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我和大家分享探讨了关于职场的一些认知问题,今晚我想说一个“核心”。 在正式分享之前,我先讲一个自己的经历。 很多读者可能不知道,在2008年也就是十一年前,还没大学毕业的我做过一个网络团队,叫OUR,一开始是做电子杂志。 那时只是抱着一腔热情和爱好,对文字和编辑感兴趣,于是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搭建平台,约稿,排版,各种学习。 杂志发布后反响很好,在豆瓣也很红,期期下载量突破十万。(OUR杂志各期封面)后来,我们又组建了网络电台,做电子书,出版EP,成立音乐厂牌,搞得轰轰烈烈。 那时团队人数最多时有几百人,大家天南海北,都是分文不取,就靠兴趣爱好集合在一起做事。 我作为团队发起人,实际上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杂志美编人手不够,我就学PS,电台直播空挡,我就各种代班,网站出现bug,我和程序员熬夜写代码。 我现在大部分的工作能力,都是那时候给硬生生逼出来的。 后来网络日益变革,OUR也销声匿迹,转而做我个人的图书出版和个人电台项目,我也转行做了广告。 让人欣慰的是,我实现了曾经的承诺,要把OUR杂志实体化,出了几本OUR合辑。 核心团队的几个成员依然还跟着我工作,如今的电台节目后期丝丝依然在无偿帮我做后期,我们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 我也曾问过他们,为什么愿意这样一直跟着我做事,甚至还无偿? 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反正就觉得在这里很不一样。 现在我进行复盘后发现,可能就是因为今晚要和你分享的这点“核心”。 它就是核心竞争力。 2这个词你肯定不陌生,几乎随处可见。 但没几个人能够吃准它的含义。 首先你要认清,你的能力,不等于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你会做一件事,这是能力,但同时,你的能力可能别人都有,甚至别人的能力比你还强,那么这点能力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谓竞争力,是别人不会,你会。你们都会,你比别人会的更多。你们都很多,但你完成得更快更好。你们都很快,但你还能创新。别人也能创新,但你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别人成本低,你还能举一反三运筹帷幄。 你的竞争力,不是你会什么,而是,你比别人多会了一点什么。 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快,人快我新,人新我强,人强我利,人利我忠。 这种竞争力,都有两个特点,各位可以结合自身去进行对照: 第一:热情且擅长。 你要对某件事投入热情,真心专注于此,只有这样,你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真正经营和提高它。如果你不能够全身心投入,那说明还爱得不够深,充其量只是感兴趣而已,稍微受点打击,就会知难而退。 只有热情还不够,还需要擅长。 人的能力有限,只有擅长的事情才值得你去花费精力,就像我也热爱健身,但我能力不够毅力不足,我也没办法从健身这件事上获取我可以维持生活的手段,那么它就只能成为一个日常的兴趣,但不能成为我的竞争力。 只有你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擅长的事情,才能从中发掘到你的竞争力所在。 第二,持续且有用。 在热情且擅长的基础上,你还需要找到一些真正对你工作有用的竞争力。 竞争力不是一个口号,它必须实用,能帮你在职场里快速脱颖而出,只有这样,才叫属于你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层面上,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什么努力和吃苦之类的虚架子。 那些都只是人们在完成工作时的一种状态。 很多人比你还努力和吃苦,你远远不及,竞争力看的是工作结果,如果努力了半天,结果不如人意,那只能说你的竞争力依然不足。 一种实用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必要的工作技能。 3那什么才是实用的核心竞争力呢? 我认为,最大的特点是,优势差异化。 在工作中,应该努力去寻找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并且将它无限扩大。 我们都知道木桶理论,它说的是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板,强调补短,强调全面。 但有一个大胆的观点是:这可能适用于早期劳动密集型社会,需要所谓的全能人才。而在现在的信息时代,木桶理论已经过时了。 你没必要精通一切,你只需要抓住你的优点,抓住你与别人的不同。 你这个木桶,只需要一块足够长的木板。 别人的木板可能都差不多,装水看起来也不少,但它另一个特点是比较平庸,没有一项足够突出。 但如果把这个木桶倾斜,那么装水的多少,就不再取决于最短的那块,而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 木桶倾斜,就是你与其他木桶的差异。 你可以通过合作、购买、互补的各种逆向思维,来让自己的木桶进行再度武装,在让自己最长木板更长之外,也能够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去扬长避短。用一张图来直接地表示更为直观:在一个部门里,你不需要会全部的工作。 你只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再和其他人共同合作,那么这样完成的效率,会比你一人大包大揽更快更好。 而且,因为你对工作认知的进化,会使你在虽然在合作中,但你的个人特色依然非常突出。 单打独斗已经不再适合现代信息社会,会合作且依然保持自我特色,才是职场人最闪光的时刻。 4有些人一提到核心竞争力,就觉得要有一项别人都没有的技能才可以。 其实不是。 所谓差异化,并不是说你有别人没有,当然这样最好,但却不太现实。 我曾看过一个观点非常好,叫做:一专多能零缺陷。 一专不是特指别人没有,而是你意识到自己最擅长什么并专注于它,有一项自己的突出才干。 多能不是让自己全面,是指尽量让自己多具备几项其他的才能,以备不时之需,可以和自己的一专搭配使用,相互配合。 零缺陷不是让自己没有缺点,而是通过合作,让自己的弱势不要那么凸显,学会及时规避自己的弱点。 所以,你就可以知道,核心竞争力没有听起来那么唬人,不是只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具备这项能力。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你同样可以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只要你善于认知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在优点上加大马力展示,并能把优点及时落地,转化为自己独特的工作能力。 一定要注意,优势落地非常重要。 比如有的人善于沟通,喜欢说话,但在工作中却完全没有利用好这点优势,找的工作也和自己的优点无关,这就非常可惜。 人的优点,实际上都可以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转变为核心竞争力。5有些人还有一个认知偏差,只要一提到核心竞争力,或有些读者看完上面的话,还是觉得一头雾水。 自我审视了半天,发现自己的优点也不突出,能力也不够,核心竞争力还是没有,还是和别人差很多。 也有一些文章对核心竞争力的阐述不够深入,只停留在了能力塑造上,却没有落地。 注意了,这是我今晚最想分享的一个观点!! 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在说你比别人强多少,而是在谈:性价比。 职场工作,讲求一个东西,就是性价比。 在任何工作中,只有产出回报配比最优最合理的,才能脱颖而出。 具备核心竞争力,看似是在和别人竞争,在争一个高低,但实际上,争的不是能力高低,争的是工作回报的性价比。 只有性价比最高,才是最好。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精力有限,自我认知也有限,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总有比自己强的人,哪怕你拥有核心竞争力,你总会遇到比你优秀百倍的人。 那你应该做的,不是天天瞅着那些强者望洋兴叹,而是考虑,在目前的工作环境和构架中,如何让自己更具有性价比得在竞争里获胜。 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经常会在和新客户谈判沟通时,说一些话。 我说,你们可能也会找到比我更优秀的广告人,也会找到比我预算更便宜的广告人,但比我优秀的比我贵,比我便宜的没有我好。我就是你们最具有性价比的选择,我能在你们给的预算里做到最好。 懂我什么意思了吗? 你得让你的伙伴和合作方觉得,这件事只有交给你,才是最具有性价比的选择,换做别人可能某些能力更好,但总有其他条件不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只有交给你,才是最合适的。 6人们一提到核心竞争力,都爱说一个同义词是:不可替代。 在我的理解里,这个不可替代,不是你的能力多么突出,不是你的不同真的独一无二。而是由这些能力和不同所组成的你,是最有性价比的。 这些,就会构成你的底气。 它会极大的提升你的个人职场魅力,让你自带气场。 它能让你的工作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影响力、沟通力。 这“三力”,最终会形成你全新的核心竞争力。 现在,我会和我的客户谈判时,非常笃定,在他们给出的预算里,我能做到最好,我就是他们的最优化选择。 我经常说,这个项目,非我不可。我说的“非我不可”,不是说我最强,而是我最适合。 不是我真的多么出色,也不是我报价多么低廉,而是在双方都可接受的框架内,这个合作只能我来做,我能整合所有的资源,把项目做到优势最大化,其他任何人都满足不了合作方的设想。 这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终极奥义:性价比。 一个职场人,只有真正具有了这种性价比,才叫做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于工作,你懂得扬长避短,善于发挥自我优势,善于通过合作来规避不足,并通过工作发挥个人魅力,把工作做到最优化。 于个人,你不断强化自我差异性,通过一专多能来不断使自己精进,并时刻保持学习能力,强化优点,倾斜专长。 于人生,你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矢志不渝地朝前迈进,让自己和工作都处于一种最优性价比区间,保证各项能力有序有质有提高。 核心竞争力,拼到最后,就是拼的谁才是最适合走上顶端的那个人。 要知道,适合,不一定意味着最强。 我们常说适者生存,可没说过强者生存。强者也许也会在顶端,但适者才能活到最后。 做最适合的那个人,就是一种性价比。做现有环境下最有性价比的那个人,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END♠
· 你 或 许 会 喜 欢 ·
“成熟的人不委屈。”“我很好,你安心。”“人间忽晚,山河已冬。”“你不是谁的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