天依旧是会继续自己的行径。在一个弱者的标签加持下,他们可以为自己博同情使用各种手法。装疯卖傻,将孩子抵在前面,胡搅蛮缠,耍小心眼。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数落警察们的冷酷无情,但是却少有人愿意深入了解这种冷酷无情的背后究竟是真的冷酷,还是因为早已经麻木。相信看完本片的人一定会有一个答案。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虽然是一句有点以偏概全的话语,但是真正经历了这些让你麻木的事情的人们是非常认同的。当我们开始毫无底线的同情弱者的时候,我们对于事实的判断早已经超出了公允的范畴。反之,如果你见多了这种无赖行径。看惯了这种伪装自己成为弱者,然后蛮不讲理的人的所有行为,你今后在再面对此类事情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的判断留神。

  很多时候,你看不到,你就不会知道,但更多的时候,你即使是看到了,你可能同样不知道。我们经常说某一个人冷酷,或许,其实他早已经麻木。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差馆Ⅱ》经典影评集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