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9/12/12 周四
插图:鳗鲸
游水开始
▽
1,
过了12点,我就正式踏入25岁了。
一年过得飞快,去年这个时候,我也正在写,24岁的「获奖感言」。
25岁,本该是个避而不谈的数字。很多人会告诉你,25就开始衰老了。
而我从小就没想过,活到30会是什么样子。
过了25之后,也就意味着,你的每一天都在靠近30,在接近答案。
快速回想过去这一年,这会是我死之前,必定想到的一年。
我竟变态地觉得恰恰相反,比起平平淡淡死掉,跌宕起伏不更有挑战性吗?
走到现在,那是运气。
2,
这套理论叫做剧情理论。
在台湾旅行的最后一天,我跌到了情绪深渊,我哪都没有去,觉得自己快死了。
当时我跟小野通了四个小时的电话,她陪着我从高雄保持通话到台北。
小野问我,“如果你决定不再走下去。那你第一时间觉得遗憾的,会是什么?”
我得到的答案是,那我就看不到我的大结局了,也看不到我的家人,好朋友们,往后的剧情了。
我说,“我还想看到你穿婚纱的样子”。
我觉得,我才活到了第六集。
我不想知道,我的大结局是什么,但是我很想知道,我的第七集,第八集,会是什么。
只要我还想再多知道一集,剧情就可以再接下去。
3,
20岁以后,我开始有种灰蒙蒙的感觉。人生似乎产生了一个误区,做什么都在想,大结局该是什么样。
有时候周围环境的现实,灭掉了你的理想,你不够坚定,因此别人也很容易推着你改变想法。
有时候想象的大结局是有车有房有钱,有时候是结婚生下一个可爱聪明的孩子。
这未必是想要的,也许你不适合局限在一个地方,也许你未必已经拥有足够的责任感。
先想好大结局,预设太完美了,人容易因为太难达到,而舍弃掉很多原本触手可及的事。
所以我想,如果人生是一套连续剧,可不可以每一集都是独立的单元呢?
我说我长大后,要去上海当一个女强人。
她说,好,那我要去上海嫁给有钱人,当一个贵妇。
那一年2010,世博会即将举行。
我们从未出过那个小镇,上海对我们来说,是电视上才能看到的地方。
十年后,我坐在心理咨询室,当老师用温柔得轻飘飘的语气问我,你还有什么事没做呢?
原来我记着那个约定。
十年前的那个朋友,一直都没有离开过那个小镇,很快她就要在那个地方,结婚,生下她的小孩,她还没有去过上海。
我想让它成为我接下来的剧情。
4,
也许第七集去了上海之后,我会发现第八集我其实更想去杭州,或者是去厦门,我也很喜欢厦门。
第九集我因为生病,开始意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我对心理学产生兴趣,于是学了心理学。
第十集因为对外观改造有兴趣,我跑去杭州,在青旅住了半个月,学习化妆改造,认识了一帮来自各地的老师同学。
第十一集,我中间临时对经济学有点想法,也学了点皮毛。第十二集,我突然觉得自己如果能念一口口音纯正的英文,看起来会很帅。
第十三集,我想开车带父母去自驾游,所以我必须克服恐惧,去拿驾照。
也许第十八集,我会一个人去到冰岛,看看麦浚龙唱的雷克雅未克。第二十集,我会生一个小孩,但不想结婚。
哈哈哈,谁说没有这种可能呢?
这两个月,我跟朋友说得最多的就是,我觉得我的人生刚刚开始。
我越来越不渴望,在世界上找到一个人,成为你的谁,或者定义你成为他的谁。但我会遇到一个人,我们彼此深知,拥有对方精神层面的唯一性。
这兴许听进来很幼稚。
但我还是想写,不断写。
我想告诉你,别着急,你只不过正在过关斩将,大笔一挥,编写更跌宕起伏的剧情。
散乱的写了一点,就写到这。
△
起身上岸
你在这片海里倒数第 61 次游水
“ 依 然 相 信 文 字 的 温 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