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5-12-21 来源:常德文明网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今年,我国科学界乃至世界科学界最为轰动的事情就是我国84岁无博士学历、无留洋经历和无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纵观屠老献身科研的一生,以及获奖后的种种言行,于我们而言,在为人处事方面,正如《孟子·尽心上》所载:“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总结起来为三个词:从容、低调和扎实。
她的从容是一种优雅的人格魅力。作为青蒿素研发成果的代表性人物,她成为了我国大陆第一个在本土培养进行古法科研,荣获诺奖的自然科学家,更是迄今为止唯一的女性。如果从她自身获奖的经历来说,任何的庆祝盛典都不为过;如果从她推动我国中医药的前进发展来讲,国家给她任何的褒奖荣誉也不为过分;如果从她挽救发展中国家数百万疟疾患者的功德来评,全球对她任何的尊敬都是理所当然。可是就在获奖后,她接受采访时称,是否获奖已经“无所谓”,还说了一句让人为之动容的话:“我是搞医药卫生的,就为了人类健康服务,最后药做出来了,就是一件欣慰的事”。
她的低调出自于质朴内心的平静。有媒体报道,屠老乘机飞往瑞典接受诺奖时,避开了在VIP厅送行的上级领导和媒体记者,一人低调地走了普通通道。也许这次她是想有意的回避记者或其他领导,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她多年以来已经习惯了“走普通通道”。就像她之前一样,哪怕是课题组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在191次的低沸点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轰动国内外,她也没有高调。因为她一直都是这么低调而随性,并无特权思维和媚上意识。正如她说的,“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课题做好,没有心思想别的。我从来没有想到去国外,也从来没想去获奖。”并且在获奖后仅有的几次公开露面中,她还反复强调“当年以身试药的不止自己”。
她的扎实显现在矢志科研的坚守。如果不是近几年连续获得拉斯克奖和诺奖,屠呦呦这三个字对于我们公众来说仍是陌生的。但是她却从1969年开始,就默默无闻的进行了长达40多年的医学研究,甚至在“文革”那样的艰苦时期,仍偷偷买缸进行试验,丝毫不影响她对中药科研的执着和热爱。在实验中,由于经常和各种医学溶液打交道,药物的毒副作用常常在不经意间侵害身体,每次研究出新成果,她都会带头试服,为此曾还患上过中毒性肝炎。为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她常常在重疟区奔走实践。有一次在海南疫区,60天的时间里,她亲自用青蒿素提取物对30例轻重不一的疟疾患者做临床观察,经过不懈努力,大获成功,取得了100%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