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考研了。
总觉自己考研就是昨天,昨天还住在北大东南门的筒子楼里,每天都睡在一个破洞的上下铺上。
7年后的我,在北京拥有了自己的家(对,还有一套小别野哈哈哈哈哈)。
7年前的我做事非常猛烈,勇女一个,做了决定就抱着万劫不复的决心,总觉得自己很悲壮,其实上有时也是鲁莽。
7年前我还在意别人的看法呢,我记得考研期间,每天我都会在一个本子上记录自己学到的一些为人处世的技巧,20岁出头就是这样的年纪,摸不清楚行为的标准,所以充满了自我怀疑。
7年后的我,已经懂得到底什么是值得在意的,别人的评价,对我来说就是一阵风,有春风有寒风,但都是会过去的。
到底为什么要考研?
大多数人考研,就是因为不知道应该干什么。
从根本来讲是一种躲避的心态,不想工作,或者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那就去考研吧。
也有人是凭借感觉考研。
今天我和公司同事在讨论新产品,大家一致认为,在设计新产品的时候,不仅要设计一个好产品,更要设计一个好卖的好产品。
也就是说,你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最好就想清楚它的销售渠道和方式。
你应该去设想一个商业模型:在这个模型里,产品的形态和价格,以及渠道和销售方案等,最好是都有清晰的设定,从整体去思考问题。
这样,才不会做无用功,花了大价钱设计出的东西,根本无处可卖。
我们以前做事,都是觉得大家需要,或者做了调查发现大家需要,就去做了。
但是用户需要的,未必会付费。
你生产的东西,最终是要卖出去的。
说回到考研,你一定要想清楚,考研之后你到底对接的工作口是什么?
要清晰的知道,考研到底会为你找到什么工作。
如果考研之后,读了一个超级冷门的专业,并不能让你更容易找到喜欢的工作,就不要去考。
别总是感觉应该考,还是要从整体上设计好。
第二,考一次研究生就知道,成功真的很容易
人生也是这样的。
因为90%的人,都在盲选。
什么叫做盲选,就是闭着眼睛选。
不调研,不充分了解,不比较分析,就直接做出选择,做错了选择,那就再换一个。
90%的人,都懒得审题。
考研之前,不调查学校和分析真题,复习过程中,不设计复习思路,每天瞎做一气,能考上才怪。
再联系到人生上,工作瞎选,做事瞎做,不懂得调研,更不懂学习和复盘,这辈子肯定要输,赢了的都算是运气。
真的,成功挺容易的。
只要你别瞎选,也别选错。
1929年美国心理学家怀特·坎农发现,当人的大脑受到诸如恐惧、兴奋等情绪的刺激后,身体会产生一系列反应进入高度活跃状态,从而选择是战斗还是逃跑。
在这种战逃反应下,人的身体会产生大量让你感到兴奋的肾上腺素,这会让你开始呼吸急促、心跳加快。
同时血液也会流向四肢、大脑这些更重要的身体部位,所以你会感到手脚发抖,面色苍白。
你会把这些表现误认为是紧张,但其实这都是刻在你基因最深处的本能。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也指出,无论是任何工作、学习,所有的动机都有一个最佳水平。
说来也怪,秉持着这种念头,居然就不紧张了。
对失败的看法也会影响到心态。
其实考研失败,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最大的代价就是失去应届生的身份,只要不去类似于北京的国企,找工作的影响并不大。
所以别自己吓唬自己了。
就像我之前安慰一个考试失利的女孩时曾经这样说,7岁的时候你的糖被抢了,觉得是天大的事情,哭的昏天黑地,14岁的时候你看开了,觉得自己很幼稚。
20岁的时候你考研失败了,觉得人生坍塌,其实过了25基本上就看开了,真的没啥。
我现在呢,反而追求那种紧张感了。
2019年,我的计划里就有,写一本新书,以及挑战一个让我害怕到发抖的事情。
考研已经是我人生的过去式了。
那些曾经在一个自习室里奋斗过的朋友们,基本上都不再联系了,他们其中有人已经年薪百万了,有人在今年结婚生子了。
但我相信他们也是一样,在考研里学到的东西,可能比大学四年还要多吧。
配乐/Tiimmy Turner、胡健峰 - 考研
配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