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终于等到演电影男一号的这一天了。
这部集黑色犯罪、暴力美学、情欲诱惑于一体的电影艺术片,打破了我们对胡歌的所有设想:
导演刁亦男,拍过《白日焰火》,拿过柏林金熊奖。上一次,他塑造出一个影帝廖凡,这次,他找到了电影新人胡歌。
“胡歌的气质特别干净,不那么偶像化。周泽农这个角色,假如演员有任何一点心里面的小动作,表现在眉眼上,就会显得脏了,不透明了。”
他饰演的周泽农,是一个被逼上逃亡之路的盗贼,在警察的抓捕和人性的救赎中苦苦挣扎,这个角色离现实中优雅温润的胡歌有点远。
他要撑起全片80%以上的戏份,台词还很少。于是,天天活在焦虑中,生怕演不好。
拍摄时,正值武汉酷暑,体感温度达50多度,一场戏没拍完,人先被汗水洗了一遍。
80%以上都是夜戏,顶着5级台风在泥浆里打滚爬行,还要说方言,一遍遍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胡歌差点疯了。
为了把周泽农演活,他跟老师、袁弘请教武汉话,上网买清洁工的保洁制服,到大街上体验生活,甚至去了当地监狱,观察犯人被审问的过程。
结果,《南方车站的聚会》成为唯一入围7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电影。
入行17年,胡歌一直活跃在电视荧屏上。在电影界,他还是个小透明。
胡歌这次一上场,就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胡歌,有点傻
出演《南方车站的聚会》之前,胡歌已经从大众视线中消失2年了。
他去“自虐”。
不顾高原反应,一个人骑摩托车去西藏,攀登4000多米的启孜峰,到色达朝圣。
他去捡垃圾。
别的演员恨不得给自己的脸上份保险,他倒好,长期暴露在强烈的紫外线下,脸都晒伤了。
在外人看来,演艺圈也存在一条鄙视链:演电影的看不起演电视剧的,演话剧的都是不火的。
胡歌偏偏“躲”到荧幕后,耗费6年时间,演了94场《如梦之梦》。一场就是8小时之久,可他从不缺席。
在这个新鲜血液不断涌入的行业里,买热搜、做数据、搞运营是维持话题度的常见操作,多接戏、多上节目、多露脸是被记住的生存法则。
胡歌真“傻”,不争不抢,就这么等着天赐良机。
胡歌淡然:“等一个好电影,让自己变得更好,可以有机会或有资格去演好电影,我再进这个圈。”
演艺圈最残酷莫过于被粉丝和观众遗忘,胡歌是异类,自己想低调,却被粉丝强行营业。
这次电影,粉丝为了支持偶像的电影事业,自发募集了84.85万捐款,胡歌知道后组织退钱,千叮咛万嘱咐,让粉丝们别费心。
别人家的爱豆是因为排面太豪气上热搜,胡歌却是“不让粉丝包场,不收粉丝礼物,劝粉丝关注慈善”而上热搜。
这样的偶像,“傻”得让人心疼。
胡歌,其实比谁都聪明
“我这条命是捡回来的,既然活下来了,就不该只是再红一次。”
前方的路怎么走?胡歌太清晰了。
一种是“消费型快乐”,它是感官上的、暂时的快乐,没有太大意义;
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十多年,他知道,演员是个很容易收获名利的职业,他也很清楚,这种欢愉感一旦陷进去就难以自拔。
大学还没毕业的时候,胡歌就有大量粉丝簇拥。从校园走过,人群中“帅哥帅哥”的呼声越响亮,他反而越冷静:
“我希望别人叫我胡歌,而不是帅哥。”
后来,他给ELLE拍摄微电影《品川猴》,自己当编剧,策划创意,连续修改了好几版,最终将短片的核心思想定为:
他一人分饰两角,既是被偷走名字的代驾司机,又是戴着面具示人的明星胡歌。
短片结尾,明星把名字还给了司机,利落撕下猴子的面具,露出最真实的自我。
这就是胡歌,即便在拍广告,也清楚自己的定位——“我是演员,也是胡歌。”
做演员时,他要求自己和角色融为一体,完美贴合;做胡歌时,他就只想做胡歌,简单纯粹。
“现在成为明星相对容易,唱歌好,跳舞好,演戏好,长得帅/漂亮,就可以成为明星。但具备这些素质,不一定就值得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他拒绝非常规操作,讨厌用特殊方式制造盛世假象,更愿意听从内心的节拍,不是听着别人的掌声就忘记了自己是谁。
“贪心”的胡歌,停不下来
胡歌是个不安分的人。
他经常用“贪心”这个词形容自己,挑战自己的极限,探索新鲜的领域,把自己一层层扒开,再一针针缝好。
从侠肝义胆的李逍遥,
从国产仙侠剧第一偶像小主,到电影《你好,之华》让人痛恨不已的家暴男...
从演员,到编剧、制片人、歌手、摄影师、专栏作家、公益志愿者...
胡歌这一路,从未停止创新和突破。
成为凯迪拉克CT6的代言人后,胡歌更是在合作中展现了什么是“一路完美合拍”。
拍摄现场,他跟工作人员认真交流每一处细节,对每个人都温和可亲,原本繁琐冗长的拍摄变得温柔且高效。
“陌上人如玉,君子世无双。”
在与凯迪拉克的合作中,胡歌感受到的那种默契,让他成为最本真最舒服的自己。
豪华后驱配置,动力强劲。像胡歌的不安分,永远不知疲惫保持前进。
BOSE殿堂级音响系统,随时呈上视听盛宴。像胡歌的气场和演技,时刻在线。
出道17年,随心而行的胡歌得到了同行的敬佩、前辈的认可、观众的喜爱,成为为数不多的男粉比女粉更多的明星。
正如他给粉丝写下的那句鼓励:
跟随内心的节拍,才能成为最好的胡歌。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