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欧洲全史》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4-10 03:01: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欧洲全史》的读后感10篇

  《欧洲全史》是一本由何炳松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5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欧洲全史》读后感(一):今日正是来日之历史

  近代学者所著史学书,大部分都可见其斑斑骨气。或许是由于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拥有者太多沉重与惨痛的民族记忆,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大都抱着铁肩担道义的胸怀去著文章。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是如此,今日读何炳松的《欧洲全史》亦如此。半文言的文章虽然看起来辛苦,却颇具古意;读得慢,也就有了思考的余地。   读书之前最喜欢看序,想知道作者与其友是如何看待这本书的。为本书作序的陈衡哲先生以及写下弁言的作者均交待清楚,这本书实际上是为了辅助学生学习历史的,是一本辅助历史教科书的讲学讲义。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本书独特的编排——与其他史书不同,这本书每一段都有一个小标题,以至于整本书像是一本欧洲历史词条词典。最宜放置枕边或桌边,随时翻阅几条,便可学到一点关于欧洲的知识。由于每个“词条”都颇为短小,读起来有种刷微博的快感。   这本书短小简约,分为“中古欧洲史”和“近世欧洲史”两个部分,其中内容涉猎甚广,以时间为线索,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的分析,就文化而言,会详细涉及重要的人物与代表作,结合昔日对欧洲历史的一些了解,可知作者在史学取材方面具备独特眼光,挑出了最有价值的部分,使得本书并不因为面面俱到而显得累赘。   虽然这本书是讲义,细读之下,也能发现作者的可爱之处。譬如在介绍中古时代的科学一章,作者特别举了两个例子来证明中古时代科学之幼稚。分别是火蛇与鹰。中古时期,人们将火蛇视为可以灭火的神奇物种,而鹰则体温极高,鹰卵中有极冷之石,可以避免孵化时幼崽被热气灼伤。“吾人之出言亦然。当吾人出言太形激烈之时,应加考虑以调和之,以便他日可与受吾言唐突之人言归于好”。可见无论东西方,在科学文明尚未完全启蒙的年代,具备神奇色彩之物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教化色彩。这么一想,读史倒变得可爱起来。正如何炳松先生在这段文字后紧接着讲的那样:“当时以为动物之习惯,均有玄妙之意义,而为人类之教训。吾人并须知此种观念,自古相传,已非一朝一夕”,于我心有戚戚焉,有种与何炳松先生相隔时空对话交流的感觉,或许读书的趣味就在这里吧。接着先生说:“莫须有之事,往往世代相传,竟无人起而究诘者。”即使今日读来,也让我感到振聋发聩,那些习以为常自以为是的事情,那些空穴来风与以讹传讹……联想到那个时代的背景,先生说出这段话或者写下这段话的时候,一定心潮澎湃吧。   一个人心中所想或多或少都会在笔下流露出来。因此先生无论讲学还是著书,应当都饱含一腔热血,方有这般语重心长的文字。   在书中的第一节,何炳松先生便交代了本书之目的。与吕思勉等近代史学大家一样,强调了“研究过去应有同情”。“吾人研究过去之人事,断不可心存藐视,以荒谬目之,须平心静气,具有同情”。想起以前历史老师常常劝诫:“看待历史的时候,不要总是把自己放在历史的制高点上。”铭记当时的历史背景,设身处地,方能对历史有一份同情心、同理心,从而亲近那个年代的故事。   对过去心存同情,才能对未来也充满敬畏。   因为现在正是未来之历史。

  《欧洲全史》读后感(二):通俗易懂的欧洲史书,愿畅游期间

  《欧洲全史》读后感(三):从《欧洲全史》看历史的必然性

  世界历史,总是上演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故事。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中国如此,亚洲如此,欧洲也不例外。

  李炳松先生的《欧洲全史》一书,截取了欧洲五世纪以来,到二十世纪初期为止的历史,为读者展示了欧洲从中世纪开始到一战结束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该书分为两个部分——从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瓦解到16世纪的中古欧洲史,以及17世纪初代议制度及科学兴起至20世纪初的近代欧洲史,原书自1924年出版以来多次重印,是一本优秀的欧洲史通俗入门读物。全文以民国时期流行的半白话写就。现今读起来,不十分难理解,还有一种古意盎然的感觉。

  李炳松先生其人,是与梁启超并称为“中国新史学派领袖”的现代知名史学家和教育家,他较早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强调西方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对比与贯通。著有《历史研究法》、《历史教育法》、《西洋史学史》等多部作品。

盖史家之目的,不在批评过去制度之当否,而在说明过去制度之由来及其变化。盖过去制度之得以存在,必皆有优点者也。

  何炳松先生在《欧洲全史》一书中,不仅写出了欧洲历史的起起伏伏,也展现了他治学的态度与学识之渊博。能在《欧洲全史》一书中向何先生学习,实为幸运!

  《欧洲全史》读后感(四):欧洲史大纲

  最近看到了一本书,这是一本历史书,书的名字叫做《欧洲全史》,喜欢历史,对历史感兴趣相信是很多人的爱好。世界如此之大,国家之多,历史也是纷繁复杂的,尤其是欧洲的历史,更是人类历史中最为复杂的典型,分分和和,和和分分,完整的演绎了人类的品性。欧洲的历史想要了解全面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学习历史无外乎两种途径,一种是直接学习这个地区的历史,这种方式是最为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可是要求却很高,首先的基本条件就是需要你能够精通这个国家的语言,这是非常困难的。可能有些人觉得我学习语言的天赋很强,可以很快的学会一些简单的交流对话,可是这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专业的知识,并且有着对于这个地区的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

  学习其他国家的历史,一般人都是采用第二种方法,也是最为普遍的方法,那就是翻译过来的著作,这种作品相对来说就很容易了,首先你能看的很明白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你对于历史的了解如果不够,对于文化背景不熟,那么你也很难完全理解这个地区的历史。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翻译作品的问题,如果你看的翻译文本本身就有问题,那么你就是在厉害,相信你也是越弄越糊涂。翻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对于普通的作品来说,想要翻译成人们能够看懂的水平就已经很难了,可是相对于枯燥的历史来说,这些都是很简单的了。枯燥的历史翻译起来,不仅无聊乏味,而且需要你有很强的专业性,你必须非常熟悉这个地区的历史,而且对于文化背景等等都要了如指掌,这样翻译起来才能够得心应手,否则翻译的作品很难让读者看懂。

  《欧洲全史》顾名思义就是欧洲的全部历史,虽然说是全部,但也不是完整的,毕竟历史是需要记录下来才能够流传的,在没有记录的时候的历史,是无法考证的。所以这部历史书是记录了从五世纪开始到二十世纪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长达一千五百年也算是很久了,也可以称做上是欧洲的全部历史了。这部历史是从罗马时期开始讲述,众所周知,古代的罗马是和华夏齐名的大国家。整个欧洲以及亚洲的西部还有非洲的北部都在他的管辖之内,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地理区域,而且整个国家的法律法规也是非常的完善,直到现在还在被人们借鉴,由此可见,当时的罗马的兴盛是必然的。作品从罗马时期开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历史跨度之大,地区之广,人物之多,事件之详细也是不多见的。足可以满足历史爱好者的需求了。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显著的特色,作者不是按照一定的时间或者事件的顺序来展开叙述。而好象是我们考试的时候的大纲一般,在开头给出一些黑体字来着重表明想要叙述的历史事件,然后用简短的话语来说明这个标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也可以让读者有侧重点,能够清楚的了解想要看到的知识点。全书分为两个大部分,包括上卷中古欧洲史,和下卷近代欧洲史,然后分为十几卷,几十个章节来详细的介绍欧洲历史,脉络清晰,叙述明了,深入浅出的语言,很容易理解。

  《欧洲全史》是著名现代史学家何炳松所著的一本历史书,作者是现代知名史学家和教育家。作者较早介绍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强调西方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对比与贯通,与梁启超并称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在书中作者用浅显的语言,简明的风格,把一千五百多年的欧洲历史清晰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确实是非常厉害的。很喜欢这本书。

  《欧洲全史》读后感(五):中古欧洲如何衰败瓦解,近世欧洲又是如何产生

  喜欢世界历史的读者,一定不要错过这本欧洲全史,学习世界史,不可错过欧洲史,没有欧洲的繁荣也就没有美洲的崛起,世界的繁荣,多彩,所以每一个研究历史的人都应该重视欧洲史。这部欧洲全史是由我们知名的史学家和教育叫何炳松先生的著作,他也是我国早期的历史学家,著有《历史研究法》、《历史教育法》、《西洋史学史》、《秦始皇帝》等。对西方史学颇有研究,他是我国早期介绍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的专家,他强调西为中用,善于将西方史学原理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对比与贯通,他和梁启超齐名,二人并成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人物”。后来的很多世界史都参考了何炳松先生的书籍和资料,我在这本书中,也看到了非常多的熟悉的身影,因为这里面的人和事在中学时的历史课上大多都出现过。

  何炳松先生生于1890年,去世于1946年,受的是旧式传统教育,所以他的语言偏文言,又不是特别晦涩难懂的文言,这本书的行文风格也是如此,但是里面的内容却很丰富,知识面很广,值得好好研究。这是一本写给大众看的欧洲史通俗入门读物,每个喜欢欧洲史的人都可读这本书。全书分两个部分,中古欧洲史和近世欧洲史,中古欧洲史是从公元五世纪西罗马帝国瓦解到16世纪结束,近世欧洲史从17世纪初代议制度及科学兴起到二十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欧洲史只能去找其他人写的书了,如果何炳松先生能活七八十岁,我们兴许能看到更完整的欧洲史了,给我们留下了颇多遗憾。

  本书对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及艺术等方面的内容都有详细的阐述,对于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更是不惜笔墨,着重描写,比如我们熟知的马丁路德、查理曼大帝、拿破仑、俾斯麦等都有详细叙述。虽说有点半文言,但基本还是比较简洁的那种,稍微有点古文基础的人都不会有什么阅读障碍,是一本非常棒的欧洲史经典书籍。

  本书的形成,其实是何炳松先生在民国九年到十一年在北京大学史学系讲授中古欧洲史的讲义。这部欧洲史并不是何先生的独创,这部书的大部分其实是来自于当时的美国著名史学家鲁滨逊所著《西部欧洲史》,文明史取材于鲁滨逊和比尔德合著的《欧洲史大纲》,只是经过何炳松先生的翻译整理。欧洲史如果细细研究,区区一本书是绝对囊括不了的,何炳松去除繁枝末节,留取精华,以线带面,分门别类,给我们整理出一部清晰的欧洲史。有些人名,一些不那么重要的事件,何先生都做了去除。何先生的这条重要的历史线又是什么呢?他重点关注欧洲百年史的所赖于生存的制度,比如欧洲的基督教的教会制度,就做了详细描述,基督教现如今不但对欧洲,对美洲都很普及,现如今已经传遍全世界。还有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一些对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做了重点阐述,比如马丁路德、拿破仑、查理大帝等。

  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何炳松先生引进美国历史学家鲁滨逊的作品《西部欧洲史》,翻译整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对当时我们闭塞的中国影响很大,让我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时候研究西洋史的资料比较匮乏,读西洋历史名著的原本,只是少数学者的专利,没几个人能读得懂,读得下去。大家都期望中国自己编著的书或译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何先生花费了自己很多的精力,整理出了适合中国人看的讲义,作为讲授欧洲史的教材,后来又整理出书,颇得国人赞赏。显然照搬鲁滨逊的《欧洲史》并不合适,因为有很多是糟粕,读来无用,留下的都是精华,不但让我们了解了欧洲史的演变,也在很多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启迪。

  这本书脉络清晰,分为两个部分,让我们了解了中古欧洲为什么会逐渐衰败、消亡,因为那些旧制度不再适应历史的发展,近世欧洲迎合历史发展的规律,所以近世欧洲逐渐强大起来,比如英国的强势发展,让世界眼睛为之一亮,工业革命的号角为之吹响。感谢何炳松先生的著作让我重温了一遍波澜壮阔的欧洲史。

  《欧洲全史》读后感(六):鸟瞰欧洲文明兴衰史

  《欧洲全史》读后感(七):一目了然的欧洲历史脉络,你值得期待

  有时候我真的有点儿不明白我自己,一个好好的理科生,不去好好地钻研技术,居然对历史的兴趣越来越重,为啥当年我不是报文科呢?是不是当年高考之后填报志愿之前脑子进水了?细数了一下买的书,欧洲文明?通史?买!希腊罗马?买!法国史?买!意大利史、葡萄牙史、西班牙史、英国史?买!唐朝?还用看?买!买!买!不点不知道,点了吓自己一跳!

  想来想去,可能还是自己是理科生惹的祸。高中时候预着自己是理科生的了,必然要接触电脑,于是乎就开始用电脑。那时没啥好玩的,除了学习打字,就是玩游戏,最着迷的是《轩辕剑三·云和山的彼端》,游戏历程从西方走到阿拉伯,再一直玩到东方大唐,也许是对游戏的着迷,点燃了我对欧洲文明和大唐文明的热爱。

  《轩辕剑三·云和山的彼端》主角赛特,是欧洲梅罗文加王朝高卢出生的东方人与日耳曼混血儿,被掌权的丕平三世封为法兰克王国的骑士,为追寻战争不败之法来到东方。因为这个游戏,我开始对法兰克王国感兴趣,对丕平三世感兴趣,对我大唐文明更是充满向往。之后又是另一款游戏让我沉迷,《大航海时代4》勾起了我对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浓厚兴趣,还顺带着让我对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地中海的历史有了兴趣。如果你也想让孩子对某个领域有兴趣的话,让他们玩玩游戏可能是一个切入点,但是也可能因此带来很不好的负面影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我站在河岸边,看河中的鱼儿。这条鱼漂亮,啧啧,看那鱼鳍鱼鳞,多美啊。这条鱼把丑字写在了脸上么?这条鱼自带嘲讽脸么?这条鱼肥大,这条鱼瘦小,这条游得快,这条在转圈圈。这条鱼怎么回事?对准了石头撞过去?那条鱼又怎么了,发呆么?难道不想努力只想做条咸鱼?

  以上一段话,把河流当作历史长河,把鱼儿当作历史中出现的国家,典型人物等,在读史时这样评头论足和在河边看鱼的随心点评,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站在了一定的高度,用上帝视角来看来点评,尤其还带上了个人主观色彩,有时真的会很偏颇。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何炳松先生的《欧洲全史》,第一章就给我一个耳光,让我有点眼冒金星,不过他说的确实有道理。研究过去应有同情,不能心存藐视,以荒谬目之,要平心静气,具有同情。我虽然不是历史学家,但是我读历史也是为了了解历史的来龙去脉及其变化,这种心态确实很有必要。因为有了好恶,那肯定是对喜欢的内容多看一点,对不喜欢的内容就一眼带过了,这样很容易就会让整体的认知发生错漏,甚至有时还会自动美化喜好事物的缺点。

  我个人认为,欧洲历史为啥重要,因为它不仅是影响自身,更是将影响力覆盖到全球。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各国之间的战争也直接影响了各国的海外殖民扩张,而相对中国来说,除了元朝,杀到欧洲引起震动,其他各个朝代就算打得天昏地暗,都还只是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的操作。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部分,大概就是描写各阶层民众生活的内容了。王权交替,时代变更,各个阶层民众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他们又是是怎样生活的?书中所言虽然章节不多,描述简略,但也足够让我放飞自己的想象,如果在那些年代,我又会是怎样生活的。

  这本书虽然偏文言文,但是阅读感觉很流畅,行文和结构看起来很舒服,一目了然的欧洲历史脉络,你值得拥有!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欧洲全史》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