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娃半夜在自己房间里面刷手机,刷到辅导老师给他发来150元的工作补助,高兴坏了,大喊道:“妈妈,老师给我了150元钱工资。”自从开始去实习之后,娃对钱确实有了一定的认识。他总是问我,“你现在赚多少钱,你大学毕业的时候赚多少钱”,以及将来他大学毕业后可以赚多少钱。 我说在广州工作,现在的大学生一个月可以赚4000元左右。 以前他以为,大学毕业以后就一定不会和我生活在一起了,他最关心的一件事是: “佐罗将来和谁生活啊?是我带走吗?”我很慷慨啊,不会说让佐罗选之类,而是说“当然可以带走啊,如果你能买得起自己的房子(间)的话。” 在知道月薪4000元钱和广州的房价以后,他不问这句话了。 他问如果还在家里生活,不搬出去,每个月给我多少钱生活费合适,2000元? 我吓唬他说,不只生活费的问题。我让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创业公司。18岁以后我给他花的钱都算投资,他先给自己估值,然后看看我的投资的占比,再决定以后怎么回报股东——我们要签个业绩对赌协议的,所以也不要太高估自己。 这样一轮算下来,我看他最近自立门户的信心不是很足了,时常表露出“将来我在家里吃住你们会更开心”的想法。知道养活自己并不易,带着狗会更加难,也默认佐罗是我的了。 所以我觉得没必要在娃的教育上太费心,尤其是生活要节俭啊之类。 所有的道理,生活都会教给他的。 2 去实习没几天,娃就带了一个工作证回来,可能是他实习的单位进出大门需要证件。接下来的要去上班的早上,他把工作证挂在脖子上,还有点不好意思的样子,想把这个证件扭扭,然后塞在衬衣里。 因为他觉得这个公司的名气太大了,自己和公司不匹配。 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成人世界有点敬畏。 今年夏天他在哈佛读夏校,爸爸让他从学校买几件T恤给我们当礼物,表哥表妹姑姑姑父也都要有。 他也说,你们好奇怪啊,我都不好意思穿,因为也不是正式学生,你们难道敢穿吗? 我说有什么不敢的呢。 我经常穿啊。 我说因为这件T恤的质量很好,所以我就穿了,至于前面写着哈佛,或者是北大,或者是NYPD,我觉得只是一个符号,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即使注意了,也不会有什么想法。也许这只是一件旅游纪念品,也许我是一个名校的学霸,但真的没有人关心。 我看挂了几天工牌后,娃已经习惯多了。 这样就好啊,无论是将来的学校也好,将来的公司也好,无论这个标签显赫还是卑微,并没有那么重要。你首先都还是你自己啊。 3 我问娃在公司干什么。 第一天他说整理资料。公司2017年以来的市场活动,留下了一些活动宣传册,老师让他清点记录。第二天说是写了一个策划案。 他一直问我,这个方案会不会被采用。 我说,不会。 他说那为什么让他写呢。 我说,“一个不好的方案对老师也会有帮助啊。万一其中有好的点子呢。或者是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你尽量熟悉工作啊。 还有一种可能是,你既然是实习,给你一个虚拟的工作,对你也是锻炼——这说明老师很负责任啊。“ “当个新人这么惨啊。”他听我讲完佯装一脸忧愁,然后乐哈哈去改策划案了。 年轻真好啊。和世界两不相欠,一点怒气都没有,怎么都觉得是好的。 4 有工作以后,娃觉得自己的世界很开阔了,愈发不能接受被管理。最近公司安排他在一个视频节目中担任角色——好像是出演欧洲的一个贵族,甚至还会给他做一套衣服呢。 前几天他还去参加了一个大湾区的活动。我还没参加过类似的活动呢。 所以有一天他问我,如果我完全不管他,需要他付出什么代价。 我意识到这可能是我生命中的一个大时刻,难免要狮子大开口。 我说“不管”当然可以,但让我放弃这么重大的权利,代价可能有点大啊。 最后以他不回学校的日子,就要负责早餐和午餐、一周遛十次狗的代价,达成了我不再管他的协议。 协议执行了一段时间了,我没发现有什么问题。绝大部分我一直在管的内容,显然不管,娃也能做到。无非是吃蔬菜、穿外套。 部分我管了他也不听的内容,我的管理以前也基本无效。有没有协议,他都不听,只是现在不听更合法而已。 所以就这样算了。不是说好了吗,有一种爱,就是目送远去的背影。远都远了,就不用唠叨了。 不管怎么样,不用操心,还有人分担家务,能签出这样的不平等条约,我还是人生赢家。其他扔掉的椅子又捡回来了我只要开心,我妈就会来捣乱当妈的都是见利忘义的人我为什么一事无成?中年女人,靠墙墙倒,靠狗狗跑我们每个人,都特别得很相似离开公司,靠肉身赚钱好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