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35岁,依然抗拒婚姻等无谓的约束!”那些不被催婚干扰的女孩
日期:2019-12-02 08:15:12 作者:善感的小泥巴 来源:推么推文化传媒 阅读:

“我35岁,依然抗拒婚姻等无谓的约束!”那些不被催婚干扰的女孩

  推么推头条原创签约写手:小泥巴

  上月底,新一季的《奇葩说》开播,果然不负众望继续精彩纷呈,继续让人耳目一新

  在这场综艺节目中,有的人看到了高手对决神仙打架的震撼,有的人听到了段子手、网红机灵笑话欢乐,而我却莫名被那个叫陈佳凝的新奇葩惊到了。

  令我惊讶的,不是她时刻强调个性,不是她在表示出来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也不是她对辩论对手——大学教授储殷的各种藐视加人身攻击,而是她站在舞台中央,一脸傲娇地宣称:

  我崇尚自由,迄今我三十五岁依然抗拒婚姻等无谓的约束

  尽管有人质疑:

  结婚就等同于崇尚自由吗?

  但她散发出的那种“我大龄,我单身,我骄傲” 的自信洒脱,确实令我刮目相看。因为现实生活中,很多超过35岁依旧单身的姑娘,最不愿聊的话题就是婚姻。

  不知陈佳凝的父母,听到她的这番评论作何感想,但大多数家有大龄单身女儿的父母,如热锅上的蚂蚁焦虑着急,          

  1

  闺蜜丹丹是个很优秀女孩子:“211”高校研究生毕业市政府公务员,有房有车,聪慧美丽,今年35岁,单身未婚。

  她从未把单身未婚当回事,但她的妈妈阿姨为此愁得夜夜失眠,每次被别人问及女儿的终身大事,她就又生气羞愧

  眼看着同龄人升级成了奶奶姥姥,而自家闺女还未着落,王阿姨越来越唠叨丹丹找男朋友结果母女俩一见面就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到最后,丹丹干脆不回家住了,就连春节都选择出国旅游。

  对父母催婚这事,丹丹说:

  我也希望早点婚生子让父母安心。可结婚又不是去菜市场买菜,随便选个好的付钱就能带回家。

  结婚是找个对的男人共度一生,如果不是对的人,婚后生活一地鸡毛鸡飞狗跳,还不如一个人过得自在快活

  在子女结婚这件事上,父母们表现狂热又焦虑,女儿们却表现得理性而淡然。

  父母不明白,从小到大,学习工作从未让自己操心的女儿,怎么在婚姻大事上让自己如此操心。

  女儿不明白,从小到大,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最淡定的父母,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却焦虑到失去理性。

  “你再不嫁人,以后成高龄产妇孩子都难!”

  “你再不嫁人,别人都说你眼光太高才成剩女!”

  “你再不嫁人,以后我们死了,连个陪你的人都没有!”

  这是大龄单身女性最常听到的几句话。婚姻这件事,在催婚父母们眼中,结婚嫁人就是人生的头等大事;而在单身的女儿眼中,人生选择千千万,结婚是重要选项却不是必要选项。

  代沟横亘在两代人的生活中,像一块坚不可摧花岗岩,看似光滑平顺,却冰冷坚固

  2

  当成本收益价格经济学概念开始走进普通人的心中,人们逐渐用经济学的思维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如果有人告诉你结婚找个伴比单身一人能创造更多的收益,你会相信吗?

  他认为结婚是有收益的。

  首先,是身体上的收益,可以拥有长期而稳定的性伴侣

  其次,是物质上的收益,比如共同拥有或者租住一套房子,省去租房的成本。

  再次,是未来的收益,两个人共同抚养教育一个孩子,是一项非常有价值家庭投资,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

  最后,是精神上的收益。这不仅仅针对精神伴侣(Soul  Mate)而言,更是对风险规避机制而言。

  人生不易,生活残酷现代人压力太大,当一个人在外遭遇各种挫折痛苦,回到家中,若有个伴侣能够安抚你、照顾你,你就可以避免深陷痛苦无法自拔的风险。

  上述观点,有的人觉得俗不可耐,有的人却觉得句句在理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是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加里.斯坦利.贝克尔,他在自己的著作《家庭论》中阐述了这种思想

  这种理念变相地道出了催婚父母的心声“你结婚生子老了才有依靠呀!

  但社会学家却无情地揪出了这一观点的缺陷。经济学领域,每个人都被设定为理性经济人,却忽略了现实中的人们都是带着感情过日子,不能完全做到理性而理智

  婚姻的背后,若没有深厚的感情做支撑,完全奔着经济利益走到一起,当婚姻中遇到诸如家务活谁干?”、“回婆家过年还是回娘家过年?这些鸡毛蒜皮、鸡零狗碎的琐事,两人无法达成共识,吵得天翻地覆天昏地暗之时,婚姻所能带来各种的收益远远抵不上心灵上的创伤

  这就是大龄单身姑娘们不将就、不妥协的原因——人生路漫漫,若婚姻不能“锦上添花”反而处处添堵,那情愿骄傲地孤单一辈子

  一位学者曾说:“经济学关注资源配置效益社会学关注资源配置的关系。”

  婚姻不是交易爱情不是买卖,用社会学的眼光重新审视婚姻的基石,也许更能理解单身姑娘们的初心本意!

  3

  大龄单身女子最不愿面对的时刻是什么?

  过年被催婚的时候

  她们最不愿回答的问题是什么?

  “你什么时候结婚?

  今年过年前,SK-Ⅱ拍的一部微纪录片《为什么她们不回家过年》在朋友圈刷屏。

  春节,是中国人心分量很重的一个节日。在这个喜气洋洋张灯结彩阖家团圆的节日里,多少人坐大巴、挤火车、赶飞机,跨江过河、翻山越岭只为赶回家中和父母亲人团聚。

  但片头出现了一句醒目的话:

  大多数单身女性对回家过年感到彷徨

  面对镜头纪录片中的女子表示:

  “过年是一种负担,是一种压力。”

  “回家的主题已不再是团圆或是我终于回来了,而变成婚姻、婚姻、婚姻。”

  “他们(父母们)并不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而这些女子的父母们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女性,我认为还是传统一生儿育女,就不会整天想着做什么大事。”

  “她就是性格独立性太强,我们不希望她去打拼女孩子打拼很累的。”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单身女性,面临同样的催婚困境真实压抑

  时代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导致父母和女儿之间存在巨大鸿沟如何跨越这道鸿沟?如何让父母理解单身女孩们的想法决定如何才能走出催婚的压抑?

  片中的女孩们勇敢地走出了第一步,用书信方式邀请父母到一个中间站见面。

  当父母与女儿见面的那一刻,所有的隔阂似乎开始消融,所有的心结慢慢打开

  大龄单身没有错,但社会的偏见却让父母们承受了很多的压力。时光已经走到了2019,在科技上,我们可上天拍月球背面,可下洋探索深海沟。但在观念上,很多人依旧活在“寂寞嫦娥独自一人,孤零零在广寒宫多凄凉” 的时代。

  生态系统理论有一种说法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都会受周围直接环境和间接环境的影响

  大多数催婚父母们的生活圈子真的很小,那是小城里、小镇上。出门就是街坊邻居亲戚熟人。在左邻右舍寒暄中,在七大姑八大姨的过度关心中,难免受环境所影响,被世俗牵绊

  而很多单身女性在大城市打拼,那里高楼林立,灯红酒绿,那里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行色匆匆的人们只关心房租会不会涨、年终考核能不能达标,很少有人去关心一个大龄单身女孩为何不结婚。

4

  很多人告诉我们:

  成长就是不断向生活妥协的过程

  但总有一些人不愿妥协,不愿将就。日本国民台NHK曾经推出一部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这部纪录片堪称单身大龄女青年如何养老的教科书

  纪录片讲述了7位年龄从71岁到83岁不等、抱团养老的老姐妹们的养老故事。她们中除了一人单身离异,其余6位终身未婚。

  ‘

  这些老奶奶年轻时都是职场叱咤风云的“白骨精”。当青春不在,年华老去,一直单身却热爱生活的她们并不恐慌

  一个叫村田幸子的老奶奶退休后,开始招募和她一样有经济实力心态年轻、性格开朗的老年单身女子加入养老团。

  后来,她们一起旅行、一起看烟花、一起喝下午茶,遇到生病就通过房间的呼叫系统向邻居求助。这样的养老生活即使没有诗情画意,也绝对和凄凉悲惨无关。

  有人说:“经济越发达地区对大龄单身的容忍就越高。”随着社会养老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直努力奋斗的大龄单身姑娘也许会活得更自信、更有底气

  世界很大,人生很短,没有非结婚不可的年龄,只有非结婚不可的感情。那些自信努力、无畏催婚的姑娘们真的很酷!

END

  推么推原创签约写手小泥巴

  编辑琪鹅

  统稿薛笨笨

  审稿阿图如是说*图片素材来源网络版权原作方拥有,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公众号立场▼ 推么推精选推荐投稿请发送至邮箱: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 m点“在看”,和朋友一起看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35岁,依然抗拒婚姻等无谓的约束!”那些不被催婚干扰的女孩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